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高考改革方案,加剧了中学政治教师的危机感和存在感。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中学政治教师必须进行角色重新定位:从自身出发,破釜沉舟,成为政治学科专业素养的“修行者”,成为政治学科课程资源的“设计者”。同时,也要与学生同舟共济,做学生成长的人生导师,做学生发展的心理咨询师,做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师。
关键词:高考改革;思想政治;高中政治教师;角色定位
新高考改革政策中明确表示:考生总成绩由语、数、外三门和在政、史、地、理、化、生六个科目中自选三科构成,文理分科将不复存在。这一举措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知识储备,有益于扩大学生选考的自主权。但是,思想政治课由过去的必修课变为选修课,这对高中政治教师而言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在新高考改革视域下,研究高中政治教师的角色再定位,对于充分发挥政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培养中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三观”,引导他们成为新时期合格人才和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高考视域下高中政治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政治课地位受到挑战
《中学德育大纲》指出:思想政治课在培养中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向中学生传授党的先进理论教育,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中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在中学课程体系中,思想政治课是不可或缺的必修课;在学校德育教育中,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主阵地;从学生长远发展看,思想政治教育处于首要地位。然而,新高考方案的实施让思想政治课由必修课变为选修课,使思想政治课的地位受到严重冲击,极有可能出现学生不选、教师不管、学校不睬的糟糕局面,使政治课的地位一落千丈。
(二)政治课价值受到质疑
思想政治课的价值远远不只是简单枯燥地传授政治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他们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这不仅是政治课价值的体现,也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的要求。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关键时期,是培育良好政治素养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优秀品格的塑造时期,这是政治课被赋予的使命。然而,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使政治课面临着学生不重视、不选择的残酷现实,致使政治课的育人价值不能充分发挥,甚至遭到普遍质疑。
(三)政治课教师岗位受到冲击
巨大的选考比重差异间接反映了政治学科教师的生存压力,在整个社会普遍追求高考升学率的巨大压力下,这一形势还可能继续恶化。常言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政治教育客体急剧减少,那么以政治教学为主要生计的政治教师的又将何去何从呢?如果选课人数少,开班数量则变少,需要政治教师人数也随之减少,大量的政治教师将被迫转岗或调整结构,而大学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也更加黯淡。这一严峻形势,曾一度在浙江一些中学中引起恐慌,觉得一辈子的“铁饭碗”瞬间灰飞烟灭。巨大的落差不得不引起政治教师的内省和重视,重新审视能不能继续留在岗位?以怎样的角色和姿态留在岗位?这样的思考相比自怨自艾和惶恐不安更加实际和有效。
二、新高考视域下高中政治教师的角色再定位
新高考视域下,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需要对思想政治学科有一个清楚而准确的定位。这个定位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根据新高考政策,二是根据思想政治课程性质。2014年《全国高考政治考试大纲》指出: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2010年版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也明确说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要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综合以上两方面的因素,思想政治学科具有与时俱进、相互交融、系统性强、综合性高等特点,它不仅是对初中思想品德内容的延续和拓展,而且是对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铺垫和奠基,既承上启下,又一脉相承。因此,面对新高考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当根据思想政治学科定位来有效地进行角色转换,从自身做起,不断修炼自己的学科专业素养;同时,也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新高考视域下高中政治教师针对自身的角色定位
对比新旧高考,原高考模式虽然也分文理科,但却带有明显的“捆绑”性质,而新高考3+3模式取代了文理分科模式,学生选科完全消除了“捆绑”。这意味着思想政治课教师会面临学生不选择政治的情况,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面对这样的情况,更要坚定自己的学科信仰,增强学科自信,不断修炼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用自身的独特魅力来赢得学生的青睐,最终扭转学生不选政治的尴尬局面。那么如何提升自己呢,应做到以下两点:1.做政治学科专业素养的“修行者”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也起着无可替代的指导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师肩负着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修养的重要使命。新高考改革的实施,对政治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每一位政治教师都应成为政治学科专业素养道路上的“修行者”。首先,要修炼德行,以具备优良的道德品格。师德是教师之魂,是一个教师安身立命之根本,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师尤为重要,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示范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是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引路人和促进者。育人先育己,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思想政治课教师自己都是道德败坏,知行脱节,松懈怠慢,又怎么去引领和感召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呢?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是时候静下心来修炼这场德行之旅了。扪心自问:你站在启迪人生的舞台上,你真的已经尽力给学生们做好榜样示范了吗?面对那么多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你真的足够爱他们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如果你还没有底气十足的信心来诠释这句话,那么请在通往德行的道路上继续修炼吧。其次,要修炼学识,以储备渊博的综合知识。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综合性和时代性都很强的课程,对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不断地修炼学识,与时俱进地储备广博的知识,才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拥有正确的处世之道来面对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才能拥有良好的人格和品质来拥抱美好的未来。第一,要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基础知识。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当对这些基本的专业知识烂熟于心,信手拈来并灵活运用。第二,要有敏锐的时代嗅觉。思想政治学科在中学的所有科目中,时代性最强,信息量最大,综合性最高,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正确把握社会的发展态势,以发展的眼光和远大的格局,传递社会正能量。第三,要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深度阅读,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功底,增强思想政治学科信仰,从而更好地引领思想政治学科健康发展。2.做政治学科课程资源的“设计师”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实现思想政治课程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2010年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思想政治课应开发四种课程资源:一是文字和音像资源,二是人力资源,三是实践活动资源,四是信息化资源。那么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开发和利用这些课程资源时应当遵循怎样的原则呢?首先要遵循育人性原则。这不仅体现着思想政治课的学科价值,也是思想政治课的首要目标;其次是遵循开放性原则。互联网社会,资源多样和共享,这要求我们在研发教材时,不能闭门造车,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升级,才能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最后是遵循校本性原则,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特点,呈现出课程资源的特色。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如何才能从丰富的课程资源中高效地开发与取舍呢?第一,要确定清晰的课程目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对基础必修课程的补充和拓展,没有目标,课程资源开发就缺少方向性和计划性;第二,要创新课程内容。要想不被取代,只有不断创新,人们对于新事物充满了本能的好奇,尤其是中学生,对枯燥乏味的政治课早已厌倦,如果给课程内容融入新鲜元素,就能极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第三,要创新教学方法。良好的教学方法如同是一把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神奇效果。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能提升教师们的专业素养,激发学生求知欲,还能增强政治学科的学科价值和实效性。
