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高校美术专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美术专业在教育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教学模式落后、缺乏创新意识、管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等。为此,该文在分析目前高校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如何促进高校美术教育质量的提升提出了几点措施,希望对高校美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问题;对策
一、高校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美术专业的教学和其他专业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其目的是培养绘画人才、艺术评论家等,首要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但是,现在的美术教学还采用以往的教学模式,一些教师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仅仅开展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略学生个体的多样性。每位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是不同的,每位学生的特点也不同,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多元化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避免出现干预学生学习思维的现象,如以自己对艺术作品的喜好和艺术观点影响学生。教师要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征询学生的意见,和学生互动,促进学生艺术观的养成,给予学生进行自我艺术实践、探索的机会,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2.艺术创作存在重复现象高校美术专业的学生作品中存在重复或类似的现象,部分作品的表现手法雷同,图像图式相似度较高,甚至思想、艺术观点等方面也近似,如同机械批量生产出来一般。在高校美术教育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相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的艺术创作出现重复现象。3.管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我国高校教育在改革开放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和理工类、金融类等专业相比,美术专业受重视程度不足,对其的投入相对不足。部分高校在管理和发展中也缺乏对该专业的重视,尽管一些高校进行了专项招生,但是部分文化课成绩不佳又渴望升学的学生选择了美术专业,这部分学生往往文化、专业基础薄弱,而且对美术兴趣不大,缺乏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二、提高高校美术专业教学质量的措施
1.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重视教学创新首先,教师在美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在对名画进行讲解时要注意不向学生强加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要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发表意见的空间,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和相互启发,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观察,恰当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教师要改变过去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安排学生到大自然、现实生活中进行写生和创作,寻找创作灵感,培养创作兴趣,启发学生主动进行哲理思考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最后,教师还应该积极组织各种交流活动,如写生比赛、绘画比赛、欣赏比赛等,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对美术专业的了解,让学生通过相互观摩实现共同进步。2.做好课程设计教学要对原有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教师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引入场景教学法。教师在课堂训练中可以设定一定的绘画主题情境,让学生对景物所关联的情境进行联想和想象,促进学生产生创作欲望,展开创造性的创作。具体创设什么场景可以师生讨论决定。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第二,要改变以往以教室为主的教学方法,更换教学场所。在开展课程设计时,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搬到室外讲解,大自然中的的光、色、物、人、景等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创作。这样不但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可以打破学生在作品创作中的模式化、概念化等不良绘画思维,培养其创造力。第三,不断引入新的材料进行教学。在绘画教学课堂上,教师一般是用一种材料进行教学的。而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实验可以产生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做各种材料试验,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其突破固有思维的障碍,促进其创新能力的提高。3.针对学生个性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对于艺术教育来说,因材施教是最好的教学方式。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因此,美术专业教学个性培养的意义大于共性培养。美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格外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在充分掌握每位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制订适合每位学生发展的教学培养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每位学生艺术潜能的发展。同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创作,避免作品出现雷同现象。总之,高校美术专业教学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进行自我创新和发展。教师要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重视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创造性教学,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端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檀.新课程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改革与开放,2016(16).
[2]袁江洪.关于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中国画教学研究.改革与开放,2016(16).
江西职称[3]田希军.艺术与科学——对当前高校美术教育现状的反思.美术教育研究,2016(16)
作者:何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