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恩格斯的农民合作经济思想
1.1提出土地公有制规模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方式他对当时英国政府将土地集中的做法给予肯定,表示“正是由于这种集中,才能在农业中使用机器,实行大规模的劳动分工”。并且,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在规模化经营的基础上实行土地公有制才是推动土地生产关系变革和最有效利用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成果的最佳途径。1.2理清了合作社与国家的关系,明确合作社的性质对于如何实现土地公有制下的规模化经营,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两种途径,其中一个是组建合作社。“合作社并不占有现有的生产资料,而只是同现存的资本主义生产并列地建立新的合作生产”。按照恩格斯的理解,他认为,国家与合作社之间是相互依存而又独立存在的关系。国家仍然是土地的所有者,合作社并不具有所有制的性质,国家支持和领导合作社的发展但又不能给予过多的干预,合作社是独立经营的。
2列宁、斯大林的合作经济思想
列宁的合作化思想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合作化思想的基础上同时结合俄国的社会现实的基础之上得以形成,归纳起来有两点:2.1论述了合作社发展的伟大意义他说“国家支配一切大的生产资料,无产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这种无产阶级和千百万农民及极小农民结成了联盟…来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所必须的一切吗?这还不是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但这已是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所必须而且足够的一切”。列宁阐明了合作社发展的伟大意义在于引导农民向社会主义过渡,但是,我认为,发展合作社是不是就犹如列宁所说就是“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所足够的一切”还有待商榷。2.2指明了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的原则其一,合作社建立要遵守保障小农的利益的原则。他在《论合作社》一文中提出发展“买卖机构”的合作社,发展“买卖机构”的合作社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利益,调动其积极性,更好的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其二,合作社建立要采取和平改造的原则。应“采用尽可能使农民感到简便易行和容易接受的方法过渡到新制度方面。”不搞强迫命令,不追求表面形式,而讲求实效,一切从实际出发。斯大林则延续了列宁的合作经济思想,重点致力于农业合作化运动,1927年粮食危机发生后则发生较大转变,重点致力于农业集体化运动。但是,斯大林重生产合作,轻流通合作,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模式对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农业合作化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3毛泽东、邓小平合作经济思想
革命年代,毛泽东关于集体经济的思想主要是为了组织大规模农民运动和为革命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当时苏区经济生产困难,农民群众饱受地主和富农的盘剥,毛泽东同志指出了发展合作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在二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普遍的发展消费合作社,把广大工农群众组织在这种合作社内,使群众能够廉价买进白区的必需品,高价卖出苏区生产品,则在苏维埃贸易与整个经济建设上都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我认为毛泽东同志关于合作经济思想的论述可以理解为以下几层含义:①指出发展合作社的主体是依靠广大工农群众;②说明认为合作社是赢利性质的生产经营组织;③强调合作社的发展对当时苏区经济生产的重要作用。他说“合作社是人民群众得到解放的必由之路,由穷苦变富裕的必由之路”。对于合作社的组织原则,他说:“发展农业互助合作运动,要坚持自愿原则”。“首先是按自愿的原则把群众组织到合作社里来,组织得更多,更好”。至于合作社的组织形式,他认为可以是多样化、普遍化的,只要是群众自愿参加的集体互助组织,就是好的。对于合作社发展形式,邓小平同志认为“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制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邓小平同志阐明了发展合作社的三大要点:①因地制宜、从客观实际出发发展合作社;②合作社的发展应当充分尊重人民群众意愿,任何强迫命令都不利于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③要把不合法的合作社合法化。总而言之,邓小平同志的合作经济思想既是对我党长期以来所倡导的群众路线的积极响应,又体现出邓小平同志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邓小平同志合作经济思想,还体现在他对农业发展的战略构想中,1990年邓小平就中国农业的改革与发展首次阐述了“两个飞跃”的思想:“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由于邓小平的相关论述较少,给学界的研究造成了一定难度,以至于人们对于“第二个飞跃”有无必要,应该何时开始、如何实现,至今仍无共识。
作者:郑秋玲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