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分析
摘要:随着企业对ERP平台的广泛使用,内部审计作为当代企业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给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面对企业ERP系统使用的这种新常态,企业必须重视内部审计的创新与建设,更好的防范和应对新风险,发挥好内部审计的效用以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ERP;内部审计风险;风险防范
面对日益常态化的企业ERP平台的使用,内部审计信息化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一项重大变革,同时也是现代企业发展潮流的一个必然趋势。所谓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就是指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应用,采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来实现内部审计的信息化操作,以高效率达到内部审计的效用。而审计风险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在企业ERP平台下,影响审计目标实现的因素更是复杂多变,这也使得内部审计风险变得更为复杂和多样化。
一、内部审计风险划分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分类多种多样,在企业ERP平台下更是如此,有信息化技术催生的内部审计风险,如内审人员素质的风险、信息系统稳定性及数据保存的风险等;也有新的内部审计制度方法带来的审计风险,如因为内审主观性较强使得信息化抽取的数据异常或者不具备代表性而产生的审计风险,最简单的实例就是对企业应收账款的函证调查,实务中常常存在将应收款项放在预付款项中核算的情况,这就使得审计信息不准确。文章将企业的内部审计风险分为客观风险和主管风险两大类:1.客观风险。1.1信息化硬件风险:硬件配置水平要根据企业的规模、盈利水平、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等多方面条件决定,这就使得容易出现硬件配置水平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情形。1.2信息化软件风险:软件设计存在漏洞,易受外者攻击,信息保密性不强;与企业信息系统其他子系统不兼容,如财务系统、销售系统等数据对内部审计的执行起着关键性作用,但是由于每个子系统的开发其侧重点有所不同,差异化就容易导致软件的不兼容,给内部审计信息化带来诸多麻烦;再有,系统设计的技术人员往往不是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系统可能就会存在专业上的缺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工作记录的存在不可查询,这也是内部审计信息化不可避免的风险点之一。1.3法律法规风险:在我国,针对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实施条例、《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工作内部审计准则》等构成,其强制力都较弱,对企业及内部审计人员的约束力都不强,面对企业广泛使用ERP平台的现状下的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更是如此。2.主观风险。2.1内部审计制度方法风险:信息化条件下企业传统的内部审计制度和方法恐怕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用,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与内部审计制度的创新建设的滞后性存在着严重的矛盾,面对企业信息化,内部审计制度和方法还存在诸多漏洞,例如,企业财务系统中要求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内部审计从电子数据成眠很难分辨真伪。2.2内部审计人员风险:我国目前的审计人员主要来自审计、财务、会计等专业,人员结构相对单一,对计算机操作水平、信息化系统运用能力参差不齐,对风险管控、公司治理的知识相对薄弱,很难使内部审计信息化发挥应有的效用;其次,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受干扰程度远大于外部审计,内审人员的道德及专业素养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颇大。
二、基于企业ERP平台下内部审计风险的应对的思考
1.应对客观风险的思考。1.1整合企业资源,在企业ERP平台基础之上,建立内部审计门户,将各部门信息整合利用,实现信息在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对接和共享,集成化信息系统不仅能满足各不同职能部门对工作的需求,也使得内部审计工作更为有效的开展,已达到不同部门工作协调开展,让企业资源配置达到更优的状态,从而创造企业价值最大化。1.2国家及相关部门应该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和新的企业管理方式和方法制定和完善审计信息化的相关法律及准则,采取更有强制力的法律手段进一步规范内部审计及其相关活动。1.3面对企业各具特色的ERP系统,内部审计部门需要选择家当的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针对企业运营和管理的特色,科学的选取适当的内部审计方式方法,基于信息化操作开展灵活多变的审计方式,将内部审计的效用最大化。在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中,建立一个规范的内部审计程序,进行有效的程序规划,确保内部审计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有效追溯源头,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1.4作为企业领导层,应该对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的有所认识,意识到内部审计会影响到企业的运营效率和长远发展,使得企业管理层在建设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的时选择适合本企业的规模、盈利水平的硬件设施,立足长远,不畏眼前得失。2.应对主观风险的思考。2.1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监督和控制要从源头抓起。首先,安排审计、财务等专业人员与计算机技术人员、信息化技术人员一同参与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网络的建设,从审计专业化角度对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的每一个程序的设计进行监督和检查。源头处监督系统设计,参与程序设计,完成后检测系统风险及漏洞,最后制定相应方案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2.2积极开展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职业技能即计算机操作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建立适当的奖惩机制,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较好的工作胜任能力、才能在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及时实现人机互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对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企业需求。同时,应该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以史为鉴,警钟长鸣。2.3增强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经营者和股东目的不一致的情况十分常见,内部审计人员往往会因为切身利益关系而倾向有经营者,使内部审计流于形式,不能切实反应企业问题所在。在内部审计信息系统下,可以使审计信息在企业内部公开透明,接受经营者和股东的共同监督检查,独立于经营者的单手管控。经营者要树立正确的内部审计价值观,立足企业长远发展;股东要监督内部审计部门是否切实反应企业存在的问题。同时,内部审计信息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直达董事会,增强企业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从而使得各部门积极主动配合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结语
在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今天,ERP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发展势头显而易见,那么,对于企业内部审计而言,基于企业ERP系统平台的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既是大势所趋也是企业适应新环境下的必要步骤。因此,在内部审计对企业经营管理、投资决策、利益权衡日益重要的今天,当代企业要想立足长远发展,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以此增强自身优势,应对新的挑战和机遇。
参考文献:
[1]周兆军、王勋杰.基于ERP平台的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5.11(下).
