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教结合”模式的内涵
1.1体育管理部门同教育管理部门之间的结合
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体”就是体育管理部门,而“教”就是教育管理部门。而“体教结合”针对的就是各级政府中涵盖的体育部门以及教育部门,使这两个部门能够进行优势上的互相补充,进而实现强强联合,将育人作为共同的目标导向,促进人才的培养[2]。两个部门共同的责任就是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其中教育部门的优势表现在文化教育以及人才资源上,而体育部门的优势表现在专业训练以及训练经验上,将两者进行充分的结合并发挥出各自的优势,不仅能够使学校的体育教育得到推进与普及,对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择与培养来说,也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1.2体育运动同学校之间的结合
在这一理解下,“体”值得就是体育运动,而“教”指的就是各种类型的教育机构,换而言之就是学校。很长时间以来,体育同教育之间就是不可分割的,并且其间的联系也是十分紧密的,在教育过程中,体育一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与手段,能够对人的持续性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在教育体系中纳入体育人才的培养,能够实现体育与教育的充分融合,不仅能够帮助体育人才将文化水平、文化素质以及专业的理论水平提升,帮助其在优异体育成绩的获取上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还能提供充足的养料以实现运动员的持续性发展。
1.3运动员训练同文化教育之间的结合
在此,“体”指的就是运动训练,而“教”指的就是文化教育[3]。应当认识到,运动员不仅要接受运动上的训练,与此同时还应接受来自文化方面的教育,因为对于运动员的培养来说,无论是运动训练还是文化教育都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一些相关资料的研究,不难发现,运动员在体能方面受到开发的程度以及掌握相关技术的程度同其接受的文化素质高低有着直接的关联,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质水平,才能在体能方面获得更加充分的挖掘,也就会使运动水平在很快的时间内得以提升,最终提升体育竞技的成绩。
1.4奥运精神同学校人文精神之间的结合
学生是学校在管理上的对象,而学校最为根本的职能就是培养人才,使学生养成努力、拼搏的精神与勇于创新、敢于竞争的优良品质。而奥运精神可以理解为体育的灵魂,每个体育运动员的方向与目标就是“更快、更高、更强”,同时还有竞技过程中不畏强手,敢于斗争与胜利的精神[4]。体育同教育之间的结合,不仅仅是表现在为运动员提供了一个接受正式教育的契机,令运动员能够进入到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中,对更多的知识进行学习,对敢于竞争的品质有一个更好的体会;还能够使普通的学生对体育运动中不畏强手的精神获得更深的体会,并且将这种精神在学习以及未来的工作中进行更好地应用,进而将自身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将“体教结合”理解为奥运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是为了设计出更好的人才培养体系,不仅注重科学的发展,还要注重“以人为本”,进而培养出更高水平的体育竞技人才,将不适合的运动员加以淘汰,为我国体育竞技事业提供优秀的后备力量。
2当前艺术体操在人才培养上的现状
2.1后备人才数量不充足
当前,我国在艺术体操项目方面的人才培养数量仍旧相对较少,使得该项目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5]。由于没有充足的后备人才,使得艺术体操人才的选拔与输送出现了困难。此外,我国仅有很少的省市开展了艺术体操项目的培训,并且少有青少年会愿意参加艺术体操项目的训练,也就使得艺术体操项目后备人才数量不充足的现状,同时也成为了我国艺术体操项目发展受到制约的主要问题之一。
2.2训练与学习之间存在矛盾
对于艺术体操项目而言,是属于“早龄化”运行项目之一,学习该体育项目的运动员都需要从很小的年龄开始。而这个阶段又恰恰是接受基础教育最为关键的阶段,处于这个年龄层级的青少年不仅仅是运动训练中的启蒙时期,也是智力开发的一个关键时期。对此,很多家长会因为重视学生对文化课程方面的学习,而持有不赞同孩子进行艺术体操训练的态度。
2.3训练上缺乏科学性
当前存在训练上使用一些较不科学的方法,导致艺术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在数量乃至质量上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在进行选材时,没有充足的科学指标以及技术应用,就会引起选材不当甚至是人才浪费的麻烦与问题;在而在训练的过程中,不能科学地运用指导方法与指导手段,不仅不会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6],还有可能会出现过度疲劳甚至是出现损伤的情况。当前,我国在艺术体操人才的培养上,尚且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训练大纲,也就导致了没有统一的要求来规划训练的目标与进度,那么在各个训练阶段也就缺少了宏观的调控。
2.4教练员缺乏较高的综合素质
