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诺尔斯对成人教育的描述是,“成人教育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重视成人工作和生活经验的价值,团体讨论、案例分析以及利用情景是常见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是学习者的助手和咨询者”。诺尔斯认为,成人教育主要是以解决问题为学习需求,成人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学习内容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和帮助。成人在学习过程中,直接经验对他们的学习更具有影响力,成人的经验使他们在学习中具有鲜明的独立性、思考性和乐学性。在成人教育中,教师承担着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诺尔斯的理论从多角度对成人教育进行了研究,揭示了成人教育的规律,注重成人学习的独特性,他的思想可以为内蒙古妇女组织开展培训提供更多的智力帮助。因此,对内蒙古妇女组织开展妇女培训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一、诺尔斯的成人教育理论对内蒙古妇女教育培训的意义
诺尔斯的成人教育理论深刻揭示出成人教育的独特性,在妇女培训教育中,内蒙古妇联结合自身机构的性别特色,通过开展各类妇女培训,使妇女享有了各类培训机会,增强了妇女素养和能力,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女性参政议政能力不断提高
内蒙古妇联通过多形式的教育培训,对女干部进行参政议政能力提升教育,对农村妇女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教育和培训,通过生动的体验式授课,使妇女们在做中学,达到了培训教育的目的,也印证了诺尔斯的成人教育理论所阐述的成人教育必须要按照需要开设课程的规律。培训后妇女主动性不断增强,参与镇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治理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机关女干部的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更多的女性走上了领导岗位。
(二)妇女参与社会经济建设的能力不断提升
在内蒙古妇联的领导下,城市对妇女进行的创业就业培训,促使下岗女性和待业女性重新找到适合自身的岗位,比如家政培训中护理老人、保姆职业资格证的获得,这些教育培训促使妇女走出家庭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展示女性的聪明才智,参与社会经济建设的能力不断提升,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贡献出巾帼力量发挥出妇女的独特作用。内蒙古妇联在2017年三八节表彰大会上,表彰自治区三八红旗标兵10人,自治区三八红旗手100人,三八红旗集体50个。这些优秀典型在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榜样示范作用,引领者妇女们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女性。
(三)妇女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内蒙古妇联在每年的法制宣传月、三八节、国际家庭日等重要的节点,通过宣传培训,尤其是通过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和互联网手段教育引导妇女学法、守法、用法,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合法权益。2016年7月兴安盟全盟妇联维权能力建设培训班开班,妇联邀请国家工委特聘高级讲师、婚姻家庭指导师钱荣跃,讲授基于情感投射婚姻问题的调解技巧、生命系统的意义、婚姻问题五大致命伤、卓越四问、沟通技巧等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通俗易懂的技能提升课。培训采取讲座、案例分析、现场演示、交流分享、YY语音直播等形式,有效提升了妇联维权干部的素质能力。通过教育培训妇女们的男女平等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依法办事的能力提升,土地权益、教育权益、健康权益等得到有效维护,纠纷案件、侵权案件逐步下降。
(四)家庭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内蒙古兴安盟妇联为增强家庭成员的平安意识、法律意识、文明和谐意识,激发广大家庭及妇女创建平安家庭热情,树立“积平安家庭之小安,创平安社会之大安”的理念,形成“人人讲平安,家家创平安”的良好局面,盟妇联在全盟组织开展了新一轮“平安家庭”争创活动,提出争创六类“平安家庭”的工作目标,即:知规懂法,建守法之家;弘扬美德,建和谐之家;崇尚科学,建文明之家;加强防范,建安全之家;身体力行,建环保之家;热心公益,建爱心之家。通过开展系列教育培训,妇女素质得到整体提升,家庭关系和邻里关系更加和谐,孝老贤亲、勤劳致富、勤俭持家、互帮互助的新风尚深入人心,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二、诺尔斯的成人教育理论对内蒙古妇女教育培训的启示
(一)对妇女的培训要建立长效机制
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纲要在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中,强调提高妇女终身教育水平,促进妇女参与社区教育,参加职业技术培训的力度。2010年全国妇联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促进女性人才成长的意见》,提出了国家推动各类女性人才教育培训的投入,全国妇联妇女人才培训中心培训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3100多个地县,中国妇女研究会与多家单位合作,在全国建立了32个妇女研究基地[1]。内蒙古的妇女教育和全国一样,在内蒙古妇联领导下,借助内蒙古妇女干部学校、内蒙古妇女儿童研究会、内蒙古各高校女性研究中心、内蒙古家庭教育中心、内蒙古妇女儿童基地、内蒙古女企业家协会、内蒙古女法官协会等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女性培训,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这些机构在成人教育理论影响下,对不同职业、不同层次妇女进行着有序的培训。