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 >

湖南武术文化活态传承研讨

武术作为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一种,其武术套路和技击形态经过历史先人的开发、发展与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独具价值魅力的文化遗产。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武术文化盛行与世,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和理学思想的熏陶、影响下,孕育出了很多武术内涵,衍变出了很多武术内容。然而,这些武术内涵都带有强烈的地域性,其武术价值观深深影响着区域内人们的意识形态。在武术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以地方或者受其他武术内容影响而创造出来的拳种,其武术文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都完全和该区域内人民的意识价值观完全相融合。武术的肢体形态展示着人们的传统文化精髓,人们的价值观念又反过来加深武术内容的涵养。从地方性武术文化的活态传承入手,可以有效把握武术文化的传承机制,以便进行有效的保护,达到促进武术文化在现今这个信息时代能够保持长久发展的目的。

1湖南武术文化的具体内容

武术从诞生的那天起,湖南的武术文化就和全国的武术文化一样与时俱进,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锤炼中,湖南武术文化和全国武术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借鉴,各个门派、拳种因为在封建社会时期,很多习武人士以及社会基层、高层的百姓、贵族欣赏、热爱武术,在社会氛围中形成了一股尚武之风,很多拳师和侠士走南闯北,并相互探讨武术造诣,在尚武习气的包裹下以及在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独具湖湘文化内涵的湖南地方性拳种。笔者在查阅资料以及实地考察的过程中湖南有多处地方被誉为武术之乡,如湖南娄底新化县和衡阳东安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都被湖南省政府称为武术之乡。新化县最出名同时也是影响最为广泛的拳种是梅山拳,此拳种在新化县发展很好;东安县主要的拳种是东安拳。还有巫必达在湘潭所创的巫家拳、姚世月在岳阳所创的龟牛拳、蚩尤拳等等拳种。笔者认为地方性拳种之所以被广泛传播并形成一股风潮。一个是拥有比较好的群众基础,如这两个武术之乡,村里的人群爱好打斗,经常性的相互切磋,相互切磋、互斗已经成为该地方休闲娱乐体育的一种锻炼方式,是劳作过后,放松身心的一种机制,同时也是对该地方性拳种文化的传承机制———活态传承和保护拳种最为有效的方式方法。致使这两个地方的拳种在我国传统武术文化历史上开出了灿烂的花朵。任何一种拳种的产生都离不开人的开发,而人是携带、创造文化的主体,人的意识形态和意识思维则会受到区域内大环境的影响以及该区域的民俗民情的熏染,因此,一种拳种的诞生其实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复制,换言之,则是一种在原有文化基础上的更新。梅山拳、东安拳、龟牛拳、巫家拳、蚩尤拳等等之类的独具湖南特色的拳种,一定或多或少的受到了湖湘文化的影响和熏陶。湖湘文化拥有着十分悠久的传承历史,早在商周时期就是楚文化的发源地,在历史上承接着上古文明和战国文明,在文化延续的机制上沿袭了楚文化,并且促使湖湘文化向土著等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机制的方向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湖湘文化二元结构。从魏晋南北朝到唐宋时期,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人口的流动为湖湘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儒家思想的根基以及理学思想的经世致用原则丰富了湖湘文化的内涵。从发源到最终洗练的结果形成了经世致用、兼收并蓄独具一格的湖湘文化价值体系。湖湘文化的价值观影响着湖湘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孕育着湖湘一带的精神物质文明。从这些武术套路和技击特点来看如梅山拳,虽然套路很多,但每一个动作套路都体现了湖湘文明,在多山地的湖湘区域,梅山拳有着强烈且蛮横的对抗套路,动作强劲有力,每一招每一式的肢体语言描绘了梅山人靠山生活的原则;东安拳的武术套路讲究气、力、神的相互结合,从而打出具有强大气势和力量的拳术风格,体现了湖湘文化的经世致用原则和兼收并蓄原则。

2地方性武术文化的活态传承研究

地方性武术就是一个地方性的文化代表,从文化的起源到中间过程的发展,再到最后的文化成型,都离不开人类行为这个关键性的环节,因为人就是文化发展的媒介同时也是文化发展的载体。人类聚居的群体通过相互交流的方式抑或是进行种种与该文化息息相关的一系列活动,使得该文化价值体系在时间的线性积累下,不断完善并不断加以完整,把地方性的民族风俗、风情加入到该文化价值机制当中,丰富了文化蕴藏的价值内涵,沉淀了文化的精髓。地方性武术是地方性文化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性特质的民俗、民族文化创造出了独具风格的地方性传统武术,在我国这个武术文化有着几千年历史文化的背景环境中,因为地方性武术使得我国武术呈现出了“百花争鸣”的局面,从历史的节点来看,在封建时期促进了我国传统武术的发展。然而,21世纪的到来,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城镇化进程,使得很多地方性的传统武术逐渐走上了没落之路,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地域与地方性武术没落的趋势呈正相关,在有些地域早些年因为政府规划抑或是外商投资,改变了地方性的地域风貌,完善了地方性的人群居住环境设施,变成了商业化城镇使得地方性武术文化的传承在社会经济价值利益的驱使下而变得淡漠。从某个方面而言,因为社会经济体制的健全与完善,人们都想过上更好更舒适的生活,在经济层面上而言,地方性的群体居民大多都选择离去该地去往经济发达的城市务工。种种原因使得地方性武术文化的活态传承一度走向低迷,地方性武术文化的凋零使得我国传统文化抹去了辉煌灿烂的篇章。因此,在21世纪文化共同繁荣的背景下和我国重视文化回归的政策下,对地方性传统武术文化进行活态传承是对传统武术文化保护的最好一种方式,但是这是最艰难的一种方式。活态传承指的是技艺在传授过程中,传承人和受传承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而进行一系列的口传身授、肢体语言模仿等活动的过程。活态传承使地方性传统武术文化原汁原味的保留下来,避免了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因为人意识思维的主观因素,对其进行改变。活态传承极大的增强了文化的保护性,加强了传统文化的保护性。鉴于我国现代社会的国情,笔者认为要想对传统武术文化进行最为有力、有效的保护,唯一的保护机制就是立法对武术文化传承人进行保护,有了武术传承人就能使得活态传承这种传承机制长此已久的延续下去。

