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 >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因素及对策(3篇)

第一篇

一、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状况

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核算存在问题主要在一下几个方面:会计分期假设不合理;会计凭证填制和报销有违真实性;隐藏三公经费、奖金过高违背准确性;缺乏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有效管理;会计报表体系不完全,基建会计和财务会计分开核算。

二、影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因素

(一)有关会计制度不健全

当前,国内还有些事业单位采用陈旧的会计制度,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持续改善与发展,事业单位会计不得不接近企业会计,除了一些全拨款的事业单位,剩余的单位慢慢开始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经营。由此一来,事业单位的性质就逐步趋向于企业,目前使用的相应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及制度将不再符合要求,由于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活动日益复杂,目前的会计科目已无法清楚全面地反映。

(二)财务管理职能弱,集体财产意识观念不强

目前事业单位还在改革当中,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还无法很好的适应市场化的运营,致使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体现不出其职能,部分经费的收支结算还处在基础的相对平衡阶段,不能科学地调配资金;并且事业单位部门与部门之间没有对财务管理的具体分工,资金使用时容易忽略成本的利用率,出现资金流失现象。与此同时,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没有准也的财务管理知识储备,也是到时资金利用率低的原因之一。

(三)增量预算法出现漏洞,对事前预算不重视

当前,国内大多数事业单位还在使用传统的增量预算法,每期的预算都建立在前期预算和预算期发生业务的基础之上,再与将来有可能产生的各影响因素的分析诊断做出适当调整,并且大部分都单单核算需要增加预算的项目,再研究其是否有必要拨款。通常忽略了前期的项目,其在当期中是否还存在或还需要增加拨款,仍然盲目的进行拨款,容易出现浪费现象,支出无形增多,工作效率和成本利用率却不见提高,预算对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的控制能力的影响也没有多大成效。此外,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账目略大,有关财会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及业务能力不够,对事前的预算管理缺乏深入认识,技术单单停留在会计核算上,加之缺乏审计监管,导致预算管理落实不到位。

(四)缺乏有效的内外监督

一些事业单位内部缺乏专门的监管部门,导致一人或多人进行内部的财务管理,他们主要听其上级领导意见,无法从真正意义上达到监管的效果;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对监管部门没有起到高度重视,没有科学的安排岗位及人员,导致监管力度不够,在会计核算的整个过程中存在缺陷,不能做到高效监管。除此之外,中国对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管不足;社会公众及出资人对事业单位的关注度也过低。事业单位出资人并非单位财产的所有者,同时无权对单位进行经营管理,也不将单位收支结余分配,所以对事业单位的关注度很低,这是监管不足的表现之一。

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决策

(一)健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合理制定会计分期

目前,国内的事业单位必需按照改革发展的进程,深入的健全制度,细分会计账务,新添有关的会计科目,从而使逐步企业化的事业单位立足于法律之上,处理具体业务上具有清晰一致的目标。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可以依据国家规定将会计分期重新制定,从而实现完整的会计分期,事业单位的预算也得以落实,完整的反映出预算情况,更好的对其完成绩效考核。

(二)增强员工素质,规范会计业务处理

事业单位的种类复杂繁多,账务处理也不简单,这就要求事业单位聘用具备专业知识和一定业务能力的会计人才。其在工作期间,也要定期的参加教育培训以增强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为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实行奠定基础。除此之外,还要重视相关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思想素质的培养,做到遵纪守法。平时在处理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时,财务人员须按照有关规定对账务进行规范处理,及时将违法违规行为向上级反映,坚决杜绝不合理的会计账务出现,从而会计信息的准确及完整性得到保障。再者,事业单位的上级领导和全体员工应该加强自身的集体财务管理意识,协调分配部门之间的职能,反映具体的部门预算状况,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方面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使事业单位的整体绩效水平得到提升。

(三)实施零基预算,增强收支及资产管理

随着事业的预算管理内容持续增加,事业单位也应适当的实施零基预算。预算从零开始,不再将根据前期预算进行当期预算的编制,而是在前期实际财政支出的基础上加上未来可能发生的支出状况,来审核当期预算中各项内容及支出金额是否合理。实施零基预算后,财务部门还应增加其收支管理,将单位的收支金额尽量控制在预算的范围内,不轻易更改预算项目。

(四)健全会计报表体制,将基建会计和财务会计相结合

事业单位需健全会计报表体制,将现金流量表归属进去。流量表能够清晰的反映出事业单位一段期间内现金和其等价物的使用状况,能更好的帮助财务人员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经营成果及财务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基建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结合,把基建投资表也归属于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从而使基建账上的有关经济业务收支状况能够很好的反映,完整的会计信息得到体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核算对事业单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其应对会计核算起到高度重视,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及时的做出应对措施,克服难题。由此一来,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猜得到保障。