内蒙古妇女干部学校在妇女培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先后举办各类培训209期,培训妇女干部22444人次;随着新型职业女农民的出现,按照农业部门制定出台的培训计划,自治区妇联按照“政府主导、妇联发动、分级培训、妇女受益”的原则,对这部分女性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在农村牧区妇女中进行了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多内容,带动妇女脱贫致富,例如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迦南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瑞芳,她的合作社2016年被全国妇联认定为“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2016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妇联、北京市妇联共同签署了《北京市妇联内蒙古自治区妇联妇女发展对口协作框架协议》。根据合作协议,截至2020年,双方将共同实施产业扶贫、两地妇女人才交流培训、网络信息服务、两地贫困妇女帮扶救助4项行动,合力帮助贫困妇女脱贫,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因此,成人妇女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有制度、政策和机制的保障,才能在培训中展现实用性和实效性。
(二)培训要关注妇女干部和妇女学习需要
在妇女培训体系中,妇女培训的目的就是缩小差距。在内蒙古自治区快速发展的现实状况下,妇女们经常发现现有的知识与能力已经不适应新工作和新形势的要求,妇女自身学习需求成了一种内生动力,针对旗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各级妇女干部不同的学习需求,设置不同的培训内容,妇联工作业务培训、法律常识培训、参政议政能力培训、职业技术培训、创业就业能力培训、家庭教育培训等。内蒙古是一个多民族自治区,因此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妇女干部,提升少数民族妇女干部尤其是农牧区少数民族妇女的工作能力,以及如何处理少数民族妇女之间的纠纷都是基层妇女干部不可避免要遇到的工作难题。对此,内蒙古妇联以“妇女之家”大讲堂的形式配合妇女干部培训,培训各民族基层妇女干部怎样处理突发事件,自觉维护社会安定等内容[2]。呼和浩特市妇联在女村干部培训班上,为了让她们熟悉呼市当前重点工作,播放了《青城文明礼赞》和《十个全覆盖》宣传片;为使学习更贴近各村当下实际工作,实地观摩了土左旗道试村妇女之家和红房子村巾帼美丽庭院建设活动开展情况。在乡镇妇联干部能力建设培训班上,设置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妇女社会工作、妇女儿童维权等课程,旨在充实乡镇妇联主席的妇女工作理论和业务知识。在呼市妇女儿童工作能力建设培训班上,为了使学员们能够系统、深入、全面地学到反家暴工作的知识和先进经验,提高成员单位委员、联络员对工作的重视,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由长沙市妇联权益部副部长李万峰、长沙市中院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庭长杨赛宇、基层派出所民警等相关工作具体负责人结合各自经验进行了授课。
(三)改进妇女培训的教学方式
在妇女培训的整个过程中,成人教育理论起着基础性作用,授课教师在备课、授课过程中要时刻牢记对象的特殊性及其学习需求的独特性[3]。作为一个特殊的成人教育群体,妇女大多都接受过大中专教育,社会地位较高,在家庭和工作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她们想从教育培训中获得现代观念、知识与技能的补充与更新,更希望能力上的提升。教学方式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开放讨论和实地调研等多形式授课模式,尤其是互联网普及后,授课可以在网上进行,便于交通不便或地域偏远的妇女学习。课程设置也可以采用核心课程+、综合业务课程+,采用互动体验的模式,这些课程包括管理类、法律类、艺术鉴赏、运动休闲、人际关系、身心健康、妇女理论类、案例分析、现场教学等,为党和国家出台的大政方针。
(四)构建具有社会性别意识的培训文化
培训发展的高级阶段就是形成了完备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和需求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积极向上的培训氛围,尤其是针对妇女人群,还要增加社会性别意识的培训。社会性别意识就是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社会制度作用下在人们的意识中形成的对男性和女性的基本看法。社会性别意识不是先天形成,而是后天建构的,在历史文化影响下,人们观念中形成了许多难以更改的歧视女性的言行。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到我们的文化资源都存在“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等传统的角色定型,怎样在我们的培训体系中渗透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打破角色定型,增强女性的使命感,营造培训文化,这也是创新妇联组织社会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总之,诺尔斯的成人教育理论对妇女培训起着理论指导性作用,妇女培训作为一种特殊的成人教育培训,不仅有成人教育的特点,有在职培训的任务,同时也有女性的特点。在教育培训过程中,要符合教育教学的具体规律,创新教学模式。实践表明,在妇女培训中社会性别理论唤醒了妇女的社会性别意识,激发了她们责任感和使命感,终身学习成为一种观念建构在了妇女的言行中。
参考文献:
[1]郑新蓉,杜芳琴,范红霞,史凯亮.妇女与教育[J].中国妇运,2015(2):20-22.
[2]童心.需求什么,就培训什么[N经济期刊].中国妇女报,2016-03-21.
[3]席春玲.理论视阈中的女性领导培训设计[J].继续教育研究,2011(3):17-20.
作者:连新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