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白血病诊断综合分析的意义以及价值。方法对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实施骨髓病理、分子生物学检测、细胞遗传学分析、流式细胞学白血病免疫分型、细胞学染色、骨髓细胞形态学、血常规等方法联合诊断。结果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的诊断综合分析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结论白血病诊断综合分析对不典型白血病的诊断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白血病;诊断;综合分析
随着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变,白血病患者的骨髓象、血象表现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部分患者并不具有幼细胞分期明确、白细胞总数升高等特点[1-2]。本文主要对白血病诊断综合分析的意义以及价值作分析,详情如下文:
资料与方法
1.基本资料选取
白血病患者6例,即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3a患者1例(59岁、男),大颗粒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1例(85岁,男),多毛细胞白血病患者1例(78岁、男),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1例(67岁,女),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1例(70岁,男),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1例(55岁,女)。
2.方法
2.1取材抽取骨髓液(髂后上棘)进行涂片(5张-8张),涂片主要用于细胞化学染色以及细胞形态学检查。之后在分别抽取患者的骨髓液1毫升-2毫升,将骨髓液放置在肝素锂或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试管中,主要用于分子生物学融合基因检测、染色体检查、流式细胞学白血病免疫分型检查,并将患者的骨髓活检进行病理检查。2.2细胞学以及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主要参考《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2.3流式细胞学白血病免疫分型不同白血病细胞表面的分化抗原不同,经别藻清蛋白、藻红蛋白、异硫氰酸荧光素等标记的CD分子在抗体孵育之后,CD分子表达百分率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分析。2.4染色体核型分析制备染色体时,应采用不刺激骨髓的方法,在48小时之内进行培养,采用PRMI160培养液,浓度为20%的小牛血清。在常规收获之后,采用火焰滴片法检测。2.5分子生物学融合基因检测取患者2毫升-3毫升骨髓血,与PRMI160培养液等量充分混匀,之后再进行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再提取RNA,检测患者RNA的浓度。2.6骨髓活检参照《骨髓活检病理学》。
结果
1.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3a
患者因二系细胞减少以及伴有发热入院,入院检查肝脾不大、神经尚可、体位为38度,因外周血二系出现减少的情况而接受细胞化学染色体、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外周血PLT为41*109/L,Hb为145g/L,RBC为4.44*1012/L,WBC为1.60*109/L。中性粒细胞的比例下降,淋巴细胞的比例则出现升高的情况。骨髓穿刺后,在骨髓片内异常的早幼粒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多见柴捆样细胞。组织化学结果为:过氧化酶为阳性,氯化醋酯酶为阳性,糖原染色为阳性(颗粒),特异性酯酶为阳性,加入氟化钠不存在抑制现象。流式细胞学白血病免疫分型表达为CD33为95%,CD13为90%,cyMPO为95%,HLA-DR、CD34、CD11b、CD15不表达。
2.大颗粒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1)淋巴细胞增生,主要呈椭圆型,染色质含有嗜天青颗粒,呈块状,淋巴细胞胞浆丰富。过氧化酶为阴性,糖原染色为阳性(颗粒状)。(2)白血病免疫分型髓系标志CD34、CD33、CD13为阴性,外周血CD3+:95%,40%为骨髓异常细胞淋系表达标志为CD79a、CD22、CD5、CD20,弱表达为CD19。
3.多毛细胞白血病
(1)淋巴细胞活跃、增生,主要呈圆形或者椭圆形,细胞密集,存在大量毛细胞浸润的情况,外周血的毛细胞不明显。(2)流式细胞学白血病免疫分型外周血中46%为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CD7+为55.20%,CD3为55.35%,CD5+、CD2+为54.60%,B淋巴细胞中,CD20为24.90%,CD22为24.80%,CD19为22.31%,CD11c为19.7%,CD11c+为19.47%,FMC7+CD11c+为19.47,FMC+为24.80%,CD11c和FMC表达为阳性。(3)骨髓活检病理学病理活检结果为CD5(-),CD99(+),LCA(+),MPO(-),CD79a(+),CD20(+),B淋巴细胞增生。
4.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1)骨髓细胞学检测结果显示早幼粒细胞、原始粒细胞表现活跃、增生。早幼粒细胞核呈凹陷型或圆型,布满颗粒(非特异性),糖原染为阳性(弥散性),过氧化物酶为阳性,特异性酯酶为阳性。(2)白血病免疫分型粒细胞的表达主要为CD64、CD11b、CD15、CD117、CD33、CD13,HLA-DR、CD34为阴性。(3)染色体检验(细胞遗传学)骨髓染色体核的主要分型为t(8:21)(q22:q22),46,提示为急性粒细胞。
作者: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