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走在世界前沿的学科,作为一名艺术设计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学习和收集来自于与艺术相关的各行业信息资料和知识,将有用的相关知识添加到教学中,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有效地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创新,不断细化或更新课程的主题方向,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在教学方式上要尽量多样化,对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及自主性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自身思维的变通性、灵活性以及发散性有很大的锻炼和提高,充分开发学生自身的创造潜力,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艺术设计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启发学生自主的感知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启发学生多向性的思考模式,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创新的思维领域中,更多地去思考设计主题的创新形式和表达方式。
一、加强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当学生对艺术设计课题有了初步了解并产生最初想法或方案后,教师应组织学生交流,并且教师应当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只有和学生深入交流,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以达到更好的沟通,然后建立起在教学上的相通性。在课堂上,要多用鼓励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艺术潜质,我们要寻找每位同学的闪光点,活跃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多思考,不怕想法怪诞,要敢于想象,调动学生设计创造的积极性。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运用成功作品来讲解专业理论知识,为学生创造轻松、平等、自由的学习环境,对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特观察角度的学生的作品,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对发生的问题加以引导,肯定性的评价方式能让学生有成功感,激励学生在不断地思考和实践中,获取设计经验,逐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在社交网络日新月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没有障碍,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也更加简单容易,教师的执教态度,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热情;网络信息交流,可以消除学生心理上与老师交流的压力,这种亲密性的教学交流,能够制造出轻松和热烈的学习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作业主题讨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再让同学自己提问,互相讨论,围绕设计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讨论可以跨越课堂内容,向多方向性发展,这也是一种激发起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这种给予学生自由和尊重学生想法的艺术创作训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得体验、感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二、因材施教
现在的艺术类学生,大部分是通过艺术类考试进入大学的,尽管如此,学生的绘画能力水平也存在差异性,我们现在的艺术类课程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教学目标,很多的课程中都加大了创意思维表现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实行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同学的创作,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训练。创意思维的课程设置,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够根据不同手段,达到创作作品的效果。不单纯地以绘画能力来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这样可以把水平高低不同的学生拉到同一水平线上,这样也给刚进入高校的学生减低心理压力。因为,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不同,所以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作品结果做单独分析和讲解,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率,加强教学经验交流。引导学生在他所创作学习的道路上,往更深方向上去实践,介绍他们借鉴和学习在造型方向上的杰出的作品或者类似的艺术风格。另外,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与一些相关赛事相结合,使其创作更有针对性。同时开阔学生视野,让他们感受艺术设计的实际应用价值,把知识技能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艺术设计专业素养。因材施教对教师的要求也更多,教师必须在授课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对各个学生的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做好对各个学生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和五花八门的表现方式的指导工作。学生的作品形态各异,同一个主题下使用的材料和工具也有很大的差别,教师要根据作品进行不同的指导和讲授,既要把握好“度”,让学生的创意性发挥是积极健康向上的,还不能限制太多,把学生的创意框起来,所以在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中,“因材施教”是特别重要的授课方式。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融合了艺术和科学,应当是走在时代前沿的,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创造性思维、文化素养和正确的审美观,并熟练掌握各项专业技能。艺术设计基础教育应当把艺术审美价值和科学实用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跟随时代变化,大胆开拓教学方法,拓展教学思想,创立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这样才能使中国的设计艺术教育及设计尽快接近世界水平,进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体系。
作者:时中奇 杨尹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