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掘民俗文化资源,让作文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作文教学难一直是广大高中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难题,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高中生缺乏丰富的社会阅历以及多样化的人生体验,可供使用的写作素材严重不足,导致学生在事例选择上生搬硬套、苦涩单调。各地区在民俗文化发展方面积淀了深厚的底蕴,将其有效发掘出来,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视听,为作文写作提供生动素材,帮助学生走出“无米下锅”的作文写作窘境。笔者在作文教学中,系统分析并搜集整理了本地区民俗文化方面的资料,将其制作成视频短片,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播放,以此为素材开展写作训练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写作的实际成效。如孤山庙会是本地区较为出名的活动,也是民俗文化中价值较高的一项活动,靖江历史上曾是多庙之县,凡是大庙均有庙会,孤山寺历史悠久,名闻遐迩,每年三月初三的庙会更是规模宏大。是日,庙里的僧侣举行佛事,善男信女朝山进香,而山下则有数以万计的群众从事各种贸易活动,其场面十分壮观。学生对这个活动具有或多或少的了解,这就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笔者在教学中向学生播放了介绍孤山庙会热闹场景的视频短片,为枯燥的课堂注入了生机,学生兴趣盎然,在认真观看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相关内容的相互研究,选取写作切入点进行自主命题写作,效果非常明显,改变了以往作文指导空洞无物的状况,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具有真情实感,效果较好。另外,笔者还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采取上网搜集、调查走访等多种形式,了解家乡的民俗文化,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在全班进行交流,将其作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学生对民俗文化的了解,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打莲湘、腰鼓、秧歌舞等民间文艺节目极大地吸引了学生,也成为了学生描写家乡、刻画人物以及反映生活等题材文章中重要的信息来源。
二、开发民俗文化资源,让课外实践活动充满快乐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空间的拓展,虽然语文教学节奏快、时间紧,但是教师不能以时间战术和题海战术束缚学生,应当注重劳逸结合的教学调解,以发掘民俗文化为切入点,带领学生开展各种拓展活动,既要让学生学到东西、积累素材,同时也是对学生身心的一种放松。靖江的讲经被形象地誉为“中国民间艺术的活化石”,元末明初传入靖江,经过民间艺人长期口头加工,至清末达到定型阶段。由于讲经具有可贵的原始性、独特的地方性和鲜明的艺术性,深受海内外专家的重视。笔者带领学生走进文化馆以及民间艺人集中的会馆,详细了解这一艺术形式的特点、发展历程以及现在的实际状况,指导学生撰写了《讲经艺术发展现状的分析与建议》专项调查报告,向有关部门汇报了这一艺术形式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方面遇到的问题,表达了对发扬和传承这一艺术形式的热情,受到了充分肯定。另外,笔者还邀请社区腰鼓队的老同志走进校园,向学生介绍这一运动的发展状况,学生们得知这一活动已经成为了中老年强身健体的重要载体,非常感兴趣,开展了社会调查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提高了调查分析与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再比如本地区在春节、元宵节等节日具有许多独特的民俗,如“甜嘴”、“接灶神”、“挂天灯”等,这些传统习俗也可以作为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研究的对象,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立足本地民俗文化资源并进行深度发掘,有效丰富语文教学活动,以及拓展教学活动工程管理论文空间,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钱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