当前,我国艺术体操教练员的队伍中仍旧存在一些同体育项目发展不利的问题,存在部分教练员对眼前的利益过于注重,在指导运动员的过程中没有表现出较强的敬业精神,对运动员在基本技能水平上的培训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仅仅是以比赛项目为中心进行突击性的强化训练,进而形成了一种拔苗助长以及急功近利的现状,致使艺术体操后备运动员不能掌握扎实的基础训练功底。此外,由于后备人才在年龄上都比较小,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使其进行强度过大的运动,极易在训练的过程中产生运动性的损伤,导致运动员面对训练产生一种抵触的心理。
3艺术体操人才培养中“体教结合”模式合理应用措施
目前,国家教育局、国家体育总局以及相关的一些学者已经对“体教结合”这种人才培养的模式予以足够肯定[7]。想要使“体教结合”模式在艺术体操人才培养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就应当对“体教结合”这条道路秉承一个坚定的决心,还要使体教两家能够在互相之间进行积极的配合,使该培养模式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3.1转变旧观念并提高认识
应当对体育系统转变以往老旧的观念,不能仅仅依赖于对运动员生物潜能的挖掘来实现运动员提升竞技水平的培养,而是应当对运动员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心理疏导能力等各种综合素质能力进行相应的培养与提升,进而来促进其体育竞技能力的提升,还要对其在文化教育上加强培养,确切地认识到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背后学校发挥出的重要作用。此外,学校方面也应当对“体教结合”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当同体育系统进行合作时,不仅要秉承以往在人才培养上的思路,对运动员进行教育学以及心理学上的合理指引,还应当积极向体育系统寻求一些资源方面的支持,进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3.2将首要目标放在“智能型”人才的培养上
对于体育部门而言,应该对竞技人才的培养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应当认清培养的对象是“人”,而不是为国家竞技获取胜利的机器[8],因而应当对运动员的利益进行周全的考虑,将目标放在“育人”上,对运动员人才培养过程中教育的地位引起足够的重视,采用科学的训练方式将训练的实际效益提升。首先,教育部门需要做的就是将运动员在学生的角度上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并且真正将其作为培养的对象来看待,对其学习、训练乃至生活,应当予以足够的关爱,同时还应当辅助其进行未来的规划。在集训期间,体操运动员会在训练与学习上产生较大的冲突,存在没办法继续按正常时间学习的情况。对此,教师应当在其集训空闲时间或者是集训后,对其采取补课的措施,使之在集训中落下的大量教学知识能够得到及时的补充。这样一来,艺术体操运动员不仅能够将项目的成绩提升,同时还能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最终成为一个综合素质较强的全面型人才。
3.3在人才培养上对连贯性加以注重
应当保证艺术体操运动员在训练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连贯性,对其在各个教育阶段之间的合理衔接予以重视[9]。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一些有潜力的艺术体操运动员便会进行到更高的年级进行学习,而对于那些在训练方面仅有较小的潜能或者是技能水平比较低的那些艺术体操运动员,应当向教育系统进行及时的分流,使其能够把自己的精力更多地放在学习方面,这样一来,在其他方面展现出了更好的成绩,便也能够实现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其中水平较高的运动员可以输送到省或者市进行更高形式的比赛,除此之外,学校还需要同职业俱乐部之间加强衔接,帮助一些艺术体操运动员能够在必要阶段的教育学习完成之后,顺利地进入到俱乐部中,对艺术体操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令其运动生涯能够得以持续。
4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国际上在艺术体操比赛中的竞争日趋激烈,而艺术体操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同艺术体操项目的发展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我国在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下,应用了“体教结合”的模式,旨在提升艺术体操人才建设的进程。自从这个模式启动以来,便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阶段性的成果。想要将“体教结合”模式更好地应用到艺术体操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当转变旧观念并提高认识,将首要目标放在“智能型”人才的培养上,同时在人才培养上对连贯性加以注重,进而使这项在教育资源、体育资源的整合过程中实施的重要举措能够充分地发挥作用。
作者:谭实 杨桦 单位:长沙学院体育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