[2]曹培祥、张清、鲁林冲、王岳安.基于信息化系统的内部审计风险及对策探讨.[J].通讯世界.2015.12(下).
[3]刘阳、周秀章.防范内部审计风险的探讨.[J].中国工会财会.2015.4.
作者:姜茜茜 单位:重庆理工大学
第二篇: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应用
摘要:结合中国石化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内部审计的实践,介绍了先进、典型的信息技术应用经验,为其他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内部审计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信息技术;内部审计;技术应用
引言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导力量。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企业中不仅是财务系统实现了信息化,而且生产经营、采购、销售、人力资源等也相继实现了信息化。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和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企业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发生改变,内部审计的内容、手段、方法等基本要素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结合中国石化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就企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内部审计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中国石化作为世界500强中位列第五的特大型企业集团,信息化工作走在全国企业的前列。中国石化内部审计部门面对日益复杂的内部审计信息化环境,积极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1ERP辅助审计信息系统(AIS)的开发和应用
随着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于一身的ERP系统上线运行,中国石化内审部门及时跟进,与相关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了中国石化ERP环境下的辅助审计信息系统(SinopecAuditInformationSystem,简称AIS)。AIS系统是以SAPR/3系统为平台,按照内部审计的需求和常用方法开发的一组程序,它实际上属于嵌入式审计模块,是构成企业ERP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该系统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具有实时穿透查询、对比、汇总和分析功能,在国内首次实现了企业ERP环境下内部审计的实时监控、联网审计。
2审计信息集成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为实现审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中国石化内审部门开发建设了审计信息集成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B/S结构方式(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只要具备网络条件即可通过浏览器登录系统进行操作。该系统是审计人员的作业平台,审计人员的工作底稿、审计日记等均在系统中录入,各种审计证据也通过系统上载;该系统是项目管理系统,系统固化了审计项目从项目组组成、审前调查到现场实施、项目归档共十个环节,实现了审计业务的全流程贯通;该系统是业务支持系统,包括审计对象库、审计机构及人员库、法律法规库、文档模版库等;该系统是审计办公管理系统,包括审计计划管理、通知公告、统计报表、人员管理、材料传递等;该系统是审计门户系统,包括图片新闻、工作动态、审计公告、经验交流等。审计信息集成管理系统促进了流程标准化,实现了文书模版化,推动了依据规范化。
3ERP环境下的审计抽样系统的应用
为提高审计抽样的科学化、规范化,中国石化内审部门于2012年开发应用了审计抽样系统,并嵌入AIS系统中。该系统提供了确定样本总体、重要性标准、样本量、抽样方法等样本设计功能,使得抽样过程更加科学;提供了随机数表选样、随机选样、系统选样、判断选样,使得抽样方法更加科学。
4利用审计预警系统、ERP监控手段实行在线实时审计
为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远程、在线、实时审计的能力,切实做到审计关口前移,中国石化内审部门于近期开发投用了审计智能预警系统,并集成到审计信息集成管理系统中。该系统主要包括自动预警、自助预警、查询分析、闭环管理和预警结果分析等五项功能。对预警系统发现的疑点问题,审计部门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如果属于一般风险,则及时反馈给相关业务部门进行核实、整改,并将整改落实情况纳入系统的闭环管理库中;如果属于重大或重要风险,则通过审计立项实施专项审计程序。
5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工程项目审计
一是利用专业的工程造价软件进行工程造价审计,二是利用各种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项目管理审计。中国石化内审部门工程造价审计主要使用成熟的市场软件如“神机妙算工程造价”软件等,审计人员可以规范、准确地套用各行业、各地方的定额或计价规范,使得审计结果更加客观、准确,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保证了审计质量。内审部门还充分利用各种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的审计监督,如企业办公OA系统、ERP系统中的PS、PM等模块、电子商务系统、业务公开系统、合同管理信息系统、资金集中管理系统等。总之,内审部门利用企业已经投用的各种信息系统,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尤其是敏感环节进行事中(在建跟踪审计)和事后(竣工决算审计)审计监督,确保项目管理全过程符合内控制度的要求。
