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 >

我国抗战题材电影发展评述

一、我国抗战题材电影发展历程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之间,中国制作的抗战题材的电影在影片的色彩、影片的故事情节和叙事方式上都具有十分统一的格调。其主题主要是在歌颂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并对共产党员的英雄事迹进行宣传,同时还揭露了当时日本帝国在我国的种种残酷行为,鞭挞了国民党的丑恶嘴脸,也暗示出了日本对我国发动的这种非正义战争失败的下场。故事情节主要展示了我军英雄的高大形象以及我国广大的人民群众积极抗战的光辉形象。而这种类型电影的情节设定也有一定的共性,从日本入侵引起的国民抗争,由于双方力量悬殊导致共产党转向地下工作,而后在国共的统一战线下导致了日本的失败。例如《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地道战》《地雷战》等作品主要讲的是英雄人物不畏强暴、英勇抗敌的故事;《小兵张嘎》《鸡毛信》《沙家浜》等作品展现了普通民众机智勇敢抗战的故事;《平原游击队》《敌后游击队》等作品则描述的是整个中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敌的故事。这一时期的电影将无产阶级抗战过程中推崇的政治观念奉为最神圣的信念,通过潜移默化的表达方式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都带动着思想文化领域变革的进行。随着外来电影的影响逐渐扩大,电影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抗战题材的电影也出现了多样化的审美选择,并且这一类型的电影中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人物特点,展现出了新时代的人类思想的解放和文化领域的包容性。这一时期的电影主题主要是表现在对人与人之间的各种情谊的颂扬上,影视剧色彩的丰富也表现出了人们在改革的形势下开始对影片有了更高要求,在这一时期主要的抗战影视剧作品有《关东大侠》《女子别动队》《水鸟行动》《红高粱》等红极一时的影片。纵观这些作品,情节皆包含着对武侠和爱情的展现,并且影片朝着悲剧化和人物夸大化的方向发展。比如,在《关东大侠》中利用当时流行的“侠”安排剧情,并实现了武功和爱情的结合。总之,20世纪80年代抗日影视剧淡化了先前影视剧的教化功能,更加注重人物的情感需求以及情感的表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时的抗日电影倾向于思想与个性的启蒙,成为对人们的思想及身体解放的推动者。到了20世纪90年代,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度实施及我国电影行业的改制发展下,商业化和市场化成为我国影视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众多的影视明星的加入也加重了影片的商业化意味,这也为影视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也促进了影视类型的丰富。这一时期的抗战影视剧代表作有《黄河绝恋》《云南故事》《犬王》等,这些抗战剧追求票房收益,所以这一时期的影片都善于利用宏大的场面、曲折的人物故事和风度翩翩的影片主角等使影片在市场上获得更高的关注度。在改革开放的思潮下,这一类型的电影更是加重了影片主题中的人物情感,并且善于利用人物的曲折命运侧面展现战争的残酷,从而体现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展现出人性复杂的一面。这一时期抗战影视剧重新回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道路,比如《黄河绝恋》中飞行员的眼睛就是在残酷的战争和冷酷无情的侵略者面前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典型象征,并在影片中歌颂了超越生死的人物之间的美好情感。同时通过主人公之间从相识到相爱再到后来双双被迫跳入黄河的悲惨爱情故事,以及女卫生员舍生取义的壮举,演绎了一曲雄浑壮烈的恋歌。

总之,这一阶段的抗日电影受市场化和商业化的影响,符合大众的审美潮流,也使得这一时期的影视消费成为生命个体消费的私人事务。处于过渡时期的这一阶段的电影作品,主要展现的还是当时的影视艺术领域的主流发展趋势和人们的消费形态的交集。21世纪以来,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影视行业的资本投入加大,同时影视技术也有了一定的进步。这一时期我国影视的生产实现了商业化和产业化发展的结合,使影片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产业化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审美趣味的多元化。这一时期的影视作品既包含了对多元化人性发展的思考,也包含歌颂人物精神、弘扬影片精神以及巩固人民基础的献礼片,还有追求历史重现的“纪录片”,如《鬼子来了》《太行山上》《南京!南京!》;但更多的却是打发时间的消费娱乐片,如《抗日奇侠》《举起手来》等。影片《鬼子来了》采用了多元化的人物展现角度和具有戏剧化的情节处理方式,打破了中国抗日题材电影中的政治立场和人文情怀的表达惯性,可以说这部电影是在抗日战争的基础上表达更深层次人物特征和文化意味的。导演姜文以独特的视角反思了民族文化的深刻意义,表达了对小人物命运的同情,通过小山村中一个普通小人物身上发生的离奇事件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并引出了最后悲剧的结局。这部影片可以说是在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层面上展现国家在新的发展时期的意识形态的代表之作,这也促成了社会对影片中所表达出的思想的认同。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逐渐进入追求消费和娱乐的新时代,而电影也就成了这一时期主要的消遣方式之一。这一时期的抗日电影已经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抗日电影的形式,而是一种带给影片生产企业资本增值的主要手段,是观众娱乐和消遣、缓解人们生存压力的社会产物。也正是由于这一转变,抗战题材影片抛开了历史政治因素,开始了追求视觉刺激的娱乐化浪潮。