(二)新高考视域下高中政治教师针对学生的角色定位
高中思想政治课有着自己独特的德育功能和学科价值,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是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和灵魂,是其他任何一个学科都无法取代和相提并论的。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不遗余力地抓住这样的机会,敢于和勇于承担起班主任、辅导员、德育处和政教处教师等重要职责。利用自己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素养,尽心尽力地做好学生成长的人生导师,做学生发展的心理咨询师,做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师,让政治学科的价值和优势充分凸显。1.做学生成长的人生导师良师犹如“摆渡人”,站在学生每一个关键渡口,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目标与理想。纵观全局,我们培养的人才不是缺乏知识和技术,而是缺乏美德和良知,缺少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要给予学生怎样的教育才能使他们受益终生的呢?才是算得上是有文化、有素养、有修养、有良知的呢?这是每一个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清楚思考和回答的问题,不仅是职责所在,也是责任担当。首先,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政治观。政治观是指人们对以国家为中心的政治关系和政治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2]。青少年时期是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政治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中学思想政治课在向中学生传递党和国家的意志、排斥腐朽异端思想、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一元化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当今社会,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信息交流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极大地影响着中学生的政治思想,崇洋媚外倾向突出,政治观多元化趋势明显,这将造成中学生的精神混乱、价值偏颇和信仰危机。由此可见,不重视中学生的政治观引导,就会导致中学生政治观偏激,就会损坏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始终坚持辩证思维和唯物史观的科学方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培养中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全球意识,使他们的政治理想和信念越发坚定,使他们的政治方向始终跟随着党的脚步,使他们拥有正确科学的政治观。其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道德观是人们对社会道德现象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看法。随着移动通信的高速发展,人们已经走进了一个微网络时代。绝大部分学生都通过手机获取资讯,触网率极高,但纷繁复杂的信息扑面而来,良莠不齐,学生难以分辨,使一些中学生丧失理智,迷失方向。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德育观的主阵地,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职责所在。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能利用课堂主阵地向学生渗透良好的道德观,还可以借助自身得天独厚的学科素养,兼任学校的其他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交相呼应,在学生道德观培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果没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没有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存在价值,那么培养的人才将是人格不健全的的人,甚至是道德低下的人,最终沦为社会的“蛀虫”,害人害己。因此,要积极地通过思想政治课向学生全面进行基础文明、伦理道德、法治纪律、理想情操、政治意识、经济意识、辩证思维等方面素质的培养与教育,为学生良好道德观的养成提供丰富的育人内容。同时,也要借助多种平台和载体,将德育与班级管理有机融合,将德育与社团活动紧密结合,将德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修养和道德素质。2.做学生发展的心理咨询师心理素质是个体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个体养成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有利于个体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利于个体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互联网这个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00后中学生,人格独立,争强好胜,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力,加之学业繁重和升学压力,导致很多中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若不及时沟通和处理,后果将非常严重。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虽然不是思想政治学科的专利,但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他们拥有良好的学科素养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形成完善健康的人格,这是每个政治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人们常把十六七岁称为人生最危险的心理动荡期,心理上存在诸多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和困惑,众多学生的分数与受挫能力成反比。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更是应当义不容辞地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辅导和疏通,要让他们明白人生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要教会他们学会正确地处理挫折和困难,使他们拥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矛盾、不公和黑暗,正确地对待人生旅途中际遇的坎坷与挫折,化压力为动力,让那些绊脚石成为垫脚石,始终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来看待他们所经历的一切美好与不幸。3.做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师2010年7月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开设人生规划或职业生涯课程,把培养学生谋生创业能力作为教育的使命。但大多数学校在高考升学率压力影响下,学生的职业规划未得到重视。2014年9月新高考政策明确指出:考生总成绩除语、数、外三门之外,还要在政、史、地、理、化、生六门学科中任选三科构成,6选3,意味着有20种不同的排列组合,面对这么多种选择,引起了考生、家长和学校的恐慌。这一系列的政策和现实告诉我们,高中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迫在眉睫。思想政治教师应当认清这一形势,牢牢把握这一机会,积极主动向学校提出建议和申请,将职业规划作为选修课为学生和家长答疑解难。对高中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不仅需要灵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专业知识,还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和敏锐的时代嗅觉,这正是政治教师所擅长的。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应不断拓展自己的学习领域,扩充知识面,积极适应社会需求,在新的事业中找到自己事业的立足点。要不断唤醒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引导他们要为自己的人生和未来提前做好规划,同时,还要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结合高校专业设置,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从而进行理智选课,合理规划。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新高考视域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任重而道远,不仅要修炼好自己的德行和学识,而且要做好学生成长的人生导师、心理咨询师和职业生涯规划师,也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从心底里认同思想政治的学科价值,并将其视为人生成长的宝贵财富和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余虹.新高考政策下的思想政治学科定位[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24):71—72.
[2]胡见前.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16.
作者:李晓容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