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措施
1.从学生角度出发,进行分层教学
作为数学教师,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成绩的差异,将班级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其中学习比较困难的是A组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才能完成练习,自己很难独立完成习题;成绩中等的学生作为B组,可以独立完成一些基础题目,提高题需要教师的帮助才能完成;C组学生是较为优秀的,可以独立完成基础题和一些提高题,而且还能帮助A和B组的学生解决问题.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鼓励C组学生帮助A组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同时也要督促A组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听懂的情况下,主动去请教C组学生,力求弄懂每一个问题.通过A、B、C三组学生的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使整个班级共同进步,从而提升整体效果.
2.从课堂教学出发,进行分层教学
(1)课堂教学目标层次化高中数学教师应该知道课堂的教学目标是一个课堂的灵魂和脊柱,它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还是教学的回归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学课标为指导,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差异,分层制定较为合理的教学目标,并且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这些教学细节.教学目标可以大致分成五个层次:(1)简单记忆;(2)领会知识;(3)理解并加以应用;(4)简单地综合运用;(5)进行一些复杂的综合运用.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可以要求A组学生达到(1)-(3);B组学生达到(1)-(4);C组学生达到(1)-(5).例如,在讲“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教师可以要求A组学生能够记住公式,简单运用就行,对于B组学生,要求他们理解三角函数公式的推导,并且熟练掌握比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对于C组学生,在掌握A组学生和B组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利用三角函数公式解决较为复杂的综合性三角函数问题.(2)课堂教学内容层次化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后,还要注重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核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是相互的,在努力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要尽量照顾所有层次的学生,保证所有学生尽可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例如,在讲“函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何为函数?何为映射?(2)函数中自变量为什么要有一定的取值范围?(3)因变量有与之相对应的取值范围吗?(4)是否可以从映射的角度出发,对函数的概念进行重新定义?(5)新的定义与旧定义有何不同?两者是否统一?对于这些问题,可以让A组的回答(1)(2)两个问题,让B组的回答(3)(4)两个问题,剩余的两个问题可以让C组的学生回答.通过不同难度的问题交由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了函数的概念以及意义.
3.从课后作业习题出发,进行分层教学
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要考虑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对于A组学生,布置一些基础的题目即可,对于B组学生,在A组基础题的基础上,稍微加一些提高题,C组学生的作业包括基础题,还有一些灵活性和综合性强的题目.例如,在讲“一元二次不等式”时,教师应按照三个层次布置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第一层次:解不等方程:x2-5x+6>0;16-2x2<3x.第二层次: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y=x2槡-9;y=1x2槡-4;第三层次:已知kx2-3x+5k<0(k≠0),其解集是{x|-2<x<-1},求k值.通过这三个层次的作业,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作业,提高作业效果.
二、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因材施教,培养全体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数学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素养.
作者:张丽 单位:江苏扬州市高邮临泽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