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内实训整体缺失
《经济法》课程理论性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对于《经济法》课程而言,进行校内实习实训难度较大。对《经济法》课程实习实训重视不够;教师指导学生校内实习实训经验不足,不能很好设计实习实训内容,缺少《经济法》课程校内实习实训大纲。法庭旁听难度偏大《经济法》课程实践教学最好的模式是法庭旁听,法庭旁听让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案件,置身于现实生活之中,能够利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法律问题。但是,法庭旁听组织起来难度很大,既要事前联系当地法院,选择适合学生旁听的案件,办理学生旁听的有关手续,又要组织好学生参与旁听,注意交通安全等问题,组织起来耗时耗力,而且承担很大风险。诊所式教学运用较少“诊所式”法律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法学院兴起的一种新的法学教育方法。其特点在于仿效医学院利用诊所培养实习医生的形式,通过诊所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法律实际运用。[5]120诊所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但具有丰富的法律专业知识,而且具有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目前我国只有少数高校实施了“诊所式”法律教育,这种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非常有帮助,能够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法学很好的教学模式。
二、《经济法》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架构
1.组织学生分组制定公司章程《公司法》是《经济法》课程的主要内容,占有相当大的篇幅,而公司章程是公司法的主要内容,熟练掌握公司章程对学生将来工作意义重大,特别是设立公司。教师讲授公司法内容,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要求每组完成不同的内容,如制定有限责任公司章程、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公司成立时的股东大会纪录、董事会决议、监事会决议等,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阐述,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公司章程有关内容,并能做到举一反三,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组织学生起草合同作为经管类学生将来需要经手签订许多合同,对合同法的内容要全面掌握,把握合同法的精髓,保护自身合法权利,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合同法基本知识传授的同时,组织学生起草合同方面的实践锻炼。教师可以确定购置某项物品,提出一些要求,让学生根据合同的主要条款,起草一份完整的买卖合同,抽出部分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成果,让同学们进行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归纳总结,指出优点和存在不足,让学生掌握合同的主要条款,培养起草合同的能力。3.学生模拟进行工商登记经管类的学生将来创业、办公司、干个体都需要进行工商登记,虽然国家简化工商登记程序,但是工商登记仍需要提供一些资料,经过一些流程,特别是进行公司登记,经过复杂的工商登记程序。要求学生掌握工商登记所需要的资料和登记流程,教师在讲授法律知识同时,也要让学生掌握工商登记的具体程序,并能够操作。学生模拟工商登记程序,扮演工商登记工作人员和工商登记申请者,针对不同的工商登记类型,提供不同的资料,特别是对于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要提供完善的工商登记资料。4.组织学生模拟合伙经营目前我国高校大部分学生选择合伙创业,合伙经营涉及到资金投入、企业管理、有限合伙人、无限合伙人、合伙利润的分配、合伙债务的承担等诸多内容,法律关系比较复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对合伙经营涉及到的法律问题能够解决。教师可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学生设计合伙经营场景,可以是有限合伙,也可以是无限合伙,让学生展示合伙经营中出现的法律问题,其他同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最后进行总结。5.组织学生参与消费权利保护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消费权利时常被侵犯,他们的消费权利需要特别保护,学生在掌握消费者权利保护法基本知识的同时,更加关注对自身消费者权利的保护,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特别感兴趣。教师在讲授的同时,可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根据法律规定消费者的权利、义务,有秩序地组织学生到商场购物,让学生现场体验作为消费者所享有的知情权、人身权等,同时,让学生明确在享有法律赋予权利的同时,还要履行消费者应尽的义务,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将来走向社会利用所学法律知识进行维权,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净化市场,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利。6.组织学生进行经济仲裁和审判对于《经济法》课程,程序方面的法律规定就是经济仲裁和经济审判,经济仲裁和经济审判是为了解决经济实体法律问题而设置的程序性法律规定。这些程序性法律规定,便于学生实践操作。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后,把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准备经济仲裁,一部分准备经济审判,采用模拟法庭的形式,建立经济仲裁庭和经济审判庭,学生内部分好工,充分准备,安排好仲裁员、审判员、书记员、原告、被告、诉讼代理人等,提高庭审效果,学生在掌握法律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提高《经济法》课程实践教学成效的探索
针对目前《经济法》实践教学存在的缺失,在设计实践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探索构建实践教学新模式。1.创新案例教学,贴近教学内容首先,从教学资料上创新,组织优秀教师授课。根据教学大纲和最新教学内容,分章节编写《经济法》实践教学案例,案例既要贴近教学内容,又要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较好地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其次,对《经济法》任课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要求具有丰富的法律实务经验。再者,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要深入研读教材,根据教学内容,搜集与教材相关的教学案例或自己办理的案例在教学中使用,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贴近法律生活,开展专题辩论为避免专题辩论脱离法律内容,教师在上完某一章内容后,根据此章的知识点,进行认真梳理,确定学生辩论专题,要求学生认真准备,教师认真指导。在辩论过程中,主持人可以是教师自己担任,也可以选择素质高的学生担任,主持人要正确引导,让辩论者仅仅围绕辩论主题,使辩论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3.精心布置准备,开展模拟法庭教师要向学生系统传授程序法律知识,让学生明确法庭审理具体程序。教师在组织学生参加法庭旁听后再组织模拟法庭,这样学生对法庭审理程序有感性认识,在模拟法庭过程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教师要提前谋划模拟法庭内容,把学生分成组,选出代表扮演原告、被告、诉讼代理人、审判员、书记员等,按照布置的案例情况,做好模拟法庭庭前的准备工作。在模拟法庭审理过程中,既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要围绕审判主体,以此提高模拟法庭效果。4.突出实践教学,做好实习实训学校要建立《经济法》校内实习实训场所,编写实习实训大纲,保证实习实训任务的完成。增添部分经济法实训内容,检测学生的掌握和应用情况。[6]98《经济法》课程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加强实践技能训练,提高对学生实习实训的指导能力。5.拓展社会资源,组织法庭旁听充分利用校内外力量,组织学生参加法庭旁听。建立法制教育基地,联系当地法院,与法院开展合作。法院作为学校法制教育基地,为学生参加法庭旁听创造条件。联系当地司法局,对于典型案件可申请安排学生参加旁听。教师和学生,事先了解案件基本情况,案件涉及到的法律问题,让学生有备而去。要求学生在庭审过程中遵守法庭秩序,旁听后撰写听后感,提高法庭旁听效果。6.创新教学模式,实施诊所教学“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拓学生思维,是法律实践课教学的重要手段,应积极推广。在《经济法》授课过程中,教师要运用“诊所式”教育模式,对现实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经济法》教师要参加法律实务锻炼,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法律事例能够深入剖析、准确判断、恰当适用法律,能够给学生正确地诊断。学生要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做好法律知识储备,便于教师推广“诊所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获得角色体验及执业技巧。
作者:王琦 单位: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