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分析《弟子规》的第一部分“入则孝”。关于“孝”的故事比比皆是,古有黄香温席、鹿乳奉亲、卧冰求鲤;今有田世国捐肾救母、张尚昀背母上学、两兄弟拉车载母游全国等,这都体现了一个“孝”字。“孝”的结构是上“老”,下“子”,提醒我们“孝”强调血缘延续;“教”字,它的结构是左“孝”右“文”,即教育要从“孝”开始,通过教育,培养孩子对血缘的尊重,对传统的尊重。“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弟子规》篇首就告诉我们作为子女,孝敬父母的四个基本要求和子女应做到的八件事情:父母叫你,应该赶快答应;父母让你做什么事,不要拖拉懒散;父母教导你,一定要恭恭敬敬地听;父母责备你,一定要虚心接受;冬天让父母暖和,夏天让父母凉快;早晨恭恭敬敬地请安,晚上要替父母铺好被褥;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也要通报一声;住的地方要稳定,工作也不要随便变动。
孝敬父母应该从哪些做起。《弟子规》中告诉我们,应从“父母呼,应勿缓”开始。父母的呼唤声声有深情,用意大利诗人但丁的话说是“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前段时间网上有一句话“贾君鹏,你妈叫你回家吃饭。”点击率极高。这一声呼唤打动了多少人的心。我们大家都有孝心,但大家往往把“孝”的第一步给忽略了,那就是倾听一下父母的需求,尽量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今天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懂规矩,守规范,学校语文教育中也要渗透点滴。近几年特别流行“物质奖励教育”,比如孩子正在外面贪玩,妈妈多次呼唤,孩子都置之不理,可当妈妈说“回家有巧克力”吃时,孩子马上就跟着妈妈回家了。我认为这种教育有巨大的副作用,因为这不是在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是在培养孩子的功利心。长大以后,他就会要功利,而不要道义。孩子受到的教育就不是“父母呼,应勿缓”,而是“糖果呼,应勿缓”,“电脑呼,应勿缓”,“住房呼,应勿缓”,说到底就是“物欲呼,应勿缓”。
父母喜欢我,我孝顺他们很容易;父母不喜欢我,我还能孝顺他们,这样的孝顺才是真正的孝。这也就是说:无论“亲爱我”还是“亲恶我”我们都应该孝敬父母,因为孝是无条件的,孝不是交易,不是交换。父母有过错,要耐心劝说,让他们改正,劝说时要和颜悦色、轻声细语。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等父母情绪好或者高兴时,再继续规劝;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就哭泣恳求父母改过,即使遭到责打,也无怨无悔。至于“挞无怨”,儒家有个规定叫“小杖受,大杖走”意思是父母责打得轻,你就接受,如果责打得较重,你还是要跑的。
在“入则孝”的最后《弟子规》就父母生病和百年之后,子女应遵守的礼仪做了具体的规定:父母病了,吃的药自己先尝,看看是不是太苦、太烫,要日夜护理,不离开病床。父母去世要守丧三年,常常难过哭泣,居住的地方要简单,不要喝酒吃肉。办理丧事要尽到礼节,祭拜时要真心诚意。对待死去的父母,要像活的时候一样。总的来说,《弟子规》告诉我们“孝”的基本道理是奉养双亲,内核是人与人之间的亲情,是一切德行的起点,是仁的基础。我们教育学生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背诵过程,而是一个自我检讨,反思的过程。
今天我们该如何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看下面几个问题:你记得父母的生日吗?知道他们的身高、体重多少?他们喜欢什么颜色?他们穿多大的鞋子?知道父母喜欢吃什么?父母亲日常的消遣活动是什么?如果你只能答出4道题以下的题目,请你以后多与父母沟通吧。在现代的“新二十四孝”中,人们规定了感恩父母的方法,例如,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看看;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亲自给父母做饭;每周给父母打电话等。大家如果在在电视上看过“父亲的谎言”这一公益广告,它虽然只是一个广告创意,却因此触动了许多人的那根叫做“孝”的神经,现在有的人不能经常回家看爹妈。工作太忙,挣得太少,房价太高,对象太难找,车票太难搞都成了不能回家看看的理由,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草案中规定子女要经常看望或问候老人。22中国有句古话叫“百善孝为先”。我们现在不能以古代人的标准来要求大家做孝子,但对子女来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是最大的悲哀。
作者:孙秀丽 单位:山西潞安职业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