6构建审计信息化平台,初步实现
内部审计信息化“十一五”以来,中国石化内审部门大力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根据中国石化审计业务特点,量身定制,着力构建了一个以“联网审计+实时监控+审计管理”为一体的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该平台主要由三大区域组成:一是联网审计区,主要是基于ERP系统的AIS系统,实现对ERP系统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数据进行联网在线审计。此外,对公司其他一些重要的信息管理系统如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管理系统、资金集中管理系统等,内审人员都具有查询权限,都可以实行联网在线审计;二是实时监控区,包括嵌入审计信息集成管理系统的智能预警系统和ERP实时监控系统,前者监控预警的对象除了ERP系统外,还包括零管、电子商务、物装BW、合同管理等系统的业务数据,后者主要是针对ERP系统运行管理方面的监控;三是审计管理区,包括审计信息集成管理系统和工程审计作业系统,前者包括审计作业平台、项目管理系统、业务支持系统以及审计办公系统等。信息技术在发展,内部审计的职能又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各类企业可以借鉴中国石化审计信息化发展的成果,利用上述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审计方法,切实做到审计关口前移,达到对企业生产经营各类风险的及时预警和有效防范,增加企业价值服务。
作者:焦陆晋 单位:中国石化管道储运有限公司审计处
第三篇: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对风险的预测和监控。本文主要基于内部控制等同于风险管理,以及COSO发布的风险管理框架中的八要素来设计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管理评价体系,并以2015年度沪市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为基础,研究内部审计质量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发现,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越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就越高。同时发现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客观能力以及内部审计部门规模对风险管理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审计质量;内部控制
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随时都会遇到激烈的竞争以及复杂的环境,再加上一些企业内部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这样就使得企业面临着各种内部和外部风险。而企业的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相比来看,内部风险会更容易被识别和管理。并且,内部风险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来达到分散和控制。因此,企业通常会采用内部控制来达到降低企业风险的目的。内部控制环境通常是指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的各种因素,其各种因素主要表现在监督职能上面,而内部审计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进行监督。因此,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相关性分析具有了理论意义。并且,在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中的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中谈到,内部审计中的一个核心是“风险评估”。而且,企业为了有效地管理风险取决于企业对风险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评价。而内部审计质量恰恰能反映工作的监督与评价。但在这方面,我国对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之间关系以及内部审计影响风险管理传导机制的研究还尚未完善。深入研究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相关性以及内部审计是如何影响风险管理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设计变量
风险管理能否得到有效实施,最重要的是通过财务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等一系列内部审计的严格执行。因此提出假设: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条件下,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越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越好。
1.1内部审计质量及其度量
一般来说,内部审计质量与内部审计师的专业素质呈正相关关系。并且,对内部审计的投入加大,使得监督能力、控制能力以及评价水平提高,最明显表现在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规模上,从而影响内部审计质量。根据资料的梳理,本文借鉴郑伟等(2014)对内部审计质量的研究思路。故拟采取以下三个要素作为解释变量,并通过赋值法来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度量。1.1.1内部审计师的专业能力内部审计师的专业能力决定了是否能够充分行使监督作用。根据我国内部审计相关制度,可以选择公司是否披露内部审计制度作为判断标准。因此,本文选择内部审计师的专业能力由Profession代替,并用赋值0或1的方法来进行度量。如果上市公司披露了有关内部审计的信息,Profession就赋值为1,否则为0。1.1.2内部审计师的客观能力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更高的层级,那么内部审计质量也更好。因此,本文用Authority表示内部审计的客观性。如果内部审计部门由董事会直接管辖,则Authority赋值为2;如果由监事会直接管辖,则赋值为1;除此之外,则赋值为0。1.1.3内部审计部门的规模内部审计部门的规模主要表现在人员的数量上面,而人员越多,监控的能力就会越高。不过,由于企业的公开信息还是有限的,本文根据人员数量来反映组织的规模。因此,本文的部门规模用Scale来表示。并根据对比标准部门人数来进行赋值,即标准部门人数为10~15人。如果部门人数高于标准人数则赋值为2,如果在标准人数之间则赋值为1,如果低于标准人数则赋值为0。通过对上面三种因素的赋值后,把其汇总得到综合的内部审计质量,本文用Aquality来表示内部审计质量其变量,该变量取值于在0到5之间。其Aquality值越大,就表明了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越高。