作者:童凯 单位:湖北省黄石市市场发展管理中心

第二篇

一、前言

作为我国经济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业务活动应当严格遵守会计准则等财经法律规章。近年来,财政部新修订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进一步促进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适应改革发展的客观形势。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保留原制度合理部分的基础上,借鉴了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经验,结合事业单位新的经济事项进行了全面突破和重大创新。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如何加强会计核算成为当前实务中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者所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分析。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比旧制度的优势

第一,新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使用说明及其体系作了全面完善,科目设置进一步细化,会计处理更加有据可依。第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财务报表体系科学性大幅提升,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更加强调单位财务报表体系与会计惯例的有机结合,增强了报表体系的实用性和完整性,能够切实满足预算和财务等各方面会计信息需求。新制度下分布式结构的收支表有利于显示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情况,能够清晰表达结余结转结构形式。另外,新制度新增“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有利于财政部门加大对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及财政拨款支出情况的监督和控制。第三,新制度下单位预算编制更趋细化,有利于更加规范地核算预算资金。新制度推行核定收支、超支不补结余留用、定项(定额)补助等一系列预算管理办法,不再区分预算内外资金而将其视为同一会计主体进行核算。同时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划分为项目支出和基本支出两类,使得单位预算编制更加贴合实际。第四,会计核算基础及主体更具优势。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将纳入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范畴之内,其基建、财政收支及投资等行为都会受到会计制度的有关约束,如此一来将大大提升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益效率,更加严格地进行财务内控建设。同时,针对部分经济业务或事项,新制度创造性地借鉴了企业会计准则所采用的权责发生制以消除完全采取收付实现制的弊端,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更加灵活准确。第五,新制度能够适应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财政改革的需要,较好地将会计规范与其他有关会计法规结合在一起。以国库集中支付方面为例,新制度中添加了“财政应返还额度”和“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有利于事业单位准确核算财政补助收入。

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主要影响

一方面,新制度新增了“财政应返还额度”和“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两个科目以更好地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助于提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效率,能够更加明晰地反应资产的会计核算内容,更好地体现了财政改革意图。以固定资产为例,新制度对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影响较大,固定资产会计处理方式有了根本变化,并要求财务人员对资产的实际情况与账面价值进行比对,提升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新制度下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新增了建造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专门借款的利息核算、固定资产安装过程等的核算,使得固定资产原值确认更加科学公正,对折旧计提有利于真实反映资产的价值、偿债能力等各项指标。另一方面,新制度创新性地引入了“非流动资产基金”项目,并在该科目下设置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投资等明细科目核算非流动资产资金占用份额,可清晰反映非流动资产基金净值,有助于会计人员精确地进行分类核算,也有利于全面核查监督事业单位长期资产占用资金的变化情况,从而减少事业单位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同时新制度引入了(非)财政结转结余科目,对(非)财政资金的会计核算更加细化,可操作性更强,有利于保证财政资金专款专用,规范事业单位的分配与支出行为,更好地监督预算执行情况,有利于清查政府为公共事业发展所提供的项目支出及基本支出的结余及使用情况。

四、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完善会计核算的有关对策

(一)全面提升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

鉴于新旧制度变化较大,涉及财务报表、科目设置等的范围较广,且旧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模式在单位会计人员的处理意识中已根深蒂固,短期内会计人员较难适应新制度的变化,应在单位内部加强宣传与培训工作,组织会计部门人员等系统学习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养方便新制度实施工作的顺利开展。事业单位应积极参加财政部门组织的有关新制度的培训,同时在单位内部也应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详细深入地讲解新制度的变革之处,确保单位能顺利过渡到新制度的应用中。同时,可引进一批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财会人员以促进单位会计人员更快地适应新制度,提升单位财会工作质量。提升单位员工对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落实并强化监管工作,及时总结新制度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经验,促进新旧制度的顺利衔接。

(二)逐步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操作流程

新制度下事业单位的报表及科目设置变化较大,只有进一步健全会计核算操作流程才能更好适应财政改革的现实要求。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会计核算现状,根据新制度的有关要求重新建立健全一套会计核算操作流程。具体来说:一要从总则、会计科目设置及使用说明、年终结算清理及结账、会计科目明细表及财务报表等的编制审核来完善会计核算操作手册;以年终审核为例,单位应在年终前根据财政部门或其他主管部门的决算编制有关要求,全面清理结算往来款项、财产物资、往来收支账目及货币资金等科目,并在此基础上办理年终结账和编制决算。二要从总则、基本职责、会计核算规则、监督及附则五个方面来健全会计核算实施办法。其中会计核算规则详细说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记账货币、核算基础、原始凭证、会计分期、会计账簿、财务分析、年终结算等的有关要求。

