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力推进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培养符合创新驱动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更好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以科学发展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共赢为目标,深化校企协作;以服务创新驱动为宗旨,优化专业结构;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深度融合为目标,强化社会服务等,对于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区域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高职教育;发展取向;创新驱动;经济增长
我国经济逐步迈入新常态,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已然成为社会共识。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江苏省经济面临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的发展瓶颈,能源及环境压力凸显。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步伐、实行科技创新战略是江苏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力推进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培养符合创新驱动战略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更好服务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1高职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撑
高职院校主要任务就是开展各类专业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加上某一传统产业,促使江苏省工业化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发生了极大变化,人才培养也应随机调整,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大力培养满足创新驱动战略发展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基础。江苏省目前拥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80所,占全省普通高校总数的65%;在校生人数近80万,占全省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44%。江苏高职教育起步早、基础好、规模大、专业全,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当前,江苏已经处于从工业化中期往工业化后期过渡的阶段,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需要相应地推进就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调整,因此必须重视和发展职业教育,为创新驱动提供重要人力资源和人才保障,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2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对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1)高职教育服务氛围的延伸。高职教育强化技术与人文服务融合发展,由过去以单一的技术服务为主,转换为技术服务和社会服务并重。在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中,高职院校继续发挥专业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参与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与升级,实现集约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的利用率。(2)高职教育服务层次的提升。目前高职教育服务层次多停留在理论层次,脱离实际,缺乏必要的校企合作形式。因此,学校与企业必须经常沟通交流,由校企双方一起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利益共同体。(3)高职教育服务能力的提高。高职院校要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利用高职院校拥有高素质人才队伍、实验设备、专项资金的优势,搭建科技共享服务平台,大力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3高职教育在创新驱动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
3.1人才数量不能满足创新驱动发展的需求
2015年之前,江苏省建设完成近50个省级新兴产业特色基地,建设近百个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孵化培育百家骨干企业,在各自领域塑造近百个知名品牌,新兴产业所创造的价值约占江苏省年生产总值18%。同时,江苏省各级政府大力落实“十百千”行动计划,力争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大幅度超越2015年,实现48%左右的目标。针对传统产业,江苏省利用新技术加以改造升级。江苏省传统产业体量庞大,有6个跻身“万亿级”工业行业,“万企升级行动计划”正在有序实施,传统产业向高端转型。经济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掌握技术的熟练、专业、职业道德良好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而这类人才的培养正是高职教育责无旁贷的任务。但江苏省现有的高技能人才数量较少,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协调,高技能人才的短缺严重制约了江苏省创新驱动发展进度。
3.2人才结构不符合创新驱动的要求
目前,人力资源市场总是处于“就业难”和“招工难”的两难境地,造成如此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因素在于求职者的综合素质、专业技术水平是否与招工企业需求相符。根据《2013年江苏省高校招生报考指南》数据统计,几乎所有江苏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专业,这与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就业难相悖,造成了人才结构和创新驱动要求不符的状况,表现为高职教育毕业生呈现大面积的结构性失业。而一些新兴产业、先进的制造业,如绿色化工技术与制药技术、生物工程、环保科技、新能源与新材料技术等相匹配的专业,无论是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还是招生规模均不能满足江苏省产业转型发展的需求。
3.3人才质量不能满足创新驱动的要求
由于受人才培养模式及办学条件影响,江苏高职院校没有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做出调整,导致所培养的人才在素质、能力上难以满足江苏创新驱动发展的需求。江苏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将从目前注重规模发展向“数质并重”转变,由单一型技能人才培训向复合型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转变。全省拟实施“1115”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争取在5年内建设具有区域特色、以省重点技师学院为龙头、国家级重点以上技工学校以及依托企业建立100家高技能培训基地、10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为骨干的现代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培养100万高技能人才、500万技能劳动者。
4面向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高职教育发展取向
4.1以科学发展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高职教育需要开展教学方式创新。这就要求高职教育所设课程具有显著的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等特性,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积极地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科传授型教学模式。(2)多元化培养模式。主要包括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等,实行“冠名班”教学、弹性学分制等。企业应加大参与人才培养的力度,例如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实训基地等,必要时给学校一定经费资助。(3)产学结合。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办学,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或到企业实习,尽早了解社会,熟悉未来职业岗位的需求,进而提升学生社会和职业岗位适应能力。这种深层次的校企合作,使企业成为“育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4.2以校企共赢为目标,深化校企协作
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是保证每个成员的基本利益,风险与利益共同分享。校企合作是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江苏省高职教育和企业必须围绕“合作共赢”思路,创新思维,注重发展内涵,适应校企合作新常态。一方面,高职教育需要由高职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成立江苏省职业教育联合会,制订加盟规章制度,号召高职院校加盟,同时建立网站,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共知;另一方面,社会组织也要参与到校企合作建设中,包括各行各业协会、学会、中介机构,利用新技术加强网站建设,为校企之间交流合作牵线搭桥。
4.3以服务创新驱动为宗旨,优化专业结构
学科专业是社会需求与学校教学紧密结合的纽带。因此,高职教育需要及时了解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各行业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以就业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江苏省高职教育所属院校要紧密地结合江苏经济转型升级阶段,包括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现代服务业等,强化人才市场调研,关注各类型人才的需求变化,加强人才的需求预测、监控,为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提供决策的数据支持,科学地设置紧缺专业、发展特色专业,创建品牌专业。
4.4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创新驱动发展同步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这就要求江苏省各类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包括对现有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引进各类高级人才、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等,做到留住现有的人才与吸引各类高级人才,壮大师资队伍建设。关于引进人才,不再局限于招聘一些博士、教授等高级知识分子,还应该注重从行业企业引进高层次的技术与管理人才到学校兼职、甚至专职,促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生产管理实际。此外,江苏省高职教育也应以深度融合为目标,强化社会服务,充分彰显高职教育为地方经济服务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王志强,黄兆信,李菲.“创新驱动”战略下大学变革的内涵、维度与路径[J].全球教育展望,2015(11):4~15.
[建筑工程论文2]邓伟根.产业转型、经验、问题与策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3]李树白,孙毓韬.校企合作共赢创新模型构建[J].中国高校科技,2016(1):50~51.
作者:印罗观 刘媛 潘玉琴 单位: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