二、我国抗战题材电影类型与特点

(一)“十七年”时期的教化式电影此时期的众多革命影片,如《铁道游击队》等都忽视了细节的刻画,并且这类影片的拍摄常采用的方法是固定拍摄机位,分别对我国军民的战斗情况和日伪军的战况进行拍摄,利用人物的运动状态演示战争的情况。这一时期的军事教育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常采用简单形象、生动且具备一定的故事情节的方法展示出故事的实战效果,起到对观众寓教于乐的效果。如《地雷战》生动有趣地描述了借助于地道神出鬼没打击敌人的方式,并详尽地解释了“土地雷”的制作方法,采用类似评书的方式介绍了各种土地雷的类型以及各种地雷对鬼子的杀伤特点;在以百团大战为故事背景拍摄的影片《破袭战》中则采用写实表现手法,生动地展现出了山区军民的交通破袭战。总体而言,“十七年”期间抗战电影所表现出来的人民战争,是一种对历史的歌颂,这类影片中的战争弱化了其中的残酷与惨烈景象,并且放大了战争中的政治意义。

(二)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影坛,最具革命性的历史事件便是传统影戏电影向影像美学电影的过渡影片《一个和八个》与《战争子午线》便是在当时主流意识接受范围内对抗战题材电影实施的代表之作。这两部电影不单单是表现抗日战争,其中更是包含了导演对于战争的看法。《一个和八个》是第一部涉及影像美学的作品,影片实现了光影对比和色彩对比的极致化以及具有突破性的画面构造展现出了战争中的人性特点以及人性间的矛盾和冲突。影片通过对当时社会上不同的人共同参与作战,为了国家的完整和民族尊严而与日寇坚决抗争事件的描述,委婉地表达出了战争的意义,战争中那一声声具有号召力和充满着血性的叫喊都充分地展现出了抗战题材电影的民族特征和人物的象征作用,结尾处对土匪的选择性描述更是表达出了对人的精神独立性的正视和尊重,是真正的人道主义的体现。而同时期的《战争子午线》可以说是一部讽刺之作,这部影片是针对当时的拜金主义风气而作,导演故意选取了一个具有煽情效应的儿童题材进行创作。片中运用慢镜头和时空交错等方式渲染了孩子们的英雄主义精神,将和平与战争通过夸张化的表现手法表现出来,以衬托出英雄就义时的悲壮场景,从而表达出英雄的牺牲才换来如今的和平生活的影片主题。

(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娱乐片成为中国电影界的一个重要的存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剑吼长城东》《烈火金刚》《飞虎队》《平原枪声》和《血性山谷》等,这批影片融合了不同类型的商业元素,并且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娱乐化,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以武侠片的形式展现出抗日战争的情景。这一类影视剧中的民族英雄都有着一定的武术基础并且有勇有谋,能用中国传统的冷兵器对抗日本高科技的现代兵器。日本再强大的现代军队,终究不敌我军。二是时尚化,这些剧情往往高于历史且异常夸张,但总能够有较高的收视率。三是脸谱化,即这一类作品中的英雄人物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英雄都枪法如神或者是武艺高强,而日寇总是一副猥琐的形象。这一时期的抗战影视剧中惊现各种神奇的技能和高超的武艺,如《抗日奇侠》中的抗日英雄都身怀绝技;《烈火金刚》运用镜头组合技术加快影片节奏,同时借鉴其他的枪战片或是武侠片中的拍摄技巧增强军事动作逼真性;《敌后武工队》有着大量的武打镜头,片中的武工队的队员都有着不同寻常的车技、神奇的枪法和一流的武术功夫,在影片《飞虎队》和《平原枪声》中也可以看到类似的场景。

三、新时期我国抗战题材电影价值选择与思考

我国的抗战电影已有了超过70年的历史,这期间所产生的众多电影作品是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的。但不容忽视的是,相比较于已有成就的国际性的反法西斯题材电影,例如《辛德勒的名单》《解放》等,我们的抗战电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这主要体现在我国这一题材影片的战争的艺术表现手法、对人物的心理表现以及对历史反省的深度上与国际的反法西斯电影的差距上。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大部分作品思想深度还不够,主要是倾向于控诉侵略和歌颂反侵略层面,而很少有影片表达出由此引申出来的对民族意义和历史的反思。这对于影片的文化意义表达和整个电影艺术的创作状况都还处于十分低级的阶段,我们还在摸索着对民族悲剧的合适的表现手法,并且我国的抗战题材的电影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

四、结语

我国抗日题材的电影在长足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融入时代的元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抗日题材的电影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形式。我们在感叹于我国电影业发展的同时,还要着眼于国际大环境,充分地了解国际环境中的发展特点和我国这一题材电影发展的不足,进而为我国新时期的抗战题材电影做出新的价值选择。抗战题材电影是一种特殊历史题材的电影,这其中承载着一定的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是银幕上经久不衰的类型电影。抗战电影经历了思想上、美学艺术上、叙事方式和现实对照等一系列的嬗变,这些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公众意识形态和审美需求以及社会价值观念的走向。对抗战题材电影发展历程和艺术特色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抗战电影和时代印记。

作者:雷娟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医学人文教研室


    更多区域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我国抗战题材电影发展评述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qyjj/180465.html

    相关专题:偷偷取下安全套 经济学论文


    上一篇:理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