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具有一定灵活性、自主性,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类型,它与产业结构调整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产业结构升级、产业转移、产业融合、产业集群四个方面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对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影响,提出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应该与产业结构紧密互动,体现职业教育以职业为导向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产业结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6)03-0119-03 DOI:10.16070/j.cnki.cn45-1388/g4s.2016.03.051
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以职业为导向,以社会职业为基础,培养社会急需的实用、应用、动手能力强的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的一线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人才培养进程中,专业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是保证合格的技术、技能人才输出的重要前提之一。而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有别于高等教育中的其他类型,教育相关部门的态度和理念是不能以学科分类设置专业,只能以社会实际存在的职业和技术工作岗位设置专业;同时,不能重复原高等教育全国大一统的专业设置办法,应由各院校根据本地社会经济客观实际设置专业。[1]因此,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具有一定灵活性、自主性,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并且这种变化与国家或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进入调整阶段,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使得企业的技能型人才需求发生变化,进一步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要想继续承担起向社会、产业输送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必须紧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其专业设置必须适应产业新兴化与高端化的变化趋势。
一、产业结构升级是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宏观背景
产业结构升级是指产业结构本身所固有的从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趋势。按照当今世界各国所普遍采用的三次产业分类法,把国民经济各部门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以农业为主,第二产业是制造业,第三产业称为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的演进过程中,第一产业的存在不断减少,第二产业先是迅速增加,然后趋于稳定,第三产业则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史来看,第一次产业升级是传统农业向传统制造业的演进,大规模工厂出现、生产规模逐渐扩大,技术型工人需求量增大。第二次产业升级是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的演进,石油开采业的扩大、汽车制造业的崛起、化工工业的诞生以及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激增了一系列新兴的工业部门。第三次产业升级为现代服务业的兴起,是从住宿、餐饮等传统生活性服务业到以商业、交通运输、通信业、金融、保险和流通为主多元化服务业,再向科研、信息、教育等现代知识型服务业的演进。产业结构升级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决定了人力资本需求结构,反映了社会分工和各种生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配置,并要求人力资本供给方提供与之匹配的人力资本类型。三次产业结构升级对人力资本结构产生的巨大影响,特别是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类型、数量、质量提出了革命性要求。产业结构升级的宏观背景是职业教育产生、发展与壮大的前提。第一次产业升级过程中,许多工业国家以颁布法律法规的形式确立了职业教育地位并保障职业教育的发展,出现了学校教育形式,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方向以纺织业、冶金工业和采煤业为主导方向;第二次产业升级过程中,出现了电机电器、精细化工、通讯、汽车、飞机制造等新兴产业,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工作复杂性日益提高,员工需要掌握更加复杂的技能以胜任工作,职业教育必然要随着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发展向更高层次发展,其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逐渐协调,专业分类分层越来越科学;第三次产业升级出现了与现代制造业相伴而生的现代服务业以及现代知识型服务业,目前,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已经超过第一、二产业,就业人数庞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必须通过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体系,培养适应现代服务业的不同类型和规格人才,使人才满足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才能形成技术型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从产业结构演进史来看,每一次产业结构调整都是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宏观背景与客观前提,它为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指明了方向,奠定了职业教育专业属性、专业口径、专业标准构建的基础。
二、产业转移是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重要参考
