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 >

水利工程管理问题与方法

1工程管理不到位

随着近几年,中央加大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给水利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春天。但是各灌区注重了争取新建建设项目经费,忽视了对建成后工程运行管理经费的争取,致使工程管理经费缺口较大,管理工作滞后。

2工程管理能力欠缺

工程分布较广,人员不足,专业知识缺乏,新的管理技术运用有限,管理效率低。灌区工程管理机制不健全,还未形成多元化、多部门、多层次的管理机制和“农民参与管理“的格局。

3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1)改建共用骨干工程是前提。共用骨干工程承担着6.67多万hm2耕地的灌溉任务,灌区的供水安全直接影响灌区农业生产的安全。要解决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就要从根本上解决共用骨干工程改建问题,核心是将工程纳入各类专项规划中,积极与灌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协调沟通,将共用骨干工程改建列入专项规划中,为下一步共用骨干工程立项改建打好基础。(2)构建多元化的供水网络是基础。稳定、可靠的水源是农业灌溉的基本要求,要想解决农业灌溉“卡脖子旱”问题,就必须解决水源工程。在综合勘察各河流自然地理条件的基础上,考察、论证争取建设一批大、中型调蓄工程,最大限度的拦蓄汛期天然降水,以解决各灌区季节性缺水问题。同时抓住国家安排专项资金解决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资金完成平原水库除险加固。对现存的机井、渠首、大(小)井等各类水源工程予以维修改造,以保证各类工程正常运行。只要这样才能建立起“高效、稳定、可靠、安全”的灌溉水源。(3)落实管理养护经费是根本。落实管理养护经费是水利工程维护管理的根本所在,按照现实的人力价格、物价水平,编制比较符合实际支出的项目预算,积极争取各级财政部门专项经费支持,使管理、养护经费从源头得到保证。部分工程实行“管养分离”,组建专业化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养护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全面实现市场化、社会化。即便是实行“管养分离”的情况,基层灌区管理部门正常的费用支出也应该加以保证。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有利于解决水管单位存在的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经费严重短缺等问题,是实现工程管理的良性运行,从根本上消除工程管理隐患的有效途径。(4)建立“群众参与”的管理机制是核心。针对水利工程“点多、面广、战线长”的格局,积极发动各级力量参与水利工程的管理,是保证水利工程正常运行的关键。根据流域水利工程特性,形成由流域机构、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宏观管理,各级水管所、水管站、村委会、用水者协会、农户具体管理的管理模式。跨区域共用骨干工程由流域机构管理,各灌区水利工程在明确工程所有权属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前提下,将工程管理权和使用权交水管站或村委会,形成县、乡、村“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共同管理。农民是灌区水利工程直接受益者,单村单户的水利工程可以直接由村委会或农户管理,在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独立管理和使用。这样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逐步解决管理人员缺乏、管理工作不到位问题。(5)人才队伍建设是保障。要按照“凡进必考”的原则,逐年招聘水利院校毕业和有水利管理经验的干部。对在职工作人员要逐步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分类培训管理机制,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任职”的原则,认真抓好各类培训工作。严格实行“绩效考核”、“竞聘上岗”的管理办法,施行末尾淘汰制,对当年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待岗培训”后重新竞聘上岗,连续三年考核倒数第一的要“轮岗”,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辞退。通过学习培训,加强管理等措施,逐步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以适应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需要。

4结语

我们只有在不断总结水利工程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才能使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作者:齐桂花 单位:甘肃省水利厅讨赖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


    更多区域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水利工程管理问题与方法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qyjj/186543.html

    相关专题:swot分析 化学分析计量


    上一篇:课程标准化建设就业指导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