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者想要弥补这一空洞,只能采用直接的转述,即从外来作品中照搬其语言模式,这种照搬不是翻译语境,而是一种无自主意识下的复述,离自身创作环境以及相应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去甚远。语音的相似并非语义的吻合,创作者最终无法表达出内心的真实,也就无法获得受众的认同。这时,想让创作者和受众都冲破旧有藩篱迎接墙外的自由无疑于痴人说梦。即使创作者通过大量的翻译复述后有了一定的自主表达但却因为多年无视观众的自我的小范围内的纠缠,让创作者重新反思绘画创作的本质。绘画过程的确是个人行为,但其也应具备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的存在。就个性而言,之前的创作也无非是墙外创作活动对墙内创作的模仿和借鉴,并非自己独立思考而形成的个性语言,而真正意义上的墙外创作才是个性创造的理想自由空间。
一“、墙外”蕴育着更大的创造性
“墙外”没有“墙内”的固化,带来更大的自由,不仅是精神上的自由,而且也是创作上的自由,这才能让我回看历史和传统,重拾传统的经典,又无技巧的限制,可以借用卡通的夸张、易懂的形式叙事。当代绘画不仅是个人创作行为,其产生的作品也应是具有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的,同时,画家也期待在作品的平台上建立沟通和交流,期待作品被社会认可和接受,期待有学术和观众的欣赏。原来创作者的创作远离观众,个人图像抛弃时代记忆。个人意志高度膨胀,认为个人所想、所思形成的图像能够成为时代的表述和代言,但时间流逝,社会的剧烈变化、新思潮的涌动,创作者重新置身时代洪流之中时,方发现:面对亿万人的共同经历和如涅槃重生的变化,如果自身还置若罔闻的话,必将被时代和观众所抛弃,而之前建立的图像符号也将毫无价值。所以重新以新时代下观众的集体记忆为图像构成元素,成为作者创作的一种必然选择。新的图像,必然依存于自身所处的新时代。当下油画创作图像中,平涂和久违的笔触共处一图,新锐和传统元素大量混搭运用已成大势,这是对时代最直接的反应。多时空、多元化的结合和并置,使得图像产生新的意境和趣味,这是创作者和受众所乐见的。且这一变化是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展开,双方都不明确画面中主题的完整,却深深感悟这碎片般的再造的真实,这是时代精神追求的必然,正是新图像形态的关键。公共性的前提是观众的认知,只有观众的认知后才有时代的认同。创作者已深谙其观念如果没有一个共识的基础,形同无物。如此之下,图像的多元性成为一种创作的必然,传统经典、波普流行、东方气韵、西方质感,皆为画用,自身的文化DNA并未对外来文化的交汇产生排异。创作者身处其中,深感今日中国开放之深,文化融合之广。多元的融合,势必成为创作者的本能反应。这种本能与其说是创作者的自觉,不如说成是创作者与受众之间的新同盟关系。我们已说当代社会变革之深之广前所未有,作为艺术的创作者和受众的界定早已被这新时代所改变艺术作品早已是二者的一个共同产物。单讲创作者和受众都不是当下完型意义的艺术作品,而创作者和受众各自不同的语境背景使创作和解读变得丰富而多元。艺术作品因其多元而延展成一个现代意义的标准艺术品,要感谢时代赋予了艺术作品的现代性,作为身出其中的创作者要感谢现代性为其作品带来的重生意义,唯有这样,艺术作品成为新时代的载体,创作者和受众才能在其中充分享受着自由、真是的快感。
二、尊重客体、尊重公众是墙外创作主体意识
艺术创作在之前多为创作者单向的自我表达的状态,受众始终被排斥在创作过程之外,这时的艺术可以理解为一种创作者独占艺术作品的创作形式,受众如果对这种作品有不同与创作者的理解,常会被视为无知。面对这些艺术作品受众必须和创作者有相同的解读,这种高度重合的解读其前提是社会文化背景的高度切合,在这种切合之下,其情绪、心境还必须同质化,果如此,创作者和受众必然是同一个人,而其作品想要成为完整形态的艺术作品,这样的创作就成为不可完成的任务。因此,创作者在进行创作时必须从一开始就考虑受众的接受度,因受众的不同而使艺术作品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这样的艺术作品不是一个单向的解释,而变成有丰富意味;可以被多重解读的新载体,运用这个载体,创作者、受众以及广泛意义上的公众可以自由、无碍地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各方诉求慢慢清晰、明确,为每一个参与交流的人提供了公平的机会和尊重与被尊重的确立,这才是当代艺术应该具备的真实属性。创作者经历了文革美术的惯性、西方洗脑的现代美术、电脑图像的胜利后,有机会回望中国自身的传统文化价值,有能力体悟生命延续(在文化背景下的延续)的真谛,从而使图像传达出具有普世价值的意义。“墙外”意味着古今的融合,意味着多元融合。创作主体和受众这一客体之间达成了新的共识。在普世价值这一终极目标下,重建的图像是创作者的期盼,同时也是艺术的公共性和个性的新的统一,而受众这一客体成为普世新标准的同盟者。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价值的尊重是新世代全球的共识。绘画图像在这共识之下得以扩展、延伸,其内涵在这延伸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品,即艺术的主客体之间没有了边缘,创作者的精神取向从小我走向普世,受众也在这普世之下共生出完整的艺术形态。
三、结论
从墙里墙外的关系认识公众性和个性的关系,特别是公众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帮助创作者认知当代绘画艺术创作的本质就是开放、创新、融合。既要对个性和自我取向负责,也要对公共性和公众审美负责。转变是必然的,对于时代的认知,对于观众的承认,是创作者一定要经历的创作过程,独特个性的表达,在脱离时代的存在时必然只会成为自怨自哀的小品,唯有与时代公共性因应而生、肯于服从普世价值的作品才是艺术创作的理想境界。跨越了自身的局限性,在时间、空间的格局中上下求索,方能破墙而出,找到创作的必然———创作自由。
作者:张炜 单位: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