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手术患者管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6月~2014年9月以肝胆外科护理组为基础成立品管圈,以“提高手术患者管路护理合格率”为主题,对本科室的管路护理问题进行详细的调查与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比较活动前后管路护理合格率。结果管路护理合格率由措施实施前的83.9%提高到措施实施后的92.86%,经过2次检讨与改进后,第2年同期提高到98.2%。结论在管路护理中运用品管圈的方法,高效率、高质量的解决了临床实际问题;管理者合理、正确的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品管圈;管路护理;合格率;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411(2016)02-0176-02
品管圈,全称品质管理圈,是以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推行管理及改善工作场所,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工作方法,其从尊重人性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自发地参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1]。管路是临床上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和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在临床上,各种管路不仅用于一般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且用于抢救危重病人的生命,它可以是一种主要的治疗方法,也可以是治疗方法中所必需的辅助措施。管路的护理即对临床采用的普通管道、特殊管道,从其适应证、禁忌证、物品准备、置管方法、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给予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护理[2]。本科为外科,术后患者一般均留置管路,因此提高手术患者管路护理合格率有着重要的意义。2013年6月~2014年的9月,本科品管圈针对“提高管路护理合格率”这一主题展开圈活动,取得一定成效。现汇报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2013年6~7月和10~11月本科室各56名术后患者的护理管路进行检查分析。其中6~7月男患者31名,女患者25名,平均年龄50.23岁。其中56名术后患者携带胃管,45名患者携带胆道引流管,45名患者携带创腔引流管,56名患者携带尿管,25名患者携带深静脉留置管,31名患者携带外周静脉留置针。10~11月男患者29名,女患者27名,平均年龄45.73岁。其中56名术后患者携带胃管,38名患者携带胆道引流管,38名患者携带创腔引流管,56名患者携带尿管,29名患者携带深静脉留置管,27名患者携带外周静脉留置针。2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013年6~7月使用《管路安全质量督查表》进行管路护理质量调查,《督查表》分为六大项,总分100分,大于等于90分为合格,小于90分为不合格,每张督查表针对一位患者评分。6~7月督查的56位患者,9人不合格,合格率83.9%。
1.2方法
1.2.1组圈本科品管圈小组由9名护理人员组成,其中圈长1名,由科室护理组长担任,辅导员1名,由护士长担任,其余7名为护理人员。圈长负责整体规划、监督数据分析等,每周组织学习《督查表》2次,使圈员掌握并熟练应用。1.2.2选定主题运用头脑风暴法,确定品管圈的主题为“提高术后患者的管路合格率”,使用《督查表》对管路护理情况进行评分,从而计算合格率。1.2.3目标设定目标设定为把56位患者管路护理不合格人数从9人降至5人,即合格率提高到91.1%。1.2.4解析对2013年6~7月管路护理质控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运用鱼骨图解析找出要因,通过关联图找出与问题有关系的一切原因,运用冰山图找出导致问题出现的最根本原因。将统计数据进行柏拉图分析,显示健康教育落实不够、护士未执行各项规范、管路固定不当这3项缺陷累计百分比是78.9%,根据2/8定律此3项是致管路护理合格率低的真因。1.2.5对策拟定1.2.5.1遵循卫生部发行的[2]《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霍孝蓉主编[3]的《实用临床护理“三基”应知应会》,唐维新主编[4]的《实用临床护理三基-操作篇》,《外科护理学》第五版[5],制定《肝胆外科管路安全管理规范》、《肝胆外科管路安全管理督查表》、《胆外科健康教育记录单》;并根据《管路安全管理规范》制作各管路护理的相关操作彩印版流程和视频,护理部审核通过后使用。(1)《督查表》包括健康教育落实,护士执行各项规范、交接班及管路固定、标识和通畅情况六大项。实施过程持续使用《督查表》对管路护理情况进行督查,每2月采用excel表汇总、比较、反馈、改进。(2)《健康教育记录单》每位患者均使用,责任护士、护理组长在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后取得理解并配合的反馈后请其与护士一同签字为证。(3)使用《操作流程》和《操作视频》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临床落实。新护士、轮转护士、进修生、护生先经过以上培训再进入临床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实践。1.2.5.2规范管路标识(1)床头标识,在患者的床头粘贴“请爱护管路”提醒牌,在提醒牌上用不同颜色的五角星标识不同的管路,绿色代表胃管,蓝色代表胆道引流管,红色代表创腔引流管,黄色代表尿管,玫红色代表深静脉留置管,橘黄色代表外周静脉留置针;五角星的数量随着管路的放置和拔除增减。提醒牌引起患者及家属重视的同时,也提醒着护士该患者管路的种类、数目,达到随时评估、宣教和评价的目的。(2)管路标识,管路上使用院统一的管路标签标识,注明管路的名称、放置时间、外露长度及标识者工号。(3)引流袋标识,用黑色粗体记号笔在引流袋上注明管路的名称、更换引流袋的时间及下次常规更换时间、操作者工号。1.2.5.3健康教育根据《规范》、《普外科护理常规》制定“健康教育卡片”、《健康教育手册》、《T管健康教育处方》,配合《健康教育记录单使用》。(1)根据专科特性制作了T管、胃管、腹腔引流管、创腔引流管、深静脉留置管、尿管六张管路安全健康教育卡片,卡片上有该引流管放置的目的以及需要患者和家属注意的事项。(2)《健康教育手册》内含较全面的专科各种疾病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放置在每个病房的宣传栏内。(3)留置T管的患者在实施以上健康教育的同时发放《T管健康教育处方》,《处方》内容包括患者如何穿衣、活动、引流口的处理、引流液的观察、应急的处理等等。⑷带管出院的患者,责任护士根据病情随时打印书面管路护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指导发放并口头讲解、指导。以上各健康教育的实施,均需确定患者及家属理解并能正确配合或操作后双方共同填写《健康教育记录单》存档。
2结果
2.1效果确认
措施实施前9名患者不合格,管路护理合格率为83.9%;品管圈实施4个月后4名患者不合格,合格率为92.86%,2组患者术后管路护理合格率相比,明显提高;经过2次检讨与改进后,第2年措施前同期提高到98.2%,效果达成。每份督查表数据折线图亦显示本次圈活动措施有效。
2.2标准化
本次圈活动历时一年两个半月,经过3次检讨与改进,先后标准化十八项管路相关护理规范、流程及相关操作视频,并在外科推广应用。
3讨论
3.1在管路护理中运用品管圈,高效率、高质量的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理性、准确的找出主因,从而为制定正确的实施方案给出明确目标;对客观分析问题发生的环节,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起到关键性作用。质控工具的正确使用,极大帮助和指导了临床护理具体工作。用数据说话,增加了护士的责任心和理性处理问题的能力。
3.2管理者合理、正确的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管理者通过品管圈引导护士参与质量管理,提高了护士工作积极性、慎独性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护士通过参与质量管理,得到管理者的认同和肯定,提高了对护理工作的热情和信心;从而提高护理整体质量。管理者正确看待护理质量问题,提升其个人魅力,利于团队协作和整体单元管理,增加了科室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张卓.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初级护士血糖监测合格率的效果[J].当代护士,2014,8:135~136.
2卫生部.《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卫医政发[S].2010.
3霍孝蓉.实用临床护理“三基”应知应会[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1~52.
4唐维新.《行政管理论文实用临床护理三基-操作篇》[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110.
5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第五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856.
作者:李静 李维娜 李子惠 郭钇彤 王娟 张言 张梅 樊桂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