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这是一直以来流传于中学生语文学习活动中的一句口头禅,尤其是文言文,学有余力者,兴味盎然;学习困难者,望而生畏。如何在当前打造高效语文课堂中搞好文言文教学呢?笔者认为,尤其要在初始阶段,做好两项工作,一是激发兴趣,二是创新教法。
一、导入激趣
“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大的障碍是因其枯燥、难学而缺乏兴趣。因此,解决“怕文言文”的关键是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激趣就要从课堂导入做起。精心导入,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弥漫到整个课堂学习中。除常规导入法外,下面介绍几种较有特色的文言文教学导入方法。
(一)表演导入法
表演导入法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又能消除学生的“文言恐惧症”。如教《口技》一课,可以先让学生模拟各种鸟或一些动物的叫声,学生大都跃跃欲试,而且模仿得惟妙惟肖。在此基础上点出口技表演是一门艺术,自古有之,但古人口技表演艺术如何呢?由此导入,既适应了初中生好动而又好表现自己的特点,又调动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故事导入法
如《狼》是一篇文言短篇小说,情节曲折惊险。上课时,可先将课文改编为一则白话小故事,用急、缓、高、低曲折多变的音调讲给学生听,当讲到“骨已尽而两狼并驱如故”时,再设疑:屠户的命运到底如何呢?学生急于知道屠户的命运,此时再讲课文,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也可用一些课外故事导入,同样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声像导入法
语言流畅、节奏鲜明、充满激情的朗读,能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激情;色彩绚丽、形象逼真、瑰丽动人的画面,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二者的紧密结合更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如《小石潭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山水游记,教学时,先让学生看多媒体画面,听视频朗读。这样能深深地感染学生,震撼学生的心灵。画面与声音的组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把学生带入课文描绘的情境之中,沉浸在美的氛围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四)诗句导入法
诗的语言凝练、形象丰满、意境深远,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诗句导入,既能把旧知、新知有效地联系起来,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如学习《世说新语两则•咏雪》一文时,笔者这样设计导入语:“雪花,是一种美好的自然现象,轻盈、洁白的雪花往往能引发人无限的遐想。古今文人墨客有许多吟咏雪花的妙文佳句,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等,更有古代一位小女孩,在与兄弟姊妹比试才华时,咏出了一句千古传诵的咏雪佳句。今天,我们学习出自《世说新语》的《咏雪》一文,看看小主人公是怎样咏雪的,大家也不妨用自己的生花妙笔试着写一写,与古代女神童一较高下。”
二、教法创新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被大量字、词、句的译解充斥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被大量枯燥乏味的文言知识、陈旧死板的教法所抑制,因此文言文教学在夯实文言基础知识的同时,不妨在教法上进行创新,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课本剧表演法
初中教材中文言文大多是写人、记事的文章,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有一定的可改编性。因此,不妨引导学生将一些文言文改编成白话文的剧本,然后再在课堂上表演。如《孙权劝学》,可先让学生小组内模拟表演课本中的故事情节,然后选出几组善于表演的学生分别搭配表演课文中孙权与吕蒙劝学、鲁肃与吕蒙论议的故事情节,最后由学生评分推选出最佳表演组。一般说来,课本剧的表演,比较浅显的文言文可以放在字词讲解前,或者取消字词讲解这一环节,比较难懂的文言文适宜放在字词讲解后,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故事情节。
(二)“小老师”形式
这种形式就是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互换角色,让老师走下讲台,学生走上讲台。这种角色互换的做法使学生感到新奇,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教师可以在课前指定某一学生充任“小老师”,也可以让学生“毛遂自荐”。要求“小老师”设计好教学过程,准备好有关资料。如果教师在“小老师”上课时,完全由教师身份转变为“学生”身份,也坐在下面参加学生组织的教学活动,回答“小老师”提出的问题,那么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方式,适合于一些浅显文言文的教学。
(三)演讲赛
演讲赛可分两种:即兴演讲和备稿演讲。教师应注意演讲稿的题目应与课文有关。教师可以视教学需要决定是否把演讲题目提前告诉学生。如《寓言四则》中《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等课文都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与现实联系起来进行演讲。把演讲这种形式与文言文教学结合起来,达到听、说、读、写多种训练的效果。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精心导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创新教法,改变了课堂教学的沉闷现状,使高效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构建落到实处。
作者:张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