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坚持唯物论,追求新闻真实性,媒体才有权威性、公信力,才有发展前途。坚持唯物论,记者才有尊严。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是记者的天职。要履行好这一天职,记者就必须坚持唯物论,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严格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报道,使新闻具有真实、公正的真理价值,使记者具有可信、可敬的人格魅力。如果记者道听途说、偏听偏信,采访时走马观花、主观臆断,写作时信马由缰、随意渲染,那就难免报道失实,甚至造成违背常识的笑话。新闻一旦失实,失去的不仅是新闻的价值、媒体的诚信,还有记者的尊严。因此,坚持唯物论不仅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媒体发展的基本需要,也是记者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运用辩证法求新求科学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记者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去观察事物、采写新闻,就能使新闻报道出新意、有特色。运用辩证法,易于发现新闻。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这句哲学家的名言,道出了辩证法的一个基本原理:万事万物有其共性、普遍性,也总有其个性、特殊性。记者掌握了辩证法的这一原理,就容易发现事物与众不同的特殊性。从哲学意义上看,受众想知道、应知晓的事物特殊性,就是新闻。
2006年秋,笔者采访城固橘园。其产量、富民等信息,与其他果园相比虽有量的不同,却有质的共性,新闻价值不大。但中外游客赏橘、摘橘、橘树下吃农家饭等景象,却是城固橘园独有的。笔者抓住这些独有景象,写成《城固迷人秋景:橘子红了》的新闻(刊于《陕西农村报》2006年10月26日一版头条)。这就是运用共性与个性的哲学思维,抓住事物的特殊性采写新闻。该文不仅获得同行的赞誉,还成为一些通讯员学习采写新闻的范文。运用辩证法,避免片面报道。一只蝴蝶在南美洲扇动几下翅膀,两周后可能在北美洲引起一场龙卷风。这一著名的“蝴蝶效应”理论,折射出辩证法的一个原理:事物总是相互联系、运动发展的。记者应掌握这一原理,善于观察思考事物的联系性,避免新闻报道的片面性。例如,一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将样板村墙壁粉刷一新、街道栽上树木,刷写几条标语,不搞基础建设,不管群众致富,不理文化生活。记者如果只看村容街景,光读汇报材料,不走群众路线,不听村民心声,写出来的报道就会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性错误。
如果记者心有辩证法,就会想到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就会走进农家,倾听民声,采写出客观、全面的新闻报道。有些西方媒体对我国阴暗的、负面的现象夸大其词,对我国的新成就、新风尚视而不见,就是不用唯物辩证法的哲学思想搞报道,而是用形而上学的观点做新闻。用哲学思维求深求真理理论是行动的指南,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做好新闻记者的理论武器。记者善用这一理论武器,就能在观察事物上高人一筹,在新闻写作中易出精品。善用哲学思维,新闻才有深度。记者善于运用哲学思维,就能增加观察事物的角度,开阔思考问题的思路,增强报道的深度广度。记者用辩证思维看问题,就能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理性观察现象,科学报道本质。如果缺乏哲学素养,不会用辩证思维看问题,就会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只知其果,不知其因;只见云雾,不见庐山,采写出的报道易犯片面性错误,更遑论报道的深度、广度与厚度。
善用哲学思维,寻求新闻真理。记者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一哲学思维,就能揭示真相、宣扬真理。近日央视等媒体剖析王林的“神奇气功”,揭穿其骗术,铲除其危害,就是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一哲学思维的典范。如果记者运用唯心主义思想、片面看问题的形而上学方法,那么,就只能看到王林的神奇性,不能戳穿王林的伪科学,任其危害社会。显而易见,运用两种不同的哲学理论去观察同一事件,所得出的结论迥然不同,一种是科学之结论,有益于民众;一种是荒谬之结论,有害于社会。记者未必要做哲学家质量管理论文,但需具备哲学素养,善用哲学思维。
作者:陆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