(三)强化单位净资产及资产会计核算

首先,能否按照新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会计正确会计核算是检验事业单位是否有效实施新制度的重要标准之一。新制度下固定资产闲置率下降,入账条件及标准有所变化,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除文物、陈列物等外,事业单位还须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有助于单位判断资产使用效率及损耗情况,与企业会计不同的是,事业单位累计折旧对应的科目是“非流动资产资金”,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一般选用工作量法或年限平均法。另外,事业单位需要系统核查固定资产并重新分类以切实做好新旧制度衔接,重新评估已确定固定资产的原值及使用年限,补提折旧。具体来说:要对固定资产维护、采购及报废等建立管理制度,保证资产各项工作的合法合规性;可专设清查组合理评估种类繁多、专业性强的资产的价值;严防有关人员不恰当地报废处置资产可变相缩减资产;科学管理资产,合理进行预算,严禁重复购买及资源浪费行为;设立资产专门管理部门以进行资产后期监管,加强与其他部门间的协作并明确各自的权责利。其次,新制度下某些业务单位应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如固定资产购置成本可资本化,如何正确使用权责发生制来正确核算单位净资产及资产十分重要。事业单位在关注权责发生制时优势的同时也要看到其不足之处,在实际核算中全面考虑何种条件下应用权责发生制,如用于盈利性活动。同时,新制度新增正在建设工程核算项目,事业单位须专门开设账户核算基本建设投资业务。可见净资产和资产类科目是新制度中变化较大的部分,这些科目将影响财政预算及整体财务报表的编制,加强其会计核算尤其重要。最后,加强“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管理强化资产会计核算。一是严格规范零余额账户财政授权支付业务操作流程,支付前须确保信息无误以减少资金退回情况;二是部分存在多级预算单位的事业单位更须强化零余额账户监控,及时核查账户用款额度,明确账户使用方法。事业单位如果存在多分支机构的独立核算预算单位应规定各单位每月至少一次派专员与财务部门和银行核对零余额账户并编制差异调节表,并及时向上级主管单位反馈有关信息。上级单位可监控资金流向及预算实施情况,还可通过绩效考评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三是结合事业单位自身实际简化零余额账户操作程序和审核级次,增强系统的灵活准确性,确保专项资金及时到账。

(四)进一步健全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会计核算

新制度下各报表的排列方式、项目及其结构都有所改进,使得事业单位报表体系的实用性更强。事业单位下应逐步规范其报表体系,深入理解并运用新增的“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更好地进行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完善附注披露。一方面,重视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工作,详细记录所有资金往来,全盘掌握资金流动,为单位决策层提供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并为往后的审计及其他核查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与证据。同时,单位应提升其货币资金的运用与支付能力,以避免现流不足等情况的发生,透过现流表大致估测未来期间单位的现流支出情况,有利于管理层全面把握单位经营运作情况。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应逐步学习编制月报、季报、年报等,不考虑涉及到收支的部分,真实全面地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还应针对各种报表编制要求、注意事项等进行详尽说明,逐步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体系。

(五)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监督体制

完善会计核算监督体制是会计信息完整准确的必要保证,也是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一般而言,事业单位的领导层直接管理着监督部门,后者有权直接向领导层反馈工作信息,这样才能切实保证监管部门的独立性。事业单位应明晰其监管部门的权责利以便切实发挥其制度性监控职能,进一步健全事业单位监督管理体制。同时,应严厉打击监管工作中发现的违规乱纪行为,通报有关责任人加强监管的严肃性,确保监控制度的有效实施。另外,应逐步建立健全立体的监控网络并在各部门间广泛实施,促进部门间相互监督核查,持续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

作者:姜红梅 单位:中州大学

第三篇

事业单位基建会计并入事业会计核算,对促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不断改进与完善有着积极意义。

一、事业单位基建会计单独核算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被肢解

根据我国现行的财务与会计制度,将事业单位内的会计主体进行划分,使其成为两个会计主体,一般事业会计核算是一个会计主体,基建会计核算又是一个会计主体。事业单位的一般事业会计收支和基建收支,在同一个会计主体内不能对其进行充分的反应,这也不能符合我国显性的会计法对会计信息资料的完整性的要求。此外,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提出要求,要求会计核算能够将事业单位自身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作为其对象,能够真实、准确、完整的记录和反映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1]。但是还有部分事业单位在其进行会计核算的时候仍旧使用事业单位基建会计单独核算和管理的方式,就会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被肢解,对准确的反映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造成一定的阻碍。