3湖南武术东安拳的具体内容

3.1东安拳的历史源流

谈起东安拳的历史源流可谓是扑朔迷离,有多种版本。现在公认的是该拳种始创于清朝嘉庆时期,属于少林拳种的分支,但却不是少林拳,而是少林拳的衍生拳种,东安拳是融合了东安县多种拳法之后所成的,之所以说是少林拳的衍生拳种,是因为该拳种是由福建少林寺僧人王永才在云游到东安县之后,结合东安县本地区域内的拳种风格,与少林拳进行融合所开创。因为东安拳拳术风格独成拳术风格体系,融合众多拳种的长处,技击特点十分强劲、狠毒,创造过后通过僧人王永才传授拳术在东安引起十分强烈的反响。相传,拳术刚创立的时候很多东安有名的拳师都来挑战。因为在我国传统的武术圈内,一门门派武术的成立,想要得到地方社会的公认必须要经过地方拳师的挑战,说是挑战实质上是“踢馆”,只有赢了才有被公认的资格,输了只能离开。王永才创出的东安拳把很多东安有名的拳师都给打败了,在东安县成为了最厉害的一门拳种,拳种英明因此也得以在东安广泛传播,很多人都来学习。后来东安拳由东安拳师王已成发扬光大,在上世纪60年代由李德植和文明华对拳种进行了改进,现今已出版书籍在市面上销售,引起武术爱好者的阅览。

3.2东安拳的技击特点

东安拳作为一种集众多拳种流派于一体的拳种,武术造诣颇丰,武术套路也是杂合了很多拳种的精华之处,套路灵活。作为流行于湖南各地的优秀拳种其技击最大的特点乃是凶猛、发力迅捷、动作灵活、刚柔并蓄。打拳时候的气势是东安拳拳理的核心,力量动作的准确到位是东安拳的表现形式,神情严肃是东安拳的文化内涵,除此之外还吸收了长拳的精髓,发挥腿法与拳法相互协调搭配的形式。练习东安拳时,除了动作的矫健之外,还得注重身体气息的调配。在武术器械方面,融合了棍、刀、剑等武术兵器,以武术器械的快、狠、重为东安拳器械技击形式的主要特点。

3.3东安拳的文化特征

东安拳的文化气息离不开当地社会的民俗风情、风貌,因为作为地方最具代表性的拳种,东安拳的肢体语言,深深的受到了东安县民俗文化的影响。东安县位于湖南的西南部,在战国时期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三国时期也是蜀国的粮草基地,可谓历史文化悠久。东安县属于山地丘陵地貌,当地居民大部分人都是靠山生活。因为历史悠久受战国思想的延续以及靠山生活的方式,养成了当地居民性情好斗的风格,为东安拳拳种建筑凶猛的风格提供了文化基础。

4东安拳的活态传承

4.1营造活态传承文化环境

前面笔者已经谈过了活态传承的传承机制和传承模式以及活态传承的诸多益处。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对其保护最为有利的方式就是进行口传身授的方式———活态传承。活态传承避免了在传授技能过程中因为人的意识思维的影响而造成了传承过后对原有东安拳的拳种体系产生扭曲;另一方面采用活态传承可以把一些动作的由来以及该动作寓意的那些风俗习惯能够边学边理解。基于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考虑,同时我国已重视传统民族文化回归,最重要的就是要营造一个活态传承环境。如何营造?笔者认为营造活态传承文化环境,第一,政府支持占主导地位,加大对活态传承文化环境的扶持,如经济赞助,扩大对活态传承项目的经济投入;第二,当地民众的积极配合。民众的配合关键点在于政府的政策是否对民众有很大的利益驱动。

4.2对于其传承人进行合理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依靠人来进行传播,而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则是促进该文化遗产进行广泛传播的最好方式,任何一种文化遗产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保护机制,那么必定会导致该文化遗产的凋落。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使人的眼界大开,很多人都进城务工,由此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民工进城是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人口向经济发达的地区流动,导致了原有区域人口的减少,致使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没有可传授技艺的对象,迫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不得不离开本有的行业,去从事其它行业来谋求生存,同时鉴于处于现代社会,很多人都不再愿意去学那些传统的东西,人们学习的只是对于自己将来在事业上有发展前途的知识,而真正掌握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承人又凤毛麟角,因此,对于其传承人进行合理保护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种有利的发展模式。

4.3积极的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确认东安拳拳种历史社会地位的一种诠释。东安拳作为影响湖南拳术发展深远的一个拳种,他的创立从某个层面而言,带动了湖南武术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湖南武术文化丰富多彩的局面,积极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对湖南武术文化悠久历史的一种肯定和认同。

作者:龙伟 单位:重庆文理学院体育学院


    更多区域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湖南武术文化活态传承研讨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qyjj/187296.html

    相关专题:医学核心期刊论文发表 图学学报


    上一篇:井冈山精神群众路线论文
    下一篇:多元化教学方法生物化学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