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情绪感染人,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多年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说,数学课比较呆板、单调、乏味。这主要是因为,数学课的内容本身就比较缺乏生动形象性,加之部分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单调,使得学生无法对数学课产生兴趣,更不用说积极主动地学习了。他们从内心里抵触这种枯燥的数学课,上课时经常是百无聊赖。因此,要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力求做到语言生动、形象,充满激情,并有意识地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主动表达观点,积极动口、动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因此,教师必须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打破“一言堂”,与学生开展交流与互动,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北京师范大学曹才翰教授指出:“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开展课堂交流与互动,不但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数学教师一定要重视起来。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后天长期培养。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首先,让学生在独立学习中自己动脑,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不要因为学生解题慢而为他们着急,要给他们充分动脑的时间,让他们独立思考。其次,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小学生好奇心强,他们或许会对教师的教具产生好奇,或许会对一个不规则的图形产生好奇。此时,教师要因势利导,给学生讲一讲教具发明的故事等,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进行探索,使学生开动脑筋,学会思考,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再次,教会学生多角度地考虑问题。小学生喜欢问问题,甚至不管遇到什么都要问“为什么”。教师不要嫌学生烦,更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而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并且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的答案,使学生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要鼓励学生质疑我国古代大教育家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孔子也曾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生有了疑问,就会积极思考,就会有探究知识的动力,在动脑、动手的基础上,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肯定会事半功倍的。(二)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勤于思考、大胆探究。首先,要扩展思维广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对于同一个问题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寻找多种解决方法,然后分析每种方法的优劣势,至于哪种是最佳方法,交由学生讨论,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发挥他们的想象空间,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其次,要扩大观察范围。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广阔地观察生活,对于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做到心中有数,为思维注意力的转移与分配做好储备,以便在需要时随时取之、用之。再次,要避免一味求同。在数学教学中,问题的答案虽然多数时候是唯一的,但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却是多元的。因此,数学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与其他想法碰撞、交流,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教会学生预习、听讲、复习
(一)课前认真预习预习是学好数学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应教给学生在课前预习时,要熟悉新课内容,弄清楚重点、难点,对于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要做好记号,以便上课时着重理解不明白的知识。(二)课堂认真听讲认真听讲是学习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集中精神专心听讲;抓住重点做好笔记;认真听预习中做记号的知识点,并多多提问;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完成课堂练习,等等。(三)课下认真复习复习是“温故而知新”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复习,合理分配时间,并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复习,在对所学的知识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进而使知识条理化、结构化。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运用多种策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多维度入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采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教会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听讲、课后预习的方式方法,使学生学会数学,学好数学。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教师相信,在不断探索—实践—探索中,教会学生学低碳经济论文好数学的方法和策略一定会越来越优化。
作者:徐雪皎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育花路小学
相关专题:案外人执行异议起诉状 电子阅览室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