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就业指导课程带来的影响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就是注重将学生理论知识、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协调发展;以面向社会各个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办学宗旨,强调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采用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导向的养成式教育,致力于培养能服务当地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必将对就业指导课程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这些影响表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目标中针对专业设置充分体现了培养目标职业化,就业指导课就应该承担起如何引导大学生来实现,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要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来明确自己就业目标和职业规划,从而建立起专业学习和就业的桥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格培养上体现个性化,这需要改变过去“千人一面”的精英化教育教学观向个性化、多元化的大众化教育观转变,彰显个性特点,充分挖掘学生动手能力强、头脑活跃等优势,为提高学生的成才提供保障;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化特点,实践环节是就业指导课程中最具生命力的重要部分,却是实际教学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在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的关系上,一定要突破长期形成的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观念,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及创业能力,凸显实践特点,全面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就业指导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开设有就业指导课程,但是在授课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较为艰巨的任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尽管就业指导课程被列为公共必修课,但是相对于他们的专业课来说都认为是副科,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专职师资力量薄弱。就业指导课程涉及多个知识领域,其相关理论知识如心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都有涉猎,这对任课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技能都设定了较高的标准和要求。尤其是近年来受高校扩招的影响,教师人数也随之扩招,这造成在一线教学岗位上的大多是新引进的青年教师。这些新教师刚走出校门就站上讲台,虽然自身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短时间内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和教学技能,仍然无法胜任教学工作;课时少,教学工作量重。大多高校理工科专业所开设的就业指导类课程周学时只有2节,但是教材内容过多,导致教学成了赶场,无法深入阐述;就业指导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所学的理论知识没有应用于实践中去,即使课程设计有一些社会实践环节,实际操作中却缺少实践意识,面试指导与训练不足。这些问题反映了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脱节,表明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模式仍处在不成熟的初级阶段。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的探索
面对高校教学模式转型的背景下,应该以此为契机,做好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的探索来解决上述问题。从目前高校转型发展的现状来看,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的探索应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完善就业指导课程可持续发展机制
可持续发展机制要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中心地位,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教师是开展就业指导课的先决条件。教师作为教育的指挥者,他们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质量,所以必须重视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加强对就业指导课程授课教师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在教材选择上,要根据高校自身学科特点来选用合适的教材,并适当增加或删去部分内容,要重点开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应用和能力运用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把握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保证教材的稳定性、针对性和创新性。在考评制度上,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实践教学评估机制,把评价机制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的评估机制,为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坚持以学生需要为核心,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实施不同的就业指导策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制定相对完善的教学计划,建立健全培养应用型人才院校大学生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体系。由于学生需求的多样性,针对其所关注的专业发展、人生理想、创业就业等问题,根据生理、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教学,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在教学方法上要有创新,改变过去一成不变的读课件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备课时可以设计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典型案例分析法、专题讲座法、主题辩论法、小组讨论法和模拟求职面试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大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为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可以利用网络时代新媒体,如微信、微博来邀请师生互动,对教学内容展开讨论;组建“就业指导网络课堂”,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接受在线的就业指导教育。通过这些方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鼓励学生参与与就业指导课程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课外也要动员和组织学生参加诸如职业体验式实践、见习参与式实践。高校可以增加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践教学来作为实习实训的重要环节和有益的补充,鼓励大学生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暑期的“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等等。鼓励和支持高校与地方企业联合建设实习基地,为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熟悉就业中实际问题创造条件。
作者:李芳 单位:周口师范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相关专题:city planning 甘肃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