(二)会计信息不完整

因为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有两个会计主体,因此就会形成两套会计报表,这两套会计报表都是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一部分,但是无论是哪个会计报表都不能完整的表现其完整的经济活动,这与我国现行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以及《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对会计报表的要求是存在差异的,在以上文件中要求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能够全面的反映出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其会计主体存在分离的现象,都针对其管辖范围内的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不能是对事业单位的所有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与核算,从而导致事业单位的信息存在不完整的现象[2]。

(三)不利于强化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

根据实际情况来看,事业单位的基建项目通常是通过国家投资实现的,国家财政对事业单位的基建投资多少,支出多少,都需要事业单位的基建款及进行核算,在其建设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与会计手续都要通过事业单位的基建会计完成。但是,在其实践的过程中,由于不能实际的向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提供相关的资料,往往就会导致会计核算系统中的信息与其实际会计信息之间存在差异造成账实不符的现象。

(四)事业会计核算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工作量较大

在很多的事业单位内,其基建会计核算的工作人员是由其事业会计核算的工作人员兼任的,这就是其工作量不断增加,但是其对于基建核算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往往会导致对会计核算信息处理失准的现象。

二、事业单位基建会计并入事业会计核算的具体处理措施

随着近年来,我国的财政与会计改革,在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要求下,对事业单位的支出核算基本能够满足其需要。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和相关的文件,事业单位的事业支出是对事业单位开展的所有的经济活动和辅助活动实际产生的所有的支出进行核算,但是基建支出不在事业单位的事业支出科目核算范围内。因此,就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依据相关的文件与条例,对部分科目进行修改与增订,将基建会计并入事业会计核算中,从而对其进行统一的管理,实现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信息完整、统一[3]。首先,在事业单位的事业会计核算体系中增加新的核算科目。在会计改革的背景下,事业单位在其会计核算体系中设置一级会计科目“在建工程”,还要在该科目下设置该工程的明细科目,如建筑物购建费、基础设施建设费、更新改造费等三个具体的耳机科目,必能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分级情况对事业单位所产生的明细进行核算。在该工程建设完工后就可以将“在建工程”转入“基本建设支出”。同时还需要在事业单位的事业会计核算系统中根据等额计入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科目。其次,可以在事业单位的收入类科目拨入经费或拨入专款的科目下设置拨入基建款的二级科目,要对事业单位收到的财政拨入的基建款项进行核算,并能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知道制定合理的三级核算科目。以年为单位,在每一年的年末要将已经很完成的工程项目转入到基建结余的贷方,其中在核算系统中的年末余额则是表示还在建设过程中的,尚未完成工程建设的拨入基建款款项。再次,在事业单位的事业会计核算体系中将结转自筹基建科目转变为基本建设支出。也就是说在该科目中的会计核算工作是在本年度事业单位已经完成的基建项目工程产生的所有成本。如果基建项目工程完工就可以将其从在建工程的贷方转入基本建设支出,然后对其进行二次核算,在年末的时候转入及间接与,从而对其会计信息进行核算。最后,是事业单位的事业会计核算体系中的净资产类中,事业单位要在其会计核算体系中增设基建结余的科目。如果在其进行年末核算的时候,显示为贷方余额,就说明事业单位在完成基建工程后财政拨款仍有节余金额,但是如果显示若为借方余额,就表示该工程完工的单位自筹资金数额。事业单位年末对其基建项目工程的明细要进行仔细的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此外,事业单位可以将对施工单位的预付工程款记入预付账款科目,将基建工程中的扣留的质量保证金、工程峻工决算完成但欠付施工单位的工程款等各项经济活动产生的费用和成本人都记入应付账款或是其他应付款的科目内。将事业单位的基建工程建设期间的所产生的工程建设成本都计入在建工程科目,在基建工程完成后,就可以将其记入事业支出的科目内。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近几年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将事业单位基建会计并入事业会计核算,但是在其实践的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相关的事业单位需要重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能针对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从而为事业单位的会计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屈卫华 单位:西安航天动力测控技术研究所财务处


    更多区域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因素及对策(3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qyjj/175321.html

    相关专题: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邮编 甘肃农业大学


    上一篇:岩土勘测电力工程论文
    下一篇:高中历史人文精神教学策略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