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 >

教育的科学发展

1现阶段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1.1教育不公现象更加突出社会不公平在教育中的直接体现是受教育的机会不平等。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差,教师学历和经验与城市教师差距明显。城市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差别不大。父母为领导的、家庭富裕的受教育机会明显要高于普通人。1.2教育功利化严重“升学率”是所有学校的目标,忽视了教育的本质。为了这个目标,幼儿园的孩子开始小学化,小学中学化。学校开设课程围绕考试设置,在一些学校有的课比如历史、地理等课只发书不开课。老师在课堂讲的越来越少,直接做题,学生不会做,会被要求回家补课,甚至个别学习稍微差的学生,会被认为有精神问题,不让参与考试,这是帕影响教师的考核成绩。

2教育的核心是“育人”

教育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文化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系统论告诉我们:一种具有有机联系的要素组成的组织系统,通过组成系统的各元素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统对元素的作用,将发生从要素的量的组合到系统整体的质的飞跃。教育有自身的规律,通过教育,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提升品德等。对于教育来讲,以人为本就是在教育目的上要把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育过程中要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服务于人。教育是人的事业,是培育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哪一个领域像教育这样与人紧密相联。我国几千年的教育长河中,都非常重视德育,认为教育是提高人的修养的过程。教育的核心在于“育人”,这是不能偏离的。而现实是,学校受社会功利思想的影响,不再是宁静的沃土。学校的德育教育多是管理学生,对学生身心的培养很少。每天长时间的作业,经常性的考试,连小学一年级学生都天天考试。这样的学校让学生有多少兴趣呢?前不久发生的学生砍伤教师事件,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除了学生自身因素,教师和学校也应有原因。升学非常重要没有错误,但不能把升学率当做唯一追求的目标。为了升学率,学校可以不择手段抢生源;可以采用军事化管理;甚至可以组织学生作弊等等乱现,这些都脱离了教育的本质。教育成人化倾向也令人担忧。小学阶段,老师安排家长代写讲话稿、代写板报、代安排活动、代参加劳动等等现象。这些是培养孩子吗?教育是有一定过程的,拔苗助长的方法不可取。学生学习知识,有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教授知识,应引导学生的兴趣,“题海”方法对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培养是扼杀,应该改革。学生的身心安全也是要考虑的。在校期间,很多学校没有食堂,学生就近在“小饭桌”用午餐,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学校有食堂的,饭菜可口的也不是很多。除了饮食安全还有人身安全,学校周边没有交警指挥的现象也很普遍。还有校车的安全等,这些也应是教育系统内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饱含人文精神的教育,时刻把学生的身心发展放在第一位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招生可以舞弊,不用学习也能毕业,得给老师送礼才能当干部,坐前排等等,我们让孩子跟老师学什么呢?教育的改革必须把“育人”作为教育的核心,底线是不能突破的。既有孔子教育思想的延续,又有国外教育的示范,我们的教育之路不能与之相违背,全世界的教育都是把“育人”放在中心位置,这是本质,是必须要遵循的。这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以人为本也是呼应的。现在学校都讲“生本教育”。我理解,应该就是把“育人”放在首位,教师应关心的成长。现实上,很多学校强调学生自学,甚至在小学一二年级,也要求家长领学生先自学,这种教育方式,我不太理解,家长交孩子了,还要老师做什么?学生先自学,找问题,老师再讲,这种方法是不错。但低年级学生适用吗?笔者认为,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为主不应该被弱化,特别是低年级。