产业区域转移是以企业为主导的经济活动,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2]对于产业输出区而言,由于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地区税收优惠政策等经济因素,会向综合成本更低与产业发展的地区转移,输出区会进行产业升级,发展更适合该地区的新兴产业;对于产业输入区而言,新迁入的产业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增加经济活力。因此,对于输出区和输入区而言,均意味着双方产业的升级。产业在不同地区转移会对地区人才培养特别是应用技能型人才提出新的需求,必然影响到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产业转移使得产业高度化发展,为了便于分工协作,各行业分工会更加细化,需要更加精细专业的技能型产业人才,对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院校的专业结构、专业设置也需要更加细化来加以配合。对于产业输出区而言,淘汰产业为新兴产业涌现提供了空间,但是新兴产业从培育、发展到成熟,都需要与之匹配的人力资源做支撑,其中相当数量的人才缺口属于应用技能型人才,这些人才的培养需要由职业教育来提供。所以,产业输出区出现的新兴产业,要求职业院校有与之相对应的专业发展;同时,针对原有产业培养人才的专业应该缩减甚至淘汰。对于产业输入区而言,职业教育应该为输入进来的产业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增加与新进产业相匹配的专业结构,汲取借鉴产业输出区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办好新专业、培养好新人才,并且淘汰与地区产业发展不契合的专业。从另一个角度,产业转移要求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更注重关联性和整体性。因为,一个地区产业进驻或升级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即具有传递扩散的功能。因此,职业教育在调整专业设置的计划中,还必须考虑由新兴产业所带动相关产业的人才培养问题,应该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技能型人才支持,必须重视专业设置的关联性和整体性。综合来说,产业转移与职业教育之间存在紧密的互动关系,主要体现在职业院校的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及课程结构应该服务于产业转移的要求。只有职业教育办学方向更加明确,专业设置更加契合、课程结构更加合理,才能为地区之间的产业转移提供良好的基础,才能为产业在本地区落地生根、成熟发展提供劳动力和技术保障。
三、产业融合是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前提
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有着紧密关系。这种紧密关系不仅体现在产业结构升级对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影响,对于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出现的派生功能对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也具有重要影响。产业结构在升级过程中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即在技术进步和技术融合的条件下,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产业互相渗透、互相交叉,最终融为一体。这种由产业结构升级所派生的功能称之为产业融合。由于技术交叉融合,产业融合会丰富产业发展的内容,催生新的产业形式或创造出全新产业。新产业的形成需要人力资本做支撑,特别是对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新的需求。例如,随着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其他行业与高新科学技术融合,原有产业产品的特点、竞争力、产业发展趋势都发生了改变,出现了诸如互联网技术、生物电子、航空电子、汽车电子等新型产业。新产业不仅具有前多个产业的特点,相互融合后会产生新的特征,而且比原有产业更加复杂,原来单一的产业技术不能更好地促进融合后新产业的培育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职业教育应该超前研究、提前规划,对专业结构进行优化、整合,淘汰不适合经济发展的专业,增加与新产业、新职业相匹配的新专业,使专业结构满足经济产业融合发展的需求,特别要重视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优化升级,使新的知识结构、能力标准与新产业的技术特点吻合,使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产业融合带来的技术变化,肩负起技术升级带来的新的使命。
四、产业集群是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优化的机遇
产业集群的形成,往往先是区域内主导产业在某一点上的集中,进而围绕着主导产业,许多相关产业在区域内发展,形成一个以主导产业为中心的产业体系。规范的讲,是指大量相同或相关企业按照一定的经济联系集中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形成一个类似生物有机体系统的产业群落。[3]产业集群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会对该地区应用技能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同时会催生该地区教育培训业的发展,特别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推促作用。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问题之一是专业结构的优化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而产业集群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优化的步伐,或者说让职业教育的管理者感受到加速专业结构优化的紧迫感。产业集群会导致一定地区内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快速膨胀,对职业院校毕业生而言就业机会大大增加,当大量毕业生进入到企业后,其技能水平和各方面综合素质将会受到企业评测。如果企业发现毕业生的质量与其要求有差距,企业与职业院校的互动、沟通必然发生。职业院校的专业结构、教学质量、师资能力必须应对企业的要求调整、优化。最为典型的互动就是,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引入企业的标准和要求。这样,职业院校、相关企业与科研机构渐渐组成集专业设置、实习实训、职业资格鉴定、就业辅导于一体的职业教育培训机制。这种良性互动,使得职业院校向产业集群地区的企业提供大量优质的应用性技能人才,又可为当地企业员工提供培训,满足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反过来,通过为区域提供职业教育和技术人才服务,有利于打造新型职业教育模式聚集地,职业技术人才集散地和职业教育核心地带。因此,产业集群对职业教育发展起到正向推动作用,为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优化提供了机遇,避免了无序培养导致的人才不平衡问题的产生。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特点,就是直接面向市场,紧盯产业发展的方向,根据产业需求设置专业,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开设什么专业,有条件要开,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开;市场需求变了,专业和专业结构还要及时进行调整;避免盲目开设专业或不切实际地追求热门专业,调整市场需求不旺盛的专业,停办已没有市场的专业。因此,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不能想当然,而是要与产业结构紧密互动,所设专业应直接服务生产一线,同时又将生产一线的最新需求反馈到教学中。
参考文献:
[1]柴福洪,陈年友.高等职业教育名词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41.
[2]〔德〕约翰•冯•杜能.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2.
[3]刘斌.产业集聚竞争优势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15.
作者:游心仁 谢逢春 单位: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