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 >

大学新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一、从个人层面看,有利于引导大学新生把握人生方向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定位、培育及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对于正处在“心理断乳期”的大学新生而言,虽然知识储备增加了,自我意识增强了,但他们依然存在着自卑、依赖、怯懦和封闭等特定年龄段独有的“致命缺陷”。在社会思潮聚焦的大学校园中,当文化观念发生嬗变时,大学新生是最为敏感的群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新生而言,尽快适应新环境、顺利完成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是最关键的问题。因此,在新生日常教育管理中,特别是新生入学教育环节,除了要使新生了解学校的校纪校规、学习内容和方法等,更应该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培养,以引导大学新生在入学之初就能逐渐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具有良好价值意识的人,真正把握未来的人生方向。

二、大学新生价值观与心理特征分析

(一)大学新生的价值观

第一,政治立场正确,参与意识强烈,但常常缺乏理性。“当前大学生的基本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和政治观点是正确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1]特别在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能够坚定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展现当代大学生高度的政治觉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良好的精神风貌。然而,在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大学新生群体特征的双重作用下,一些大学新生也常常容易出现政治信仰模糊、理想信念缺失等问题。面对一些非主流意识诱惑时,辨别能力较弱,容易走向极端或表现“愤青”。第二,价值观标准不一,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奉献精神与功利追求并存。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是有理想、有追求的一代,他们注重知识的积累和素质能力的提升,关心自身的发展,同时也热爱集体。但集体利益、他人利益在大学生价值观中的地位却大不如前,往往容易被忽视。部分大学生盲目强调自我奋斗,只顾自我利益,漠视国家、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导致狭隘的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现象滋生。另一方面,在传统道德的作用下,大学新生普遍具有一定的奉献意识,但市场经济中,按照“经济人”假设原理,每个人又都是务实的,倾向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受到这种求利心态的影响,一些大学生逐渐将奉献精神抛诸脑后,仅仅注重名利,以至于滋生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第三,价值观评价多样,对不同的价值观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包容。当代大学生思想比较开放,特别是90后的大学新生更乐于接受新事物,对不同价值观的接受能力也更强。即使对于一些非主流的意识形态问题,也表现得更加宽容。这种宽容一旦拿捏不到位,往往容易发展为纵容,从而给非主流的错误的价值观提供了温床,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大学新生群体心理特征

第一,自信与自卑的矛盾。大学新生刚从紧张封闭的高中学习中解脱出来,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踌躇满志,充满好奇与期待,对未来信心十足。他们对待专业学习勤奋刻苦,积极参加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在社团、学生组织中表现活跃,集体荣誉感较强,争先参与党、团校的政治理论学习,要求向党组织靠拢。但是大学的课程设置、学习内容、教学节奏和学习方法与高中有明显的差异,一段时间后,部分新生会发现自己在学习上处于被动状态,成绩不够理想,因而表现出失落的情绪。特别是离开了老师24小时保姆式的监督,一些学生便开始通过玩网络游戏、刷QQ空间、聊微信、发微博、追韩剧等方式来找寻存在感。还有部分新生在最初入校的新奇感消失后,逐渐变得沉默甚至莫名的烦躁和自卑。第二,独立与依赖的矛盾。目前,我国大学新生绝大部分属于独生子女,习惯了长辈们的“专宠”。但大学以集体生活为主,大学新生第一次离开父母来到陌生的城市,绝大多数没有团队生活的经验,宿舍生活、人际关系处理、经济消费对处于“人生转换区”的他们而言都是挑战。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他们往往会自我否定、消极逃避,毫无掩饰地表达出对家庭的强烈的心理依赖。第三,勇敢与怯懦的矛盾。处于青春期的大学新生最初对大学生活充满激情,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他们在思想上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对社会中的违纪违法行为能果断地进行鞭笞,对有损道德的社会阴暗面加以批判。他们勇于同邪恶斗争,敢于向权威宣战。但在某些情况下,他们又可能表现得相当害羞和腼腆甚至怯懦。第四,开放与封闭的矛盾。大学是开放的,大学新生刚刚踏入环境相对宽松的高校校园,更具有了解社会和融入社会的激情。他们关注国内外的时事热点,关心祖国的未来。他们张扬而富有个性,喜欢自拍,乐于在微信朋友圈或校内网展现自己的风采。他们热衷于交友,并且对朋友相当“仗义”、毫无保留,表现出明显的开放性。但与此同时,当他们初次“试水”社会失败后,会逐渐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他们也许变得沮丧,也许开始厌世,也可能学会坚强,但他们并不表露在外,而是筑立起高高的警戒线,隔离外界的信息交流。

三、大学新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的途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一些不容忽视的价值观现状问题逐渐暴露了。在社会心理学视域下,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大学新生群体的心理特征息息相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科学的行为准则,不仅有利于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靠人才,更有利于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由此,可以结合“首因效应”、“强化心理”、“从众心理”等理论,探索大学新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途径。

(一)把握“首因效应”原理,定位核心价值观

在心理学上,所谓“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获得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其本质上是一种优先效应,占据主导地位。例如,通常大学新生入学报到时可能会不记得给他(她)办理住宿手续的班主任老师,但往往对第一位接待他(她)的学长或学姐印象深刻,并根据他们的介绍感知、定位眼前的大学。这种感知和定位甚至可能影响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生活。可见,第一印象、第一感觉至关重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决定了未来想法的走向。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工作,通过开展军训、举办讲座、组织竞赛等手段,与新生进行“第一次亲密接触”,使其明确价值定位的标准。要使新生从一开始就清楚地明白学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学生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从而引导他们的言行符合社会主流精神和校园文化要求,准确定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借力“从众心理”原理,培育核心价值观

“朋辈和榜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有效方法。”[2]如前所述,大学新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期,他们观念是易变的、不稳定的,也正因为这样才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特定群体中,大多数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个体行为,即所谓的“从众”。对于大学新生群体来说,“从众心理”尤为明显。这从新生宿舍整齐划一地购买同型号台式电风扇中可见一斑。而对于“90后”新生来说,QQ、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广泛普及,使他们更容易了解最新的“大众口味”,并及时选择“加入”。因此,高校应广泛运用校报、网站、橱窗、广播等传播媒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践行。此外,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在无形中反复引导、宣扬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其校园主流精神文化的地位,吸引更多的个体认可并接纳。

(三)利用“强化心理”原理,传播核心价值观

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对个体的某一行为进行奖励或积极反馈,会增强该行为出现的频率。其中,肯定或奖励使行为加强称为正强化;取消否定或取消惩罚使行为加强称为负强化。大学新生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尊重,这会使他们获得鼓励并向积极、正确的方向发展。由此可知,高校应适时开展先进集体或个人的评选,如奖学金评定、三好生推荐、优秀党团干部评选等等,以此鼓励大家向着先进方向继续前行,同时也为周围新生树立学习榜样,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旅游农业论文园内的传播。再者,对待不小心犯错的新生要更加宽容,给予其改过自新的机会比一味的惩罚更能促使其成长。

作者:吴刚 单位: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更多区域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大学新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qyjj/175863.html

    相关专题:赵丹 医院会计制度2013


    上一篇:现代高中物理论文
    下一篇: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开发平台化探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