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互联网+”概念相类似,“图书出版+”代表一种新的图书出版应用形态,即充分发挥图书出版在文化教育工作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图书出版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文化教育的各领域之中,提升图书出版教育的有效性和长效性,切实加强图书教育与读者之间的深度融合,形成更广泛的以图书出版为基础和实现工具的文化教育工作新形态。2015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与部分高校党委书记、校长的座谈会中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坚持与时俱进、树立问题导向,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有作用。要总结推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好经验好做法,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习惯,注重案例分析、互动交流,对准现实问题,着力解疑释惑,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效果。当前,以“90后”为主体的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问题、新挑战。为了切实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实际效果,除利用好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外,应该充分结合当前新态势,将多样化的图书出版成果引入课堂实践中,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重要途径,也是“图书出版+”的有益尝试。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方向及图书出版示例
1.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把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义?笔者建议将近两年图书市场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述较好、较为全面的出版物引进课堂教学中,作为理论课程教材的有益补充。2014年,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组织出版了由曲风主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学习读本》,该书是较权威的辅导读物,书中不仅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而且就如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实践指导。诸如此类图书可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辅导材料。
2.加大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和教育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须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思想、道德观念的总体表征。近年来,国家主要领导人在重要场合的讲话中也频频引用一些国学大师的经典名言,强调了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意义。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制定者和实施者也意识到国学学习对学生素养提高的重要性,但是在操作层面依然缺乏有效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高校的思想课程教学中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类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教材教辅。2015年初,《月读》编辑部编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典名句实用手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用中国古代名家名著的经典名句进行诠释,有助于读者深刻领悟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3.注重对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培养
当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系统性不强,存在不同程度的传统人格培养的缺位、现代人格培养的失效等问题。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其人格健康关系着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未来与希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是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编著的《培养一个真正的人》《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的人格》有助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准确掌握当前青少年的身心发育特点,以及他们在信息化社会思想的变动状态,只有在真正掌握大学生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前提下,大学生的人格培养才能在有现实依据的基础上展开。同时,由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领导力》则是从提升大学生领导力的目的出发,按照大学生的成长规律,提出了以目标、包容、参与、道德、过程等为核心要素的关系领导力模式,并讲述了如何塑造大学生的人格魅力,这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教材的有益补充。
4.结合互联网知识教授与实践
让学生了解当前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补充。“互联网+”时代,课程教学要以课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实践实现对学生相关知识的教授。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数据时代》和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图书,它们对当前数字时代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新形势、新方向进行了解读。思想政治教学结合互联网知识更重要的一个使命是要直接或间接地对大学生在过度依赖网络信息来源、在网络中参与社会热点事件等行为加以分析,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对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环境可以说是一个由海量信息、多种知识传播载体构成的“场域”,但这种信息的环境是零散的,不规整的。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应该设置相关环节,鼓励党、团组织带领学生参加与互联网相关的社会实践,让学生真正体会“互联网+”时代。总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要力求创新,尤其是在信息化社会,知识、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加快,旧理论的淘汰和新知识的生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对高校政治课程的教师来说,一方面不能停留在有限的教材层面,避免造成学生知识面的过窄;另一方面,教材和其他参考书籍的修订工作也非常重要。
二、以出版为切入点进行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活动
1.数字出版类教学资源搭配使用
如今,我们正在走进一个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全媒体时代。这是一个综合运用图、文、声、光等全方位、立体化展示内容并通过声像、通信、网络等传播手段进行信息内容传播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资源,高校教师可以用数字出版资源全方位、立体化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2.课堂内外的多样化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囿于学校的课堂教学之中,而是要将教学的边界加以扩展,形成无界化的思想政治学习氛围。这要从高校教师自身做起,培养观念、创新方式,引导课堂教学走向多元并存的社会化教学,在多方参与、积极主动的教学情境中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自主观念和独立精神。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课堂外教学内容的实施更能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例如,在现代印刷物的图书馆和博物馆中,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可以让他们身临其境体会作者的写作思想与要传达的核心观点,切身感受我国的历代文明。
3.借力读书、阅读活动,深度延伸课堂教学内容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要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有上下级、平级之间的频繁互动,不仅需要教育政策的制定方、管理者、监督者之间的沟通,也要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规划、互动。除常规的课堂教学之外,高校可以结合全民阅读等相关活动,举办读书报告会、演讲会、主题讲座等,营造氛围,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学习内容;也可以就某一时间段内新的、有重大影响力的关于社会新形势、新现象、新方向的出版物开展探讨、交流活动,鼓励师生各抒己见,不拘泥于传统,促进新时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开放、交融、共建局面。综上所述,在出版文化成果极为丰富的今天,高校要结合图书出版等内容,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为例,高校要融会贯通,通过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将理论具体化、形象化,这不再是单纯的理论教授,而是将理论融入实践、融入时代的发展,主导大学生在高校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使他们坚定信仰,成为政治合格、思想过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 李书领 万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