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方面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
为了使大学生热爱运动,积极参与运动,必须全方面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使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并逐渐开始喜欢和接受,在今后经常从事这项运动。比如,在社团组织的羽毛球比赛前夕,文体委员向笔者抱怨报名人数寥寥无几,连报名参赛的资格都不够,笔者向学生求证,果不其然,答案都大同小异“:不会打”“体能太差”“很累”“没打过,连比赛规则都不知道”,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笔者二话不说就向器材室借了大量的羽毛球拍,开始教大家挥拍、接球、扣杀等,刚开始学生的参与热情并不高,直到有一次,笔者叫上了另一个体育老师,在学生面前打了一场酣畅淋漓的羽毛球赛,大家很快就被那些花样翻新的技术吸引,大声地叫好助威,接下来,学生就顺其自然地接受了这项运动,并积极向笔者求教,笔者也经常在课上组织一些比赛,让大家积极参与,后来,文体委员又开始向笔者抱怨:“这回报名参赛的人太多了,我都不知道该删去哪个人比较好。”
二、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
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是促进大学生主动开展体育运动的重要环节,这其中包括对学生身体健康水平、体育运动素养等相关方面的评价,在笔者看来,高校可以运用分阶段的评价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各种数据检测,以期得到大致的学生体育运动的行为习惯。例如,在学生大一的时候,笔者就做过一次有关大学生体育运动的问卷调查,内容涵盖了学生的健身态度、健康状况、一周之内的健身次数、健身内容、强度等等,笔者发现很多大一新生不具备良好的运动心态,他们在一周之内的锻炼次数少得可怜,有的甚至除了上体育课就几乎隐迹于所有的运动场所,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热情可见一斑。除此之外,笔者在调查中还发现,比起一般的课程,上体育课的时候,学生的态度总是十分消极,一旦老师所要求的运动量超出心理预期指数,学生就哭丧着脸,唉声叹气,跟老师“讨价还价”,上课的时候尚且如此,更何况平时呢。在此之后,笔者通过后续的跟踪调查,发现虽然大二、大三的学生在运动方面有所注重,但是总的运动次数仍然不甚频繁,心血来潮的居多。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笔者认为可以在大学四年内设立不同标准的体育达标考评体系,并与学生的奖学金挂钩,譬如,大一新生刚刚从紧张的高三过渡到相对轻松的大学环境,身体内还保留着几分拘谨和认真,这时端正其对体育的态度是最恰当的时机,教师应以严肃的态度去教授这门课,每一次的运动量都让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期末考核时,应结合每个学生平时上课的表现,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运动意识。大二时,学生涉及专业课知识,学习方面也比较紧张,所以在体育运动课程设计时应加强趣味性,这样一来,不仅放松了学生的心情,也增强了其对体育课的好感,让他们由不愿上体育课转变为期待体育课的到来。到了大三、大四,学生开始为未来的就业路途担忧,压力比较大,所以在最后体育测评时,可以降低一些体能测试标准,让学生可以轻松过关,不再惶惶而不可终日。运动的脚步不停歇,就永远为大学生的健康体质留有一个广阔的天地,再加上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所促成的体育教育日益提升的影响力,也使大学生积极参与每一次的运动锻炼。笔者相信体育教育在走过风雨兼程的多年以后,必定能鹏程万里,创下辉煌。
作者:李维军 单位:包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