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 >

谈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的主观因素

高等教育大众化日益普及,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剧增。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727万人,与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3年相比增加28万人,创历史新高,2015年后毕业生数量也持续保持在700万以上,大学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大。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具有科学正确的择业价值取向,这是就业必备的思想观念。大学生虽然生理上处于成熟期,但心理上还没有达到成熟阶段,看问题还不够全面,在择业过程中还是比较茫然,必须给予他们正确的择业引导。鉴于此,笔者进行了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调查。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主观因素加以分析,抓住症结,提出对策,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取向。

一、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的概念

价值取向属于哲学的范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认为,价值取向是人们在一定场合以一定方式采取一定行动的价值倾向[1]。毛信德教授认为,价值取向是人们按自行的价值观念对不同价值目标所作出的行为方向的选择[2]。择业价值取向又称职业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待职业的信念和态度,或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倾向,是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也可称之为择业观[3]。择业价值取向包括行业选择、地域选择和价值目标等因素,反映了主体对职业及个人需求和利益的认识水平。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是一个相对具体的概念,其特殊性体现在择业的主体上,即大学生作为主体对职业的有意识的选择和取舍。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是随历史条件、社会发展而变化。它是大学生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在处理择业过程中各种关系、矛盾和冲突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在当代社会,大学生应秉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确立其择业价值取向。

二、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呈现的现状及分析

(一)就业地域选择取向

长期以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地区多偏向于一线经济发达城市,这种趋势在当前已然转变,目前多数高校毕业生更倾向于二线城市,认为二线城市生活压力相对一线城市小些,对个人来说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只有少数毕业生选择乡镇或农村,普遍认为生活压力小,有利于个性发展,尤其是部分农学院的学生,认为自己学的专业只有在农村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可见,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再盲目追求一线城市,对地域的选择较为理智,并且注重个性发展。

(二)就业单位选择取向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进步、人们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当今大学生就业取向更倾向于企业单位。这种现状与2000年至2008年相比,择业价值取向略有变化。当时,他们崇尚行政事业单位和外企及三资企业,认为行政事业单位是“铁饭碗”。以后养老不用愁,外资和三资企业虽然存在养老问题,但是薪水高。国企、民营企业待遇低,所以受冷落。由于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企业不景气,在2008年至2013年期间,大学生非常青睐行政事业单位,择业价值取向更加“稳”。近年新的养老政策逐渐出台,事业单位的养老问题和企业一样纳入社会保险,但待遇改善不大。为了满足生活需求,大学生把目光投入企业的比例较大,尤其是国企,因为外企入门条件较高,民营企业规模小待遇差,自主创业,条件又不成熟。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受到诸多方面影响,直接影响了这一群体的思想意识,从而影响其择业价值取向。

(三)择业收入期望

大学生在择业时对月收入的期望值不尽相同。择业收入期望是复杂多样的,在现实中目前大多数毕业生能够认识到理论与实践存在差距,而实践与实战同样存在差距,认为初涉职场应该积累经验,薪水不能看得太高,开始是实践的过程,等到积累一定的技术和经验时才有在职场上竞争的资格,才能进入实战状态。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每个人都希望能够获得一份能更多、更好地满足自己生活的职业,然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职业结构的变化,当今的大学生已经对自己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很清楚,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就业难度,不再盲目追求高薪。

(四)个人择业与国家需要的选择

当前绝大多数大学生认知态度是积极的,认为国家需要大于个人需要,能够正确处理国家需要与个人选择的关系,但实际付诸行动时,却更倾向于个人发展及个人利益,为国家利益着想和为他人服务的观念所占比例偏低。

三、影响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的主观因素

(一)个人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关于价值的特殊观念系统,是人们衡量不同事物价值标准的基本看法和价值标准。个人价值观是主体在处理价值问题,尤其是普遍性价值问题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直接制约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择业价值取向是个人价值观的实践反映,为此,个人价值观对择业价值取向起导向作用。目前,社会上盛行以金论英雄,以钱论成败,“为我”意识有点过。个体的生存环境对其性格和能力影响也很大,加之这一群体知识水平相对较高,接受新事物比较快,但是他们毕竟刚踏入社会,识辨能力存在缺陷,难免形成某些消极的个人价值观,如:注重个性发展、物欲横流、利己主义、为人民服务意识差等,直接影响其确立科学积极的择业价值取向。

(二)个人择业心理

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择业心理状态,具有一定积极心态,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能力,不再盲目崇尚一线城市、高薪,不再盲目从众等。但也伴随着消极的一面,大致体现在过分注重自我发展和择业价值取向矛盾化两方面。一方面大学生过分崇尚自我发展,在择业价值取向方面体现出过分注重自我发展[4]。学生择业时更多考虑晋升机会、符合自己的特长且专业对口,学生在处理个人利益和国家、社会、集体利益的关系上“以个人需要为主”占据主要价值导向,也有部分学生认为三者之间的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另一方面是择业价值取向矛盾化。大学生在树立择业价值取向时,考虑因素太多,导致其陷入多元择业价值取向的困惑之中。在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出现知行不一的现象,导致择业价值取向矛盾化。

四、大学生确立正确择业价值取向的对策

(一)加强自我修养

首先,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国家需要高校毕业生进入城乡基层和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工作,然而现今大部分毕业生仍然优先会选择城市发达地区,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就业主张到城市。强调艰苦奋斗,根据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定制自己的择业价值取向。其次,提高专业技能。如今,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总感到刚毕业的大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存在距离,到工作岗位有点力不从心。另大多数刚走上岗位的大学毕业生担心自己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不够用,这主要是由于部分大学生抱着“混”的态度,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大学生在校必须认真学习,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及相关领域的知识,使自己能够从容面对职场挑战。

(二)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对包括自身在内的社会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是人的能动的创造力实现的结果[5]。全球化浪潮影响下,要求当代大学生不能自私自利,要面向社会,拥有一颗博大的心。在择业价值取向方面应正确认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应当按照社会的要求不断地改变自己、更新自己,将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的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作者:王振伟 李敏


    更多区域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谈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的主观因素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qyjj/144612.html

    相关专题:英语口语网站 兰州交通大学


    上一篇:中职学生德育管理工作简述
    下一篇:企业实体化管理的评估与分析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