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 >

新农村建设评价与区域对比

一、湖北省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测评对象及地区分类

本文的基础测评对象是从湖北省103个县级行政区中挑选出来的80个涉农县(市、区),这80个县(市、区)所拥有的农业人口占全省农业人口总数的98%。基于县域数据,对省、市两级地区的各项指标也进行了测算。由于各县(市、区)的自然禀赋差异较大,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不尽相同,为使评价结果更具可比性,以便能够对各县(市、区)的新农村建设测评结果进行分类比较及排名,本报告依据省内各地区地势地貌特征和土地利用方向上的差异,参考《湖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将所选的80个县(市、区)分为A、B两类地区(见表2)。②A类地区:以平原为主,具有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自然禀赋和区位条件,大致包含《湖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中所划分的武汉城市圈都市连绵区、鄂中工农业协调发展区、鄂中南农业发展区和鄂北工农业协调发展区。B类地区:主要是山地、丘陵、水源地、生态保护区,耕地稀少,农业人口比重较大,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发展非农产业的自然条件不佳,森林覆盖率高,部分地区属于限制开发或禁止开发地区。大致包含《湖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中所划分的武汉城市圈外围生态屏障区、鄂西生态旅游区、鄂西南生态农业区和鄂西北生态屏障区。

(二)指标解释、目标值和权重的确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确立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目标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不断更新。因此,本研究并没有试图确定湖北新农村建设的长期目标,而是以2020年为节点设定了阶段性目标值。按照设想,到2020年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届时评价指标体系也需要在指标选取和目标设定等方面做出相应调整。本文构建的湖北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包含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四化同步5个一级指标及25个二级指标(见表1)。与已有文献中的评价指标体系相比,本文在指标选取上有以下几点不同:(1)所选指标数据全部来自湖北省统计局农业统计报表,数据来源统一、稳定、可信度高,适用于长期监测;(2)将“四化同步”指标纳入新农村建设评价体系中作为一级指标;(3)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准确性,本文暂时未将“管理民主”这一发展目标纳入监测体系当中。1.评价指标(1)生产发展A类指标,包括7项二级指标,分别是:A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用以综合评价一定区域内的生产发展水平)、A2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用以衡量农业劳动者的生产效率)、A3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指数(用以反映农业组织化程度)、A4万人农业技术人员数(用以衡量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A5常用耕地有效灌溉率(用以反映农田水利建设情况)、A6万亩耕地拥有农机总动力(用以衡量农业机械化水平)、A7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用以反映农业服务化水平)。(2)生活宽裕B类指标,包括5项二级指标,分别是:B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用以反映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情况)、B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用以反映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情况)、B3农村社会保障指数(用以反映农村社会保障水平)、B4农村医疗服务指数(用以反映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和B5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用以反映农村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情况)。(3)乡风文明C类指标,包括4项二级指标,分别是:C1农村居民文化娱乐支出比重(用以反映农村居民精神文明程度的高低)、C2农村教育普及指数(用以衡量农村教育水平)、C3农村文体娱乐设施健全指数(用以反映农村文体娱乐设施的建设维护情况)和C4农村社会治安状况指数(用以反映农村社会治安状况)。(4)村容整洁D类指标,包括4项二级指标,分别是:D1自来水受益村所占比重(用以衡量农民生活卫生状况)、D2垃圾集中处理的村所占比重(用以衡量村庄清洁状况)、D3森林覆盖率(用以反映农村实现绿化程度和居住环境)和D4乡镇公路密度(用以衡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5)“四化”同步E类指标,包括5项二级指标,分别是:E1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E2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E1和E2用以反映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及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程度)、E3人口城镇化率、E4城乡居民收入比(E3和E4用以反映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及城乡一体化程度)、E5农村居民信息化指数(用以反映农民对信息产品的消费能力及信息获取能力)。2.目标值的确定如前所述,本文中所涉及到的目标值指的是“以2020年为时间节点确定的阶段性目标值”。每项指标的具体目标值都是在查阅大量文件、规划及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湖北省实际情况推算出来的。②3.指标权重的确定在大量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初步确定了指标权重,进而通过广泛征求专家意见、专家打分的方法,进一步对指标权重进行了修正,最终确定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监测指标权重(见表1)。

