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计算机作为公共性学科是大学公共基础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面临着很多新的形式,研究重点解析了这些新形势。新形势必然带来新问题和新的要求,需要计算机基础教育进行变革与重塑,研究从教学理念、方法、内容、手段、效果评价和实训/实验及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工作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向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发展;教学研究
前言
计算机基础教育,是计算机理论知识普及和通用计算机应用技能普及型教育,其核心是培养学习者的计算机素养并掌握未来工作生活相关的计算机使用技能。随着计算机知识体系迅速膨胀、计算机应用领域不断延伸、社会需求的多样化演变及教育相关科学和管理的发展,计算机基础教育与教学迎来了很多新的形势,如何应对新形势,未来如何发展已成为计算机基础教育必须,而且迫切要考虑的问题。
1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新形式
需求是社会发展的本原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而科技毋庸置疑是第一生产力。计算机基础教育在其生产和发展过程中要对所面临的新形势进行新的构建,进而实现自身的变革和对自身的改造和重塑,其所面临的新形势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1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从本质上说国家多轮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动因在于其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和需求的改变。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国家教育部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总体方针,摒弃传统的知识性教育,将素质教育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科技技能素质在素质教育中占重要的位置,计算机基础教育是科技技能素质的基础构成之一,因此,新课改的提出和推进也为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了以提升科技素质为目标的教学要求。1.2高等教育的转型高等教育的转型本质上体现了高等教育发展对社会及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其转型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2014年起高等教育实现了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转型发展。外延式发展时代,计算机基础教育关注更多的是在学生数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如何完成教学的任务,而内涵式发展更关注如何更好的实现教育教学的质量。内涵式发展时代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迫切问题是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的优化。其次,高等教育的功能性转型。2014年起国家教育部逐步提出了地方性高等院校由研究型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变的功能性转变的方针,600多所高校转为应用型高校,2017年又将一批本科院校明确定义为职业院校,更加明确了教育要服务于社会需求,加强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针。向应用型转变的也成为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所要面临的新问题。1.3教育本身的发展带来教育理念的转变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方法的观念,是对教育发展的主观的、理性的的认知,是教育的人文研究,包括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主张等。传统的教育理念注重知识轻能力、注重理论轻实际、注重记忆轻思考、注重知识灌输等方面。经过长时期的历史发展证明:传统教育理念已经难以展现较好的教育效果,更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不断涌现的现代教育理念,如以人为本、自由全面发展、因材施教、教育内容开放化、教育多样化等教育理念,每种理念都有其核心思想包含其中,成为教育的指导,这种形势下计算机基础教育必须要适应其所采取的教育理念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如何适应教育理念的改变,也是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新形势。1.4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前行教育信息化存在于教育的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各个方面,是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引入到教育领域当中,其朝着多媒体、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其目的在于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人才要求,通过推动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教育时代的到来对教育的网络构建、教育资源建设、信息技术的应用、教育信息的产业化管理和具有信息化素质的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环境下的新的要求,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开展也必然要融入到信息化发展的新浪潮,改革和重塑以求得健康、快速发展。1.5教育相关高科技产品的不断出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的发展落后于科技的发展,但却要能够适应科技发展带来的新形势。网络科技的发展使教育跨越了时空的界限,移动智能科技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使教育变得随手既是,多媒体技术(如3D投影技术、虚拟影像技术)使教育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更具体验感。这些都丰富了教育的形式和手段,计算机基础教育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如何应用这些新技术进行辅助教育值得思考。1.6计算机应用领域无限渗透计算机由最初的用于科学计算发展的现在,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社会应用,休闲、娱乐、生产加工、科学处理、虚拟仿真和智能化应等无处不在。因此,计算机基础教育不在是只关注计算机原理和基础编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应用的宽度和广度必将带来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变革。
2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方向
2.1实现教育由传统理念向现代理念的转变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拓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普及,除计算机专业之外,更关注计算机的应用是实践价值,相应的教育理念也不应在局限于传统的理论化知识性教学。在理念上一定要尊重社会的需求建立以需求为本,以学生为本,助力于全面发展和多元化发展的大的思想格局。2.2紧随时代发展,拓展计算机基础教育内容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主要集中于计算机原理与基础、计算机语言和办公软件应用三个方面。但随着计算机教育的普及和深入,学生往往在初级教育阶段就已经接触并学习了相应的内容。在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加入更多的应用技能教育,如图形图像处理、多媒体信息处理、网络、电子商务和管理信息化等多元化、多样化的内容,进而服务于其它学科的教学,迎合未来职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内容的拓展不只是计算机教育的广度,从深度上也应进行深入,如同样是办公自动化可以结合社会应用加入高级技能培养的教育教学内容。2.3实现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多样化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方法还集中讲授法和演示法方面,相应的方法在知识传输和定性内容实践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同样也需引入讨论法、案例法、项目驱动法和自主学习法等,使教学方法多样化更好的迎合教育理念转变带来的需求。其中,项目驱动法就计算机基础教学而言,在学生自主学习构建、实践和创新内力、提升学生关注度和积极性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受到计算机基础教师的普遍关注。2.4计算机基础教育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经行教学活动相互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工具、媒体和设备等。教育手段与科技发展息息相关,先进的科技成果引入计算机基础教学成为必然。计算机基础教学手段不能再只是书本、计算机和投影,而应是以多媒体科技应用,以大规模网络科技应用为方向的先进教育设施的引入。2.5引入多元化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评价形式基于笔试和机试的,依靠定成绩的模式在计算机这类技能型培养的学科,在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和应用技能考核方面略显不足。为了应对,国内外学者结合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如基于项目制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引入教学成果的社会评价来对学生和教师进行档案式评价。2.6加强实训/实验及创新教育大量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已经意识到实训/实验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多种形式的实训/实验教学形式,如提升实践课程的学习时间、加强需求现场的问题式教学、采用项目式的教学形式等。国家教育部也提出了加强实训/实验教学培养的推动方案,大学生创新创业技能项目,通过国家扶持拉动实训/实验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3结论
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于各级教育层次,本研究所指的是大学阶段的计算机公共基础性教育,社会发展是引发教育发展变革的直接动力,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面临诸多的新形势,各种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社会需求和科技发展两个大的方面分析了计算机基础面临的各种新形式,并由新形势引出计算机基础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分析。研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并对实际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向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吕捷,王维民.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季玉经济类国家级期刊茹,王德忠.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9(5).
作者:高昱 单位:锦州医科大学公共基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