3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公正公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则是社会公平的基础。社会公平在教育中的体现,即人们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是平等的。在我国,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不是公平的,城乡之间、校级之间、班级之间都是不平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往远看,教育在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有历史因素;从近些年看,政府在政策上支持一部分地区、一部分学校优先发展也是原因所在。当然,我们看到最近几年,政府也想了一些办法,推进教育公平。如在义务教育阶段划分学区,就近入学、阳光分班、以重点学校为主组建教育集团、城乡间教师交流、免费师范生定向服务基层等措施。但我们也看到了高价的学区房和高额的择校费共同存在。在分班时,也有按家长身份分班的现象,为这样特殊班级配备最好的教师资源,这种现象也是有的。所以,要做到教育公平首先应树立教育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等级观念是封建的糟粕,但在权本位的年代里,不但没消失,反而越演越厉。让权力在阳光之下,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打击腐败,在教育方面也很重要。另一方面,政策推行得先征求民意,得检查贯彻效果。就近入学是好事,以前很长时间也是这么做的。但那时教育资源特别是师资水平还大体相当。现在不同了,生源涌向重点学校,师资涌向重点学校。这种情况下,再就近入学,家附近是薄弱学校,家长买不起学区房,交不起择校费,就只能上社会上普遍认为不好的学校了,这是体现公平了吗?由于学校实力差距太大,虽按一定区域组建教育集团,但集团内部学校之间的差异也很大的。因此,我认为就近入学的前提应是学校间差距不太才能实行这样的政策。消除差距一要看硬件设施是否一样,二看师资水平是否相近。硬件问题,公立学校需要政府投入。我们看到现在学校的建设进行很慢,很大程度上是资金问题,是政府办教育的态度问题。师资力量问题,我建议应下放权力,取消省属、市属校,所有小学和初中全部放到县级教育局管辖,取消重点校。然后教育局对管辖内所有教师每隔几年进行一次业务水平大考试,按成绩平均分配到每个学校,所有级别教师工资应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就近入学。学校分班时所有家长应到校监督阳光分班。还有免费师范生已经有很多毕业生了,但我们看到很多毕业生都留在县城,而且在高中也不少。很显然,教育主管部门的功利思想在做怪,这违背了当时确定免费师范生制度的初衷。中国农村的基础教育总体还比较落后,农民子弟不能接受好的教育,学习的内容严重与社会实际脱离,教师的水平比较低,保证学校基本运转的硬件设施有的也不能完全到位。多少年来,农民朋友为国家解放和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们不能让下一代还在牺牲。政府应重视农村教育事业,舍得投入,别让“再穷不能穷教育”永远停留在讲话中。农村学校硬件设施必须跟上,教育经费应向农村倾斜。学生离学校的距离,学生的安全,校车的舒适和安全都必须考虑在内。在师资水平方面,应先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安排城市优秀教师去农村教书。政府可规定,教师不去农村学校任教三年,不准评中级职称;任中级职称后,想评上一级,再去农村任教三年;以此类推。对校长而言,城乡学校间轮换应是常态。政府也可鼓励更多的具有教师资格的志愿者去农村教书,农村的教师定期轮换在城市学校任教。

4教育要遵循内在的规律

教育与人类社会应该是一起发展的,教育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与政治、经济、文化有着明显的联系。但教育自身也是有内在规律的,我们也需要尊循。当前,教育行政化倾向日益突出,这显然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还记得一代大师钱学森的拷问吧,什么时候我们能给出答案呢,这是教育界乃至政府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政府领导和支持教育发展是必须的,但也要讲规律的。政府首先要保证承诺的投入。近年来,我们对教育的投入总体上有了很大的增加,但是大部分是用于人头费、用于城市、用于高等教育。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直到2012年才勉强达到规定的4%,在我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今天,这是不应该的。还有,政府应保障教师工资的按时发放,不低于公务员待遇,不应只停留在文件上,关键在执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逐渐消学校校长的级别,这是对的,笔者认为应马上执行,而不是逐渐。级别应是行政官员特有的,校长不应是行政官员。政府任命的校长,前提是校长应具备教师资格,从事过基层教学工作,至少应五年以上,说白了,校长应该懂教育。任命新校长前,应征集教师的意见。校长治理学校应依法不受上级干涉。校长要科学治校,应设立有基层教师代表参加的校务会,学校一切大事应校务会通过。当然,政府对校长应进行财务审计,确保廉洁。评价学校校长或教师业绩,不能把升学率作为唯一要求,要把“育人”当做重要指标。教育的发展和高考指挥棒不无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取消文理分科是明智之举。文理分科,大大削弱了文科的水平。很多学生是理科学不下了,去学习文科,学习文科不是出于兴趣、热爱,而是无奈的选择。一个不重视社会科学的国家,一个文科学生没有地位的国家,是不可能在科学决策方面取得真正成就的。其实,学生的很多才能是在上大学以后才开始表现出来的,如钱伟长是大学二年级开始从文科转向理科发展的。过早的分科,可能让我们损失了一大批真正的自然科学家和真正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大师。上大学不考试在我国现体制下会带来更大的不公平,所以改革高考考法应是重点要研究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应该说找准了方向。高考录取不能只看成绩,要把学生的德育素质作为重要的考察依据。现阶段,我国实施的重点大学自主招生的办法,我认为很好,应向所有高校推广,但必须阳光。录取结果应全部公示,接受群众监督。高考可以考虑分两次进行,建议每年四月和六月各进行一次。第一次考试没有被录取或不满意的考生可以参加第二次考试。高考录取应取消一本、二本和三本、高职之分,所有学校同时录取。高考应取消所有加分政策,所有考生平等参加高考。艺术、体育类专业录取应单独进行。高校录取特长生应公示,特长生不应包括艺术类和体育类考生。高校应禁止艺术类和体育类考生入学后转入普通专业学习。教育的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育人”放在核心位置,遵循教育规律,公平、可持续的发展。基础教育发展了,才可以提高全民的素质,才能为以后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提供前提,以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作者:黄振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思政部


    更多区域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教育的科学发展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qyjj/139805.html

    相关专题:儿科论文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投稿


    上一篇:数控铣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分析
    下一篇: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电工电子教学的应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