二、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综合测评结果与分析

为了科学地反映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的现状,本文对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进行了测度和评价。结果显示,2009、2010和2011年,湖北省新农村建设阶段性目标的总体实现程度分别为63.7%、69.3%和74.6%,依次比上年提高5.6个百分点和5.3个百分点(见表1)。从生产发展来看,2009~2011年的实现程度分别为58.3%、64.6%和73.5%,3年间提高了15.2个百分点,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程度提高了4.1个百分点。在反映生产发展的7项指标中,耕地有效灌溉率、万亩耕地拥有农机总动力和万人农业技术人员3个方面的实现程度很高,2011年分别达到了96.7%、96.6%和91.5%,比2009年份分别提高了5.2、12.2和21.5个百分点;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发展指数方面实现程度较高,2011年分别达到了80.6%和78.9%,比2009年分别增长了6.9个百分点和10.9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实现程度较低,2011年分别为63.7%和58.7%,但增速较快,比2009年分别提高了17.2个百分点和18.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进一步提高湖北省农村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还有很大的空间,应作为今后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从生活宽裕来看,2009~2011年的实现程度分别为64.4%、69.6%和77.1%,3年间提高了12.7个百分点,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程度提高了3.2个百分点。在反映生活宽裕的5项指标中,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和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方面的实现程度很高,2011年达到了98.8%和100%,分别比2009年提高了3.8个百分点和2.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社会保障指数和农村医疗服务指数的实现程度较低,2011年分别为69.0%、64.5%和71.8%,但增速较快,比2009年分别提高了18.6、23.5和5.8个百分点。因此,提高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加强农村医疗和社会保障是今后新农村建设的重点。

从乡风文明来看,2009~2011年的实现程度分别为80.6%、80.7%和77.2%,3年间下降了3.5个百分点,促使新农村建设实现程度下降了0.5个百分点。从反映乡风文明的4个方面看,农村教育普及指数和农村社会治安状况指数的实现程度较高,2011年分别为86.1%和88.9%,2009年分别为81.2%和95.7%。农村文体娱乐设施健全指数的实现程度较低,2009~2011年分别为54.2%、53.6%和53.4%。农村文化娱乐支出比重下降明显,从2009年的84.8%降低到了2011年的74.5%。从村容整洁来看,2009~2011年的实现程度分别为55.9%、60.5%和66.9%,3年间提高了11个百分点,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程度提高了1.7个百分点。从反映村容整洁的4项指标看,森林覆盖率和乡镇公路密度的实现程度很高,2009~2011年均已达到或将达到100%,但在自来水和垃圾处理方面较为滞后,2011年的实现程度仅为61.5%和39.0%,比2009年分别提高了9.9个百分点和20个百分点。因此,新农村建设中要进一步加大对饮水安全和村庄清洁方面的资金投入和建设力度。从“四化”同步来看,2009~2011年的实现程度分别为63.1%、74.1%和77.0%,3年间提高了13.9个百分点,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程度提高了2.5个百分点。从反映“四化”同步的5个指标看,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和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的实现程度较高,2011年分别为91.5%和89.4%,2009年也达到了89.9%和90.4%的较高水平;人口城镇化水平和城乡收入比的实现程度较低,2011年分别为64.7%和66.8%,但增速较快,比2009年分别提高了18.2个百分点和9.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信息化发展迅速,实现程度从2009年的60.0%快速上升到2011年的79.5%。由此可见,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和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来提高城镇化水平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今后在“四化”同步发展中的重要内容。综上所述,2009~2011年湖北省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总体特点是:乡风文明方面的实现程度最高,但2011年略有下降;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和“四化”同步方面的建设进程稳步提升,后两方面建设水平比生产发展建设水平略高;村容整洁方面建设滞后,但仍在缓慢提高。从新农村建设的25项指标看,农业技术人员、耕地灌溉、耕地的农机动力、恩格尔系数、住房、社会治安、森林覆盖率、乡镇公路、非农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实现程度较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人均收入、社会保障、文体娱乐设施、自来水、垃圾酒店管理论文处理和城镇化等指标的实现程度较低。

作者:李博 张全红 单位:湖北经济学院


    更多区域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新农村建设评价与区域对比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qyjj/186122.html

    相关专题:中小企业成长策略研究 永兴岛


    上一篇: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