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 >

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研究

一、依据产业结构变化的需要,加快课程体系改革

1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发展经历了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2014年,我国第三产业GDP占比首次超越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占全部GDP的43.9%、46.1%。这个变化被普通看作是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产业结构的优化意味着对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职业院校的主体专业主要是数控车床、模具钳工、电工电子、服装等,为第二产业服务的特征非常明显,而能够为第一、三产业服务的专业则相对滞后。以南通技师学院为例,现有的专业中只有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专业与第三产业相关,这些专业在校生人数不足200人,与全部在校生5000人的总数相比微乎其微。从专业设置看显然不能满足现代服务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随着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为代表的新工业革命技术革新的浪潮,迫切需要掌握新科技、跨学科知识的综合素养的技能人才。因此,为满足产业结构优化和新工业革命的需要,有必要在专业设置上首先要对专业进行调整整合,要去除淘汰部分传统陈旧的专业,还应对已有专业的再造、新专业的增设,在课程内容上,剔除陈旧的不能满足生产实际和社会需要的科目,实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要紧跟科技发展,体现最新科技成果。当前,要增设互联网、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急缺专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性、综合性与创新性,满足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课程目标体系的重构

新常态下,新兴产业的诞生和兴起,对职业院校原有课程体系再设计提出挑战。职业教育课程目标既要以社会需求为中心,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为第一要务,又要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为其后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养成较全面的素质和能力。目前职业院校中普遍存在突出以单一学科为导向的课程目标学习系统,要转变为需求引领、问题导向的构建式学习系统,也必然要带来课程目标体系的重构、课程知识单元的重组以及课程实施方式的变化。

3课程评价体系的调整

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和调整的过程,只有通过反思和调整才能无限接近教学目标,所以课程评价成为课程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通过课程评价,我们才能了解课程结构和设置是否合理,按照课程评价要求,评价体系必须由教育系统内部和教育系统外部两部分组成,而实际上我们目前所做的课程评价主要在教育系统内部完成。由于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例如,毕业生将直接进入企业或自主创业;科技的发展将促使专业设置不断调整;等等,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教育系统外部对课程体系的评价。要通过对毕业生的追踪调查,了解企业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思想素质、知识水准、专业技能的评价,从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角度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要求,并根据评价结果和社会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同时,课程评价应该系统化和科学化,要有广泛的社会性,在外部评价体系中不仅要包括用人单位,还应该有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和学生家长等等。

二、顺应就业结构变化的需要,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得到较快发展。2014年,全国共有职业院校1.33万所,年招生966.83万人,在校生2809.53万人。“十二五”以来,职业院校共培养近5000万毕业生。近年来,一些热门行业新增从业人员中职业院校毕业生占70%以上。但是,在职业学校学生和家长看来,对就业形成了这样的定势,只有到相当规模的企业就业才算是有了正经的工作,个体自主创业、非全日制就业甚至到小微企业就业就不算就业。因此,首先,要转变就业观念,重新定义就业标准。树立“有收入就应视为就业”的灵活就业思维。灵活就业也应是择业的一种方式,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劳动关系等方面不同于传统主流就业方式。在网络信息微时代的今天,应该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勇于创新、大胆尝试,把灵活就业看作是一种就业“新趋向”、“新常态”,寻求更加灵活的就业方式。要对学生加强教育和引导,正确认识当下就业形势,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就业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其次,要强化职业指导。学生在就业时较多的考虑大型企业,很少有毕业生愿意到小微企业去就业,理念上的偏差导致部分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而小微企业则难以找到符合岗位需要的员工,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劳动力资源的浪费,事实上西方国家有80%以上的员工都在小微企业就业,2014年,我国中小微企业对GDP的贡献超过65%,税收贡献占50%以上,出口超过68%,吸收了75%以上劳动者就业。中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国家对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的加大,中小微企业仍然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也将成为新的就业增长点,所以,要强化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指导,教育学生转变观念,主动适应就业变化,迎接就业机遇和挑战,找到适合自己的平台,顺利就业,发挥自己的最大价值。第三,探索适应市场需求,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特征的就业指导培训模式。在就业指导中增加模拟实训以及实战演练等课目,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适应当前网络创业需要,增加电商创业教育的相关培训内容。第四,科学测评学生的职业能力。目前,我们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比较简单和零散,缺乏系统性,大部分学生没能充分了解自己的职业能力倾向,解析自己的职业兴趣,更加缺少完整和系统的职业规划,在就业时显得比较盲目和随意,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要有科学系统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指导学生以此为依据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规划,发挥每个就业者的最大价值,努力让每个职业院校毕业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三、契合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强化创新创业教育

在新常态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包括简政放权、金融支持等多个方面的鼓励扶持政策。仅2014年,国务院和相关部委就出台了13个关于促进创业创新的文件,其中包括延续并完善支持和促进创业就业的税收政策;大幅增加国家创投引导资金促进新兴产业发展;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部署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助力创新创业、升级“中国制造”等。今年,国务院又设立了总额为400亿元人民币的“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助力创业创新。4月,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技能人才,技能人才不仅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国制造”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创业创新的人才来源。技能型人才与高校毕业生相比在创业创新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他们有着较强的操作能力,更易于把知识转化为现实的产品,所进行的创业创新更接近生产生活实际。因此,我们在进行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的同时,一是要强化创新创业方面的理论指导,包括创新创业方面的政策解读、创业基本流程、制定创业计划、监督评估创业计划的实施等。二是要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创业主题宣传活动,培育创业典型,在全社会营造“劳动最伟大、创业最光荣”的创业氛围。三是要组织开展系列创新创业大赛,为职业院校学生展示创业方案和创业项目搭建舞台,同时,为创业投资机构、天使投资人等选择投资对象提供机会。只有通过学校、学生和社会的多方共同引导和帮助,技能人才才能适应新常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浪潮,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加快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作者:张朝晖 单位:江苏省南通职业大学


    更多区域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qyjj/154229.html

    相关专题:怀化学院学报 蜘蛛侠破碎维度下载


    上一篇:抗震设计与高层建筑论文
    下一篇:中职学校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