1.2风险管理评价体系及度量
本文将系统风险、经营风险、信息风险和财务风险纳入风险管理评价体系中来,把四种风险作为风险管理的基本指标,即一级指标。并根据上市公司对其披露情况来进行赋值,得到风险管理水平值,即RiskManagement值,该数值越大,表示企业风险管理有效性越大。一级指标的赋值是由二级指标如组织结构、发展战略、工程项目、财务报告等二级指标是否披露或是否合理来进行1~5之间的赋值加总而得。
1.3控制变量及其度量
COSO委员会在2004年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其中的八要素分别为:内部环境(Inenvironment)、目标制定(Goal)、事项识别(Recognition)、风险评估(Estimate)、风险反应(Reaction)、控制活动(Control)、信息与沟通(Information)、监督。为了控制其他因素对内部审计的影响,本文将内部审计即监督之外的剩余七要素作为控制变量。根据《基本规范》的具体规定,本文将七大要素作为一级指标,而二级指标主要由各个要素的主要内容组成,并将会影响到内部审计质量的二级指标给剔除,所以经过一系列筛选后,对剩余的指标分别进行1~5之间赋值。
2实证分析及结论
2.1模型的建立及样本选取
为了研究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相关性,本文建立了下面的多元回归方程:其中:为常数项,作为相应指标的回归系数,i=1,2,3…,本文所选取的数据均来源于中国证券报网站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以及上交所网站披露的相关信息。根据《基本规范》及相关制度的要求,本文主要选取2015年度沪市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同时剔除金融上市公司、ST公司和无法查询数据的上市公司,最终共获得370个样本。本文的数据分析处理使用的是SPSS22。
2.2实证分析结果
2.2.1描述性统计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内部审计、风险反映和信息与沟通的分值比较稳定。内部审计质量的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5,均值为3.81,中位数为4,标准差为0.798,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各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质量相差不大,也说明了我国上市公司对内部审计越来越重要,内部审计的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2.2.2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明显得出内部审计质量与风险管理之间存在正相关,这也证实了本文的假设。但从表2也可以看出,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与控制活动也与风险管理正相关,因此需要利用回归检验来进一步验证模型及变量之间的关系。2.2.3回归检验与分析在模型中回归检验,为了避免有些因素对内部审计质量产生影响则对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与控制活动去除内部审计有关指标后进行度量,可以看出回归方程中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与内部审计质量的回归系数分别是0.0143、0.036和0.041,即这三个控制变量与内部审计都不具有相关性,所以模型的建立是比较合理的。对模型进行多元回归之后,得出表3的分析结果。从表3可以看出,解释变量内部审计质量对被解释变量风险管理的回归系数为0.527并且在0.01水平上显著,与本文的假设基本一致,表明了内部审计质量与风险管理是显著正相关的。通过逐步回归多个变量以后,对模型保留了3个重要变量即内部审计质量、内部环境和控制活动,剔除了相对来说不太重要的风险评估。分析发现,与控制变量内部环境和控制活动相比因变量内部审计质量的回归系数排在第二,所以内部审计质量在模型中的贡献度比较大,也更加验证了本文的假设。
2.3研究结论及建议
通过上述的实证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内部审计质量与风险管理显著正相关,符合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基本关系的判断。根据以上结论,本文将提出相应的建议:一是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企业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相关信息收集等的定期培训,达到提高内部控制效率的目的;二是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能力。对内部审计人员加强思想教育、组织培训,确保其职业道德素质不断提高;三是增大内部审计部门的规模以及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规模增加使得内部审计人员也有所增加并且经费充足,这样内部审计人员可以严格地执行其监督和评价职能。
作者:何淼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
第四篇:企业预决算的内部审计研究
[摘要]工程预算决算审计工作对于工程审计来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工程预算决算审计能够及时地找出问题、改正出现的错误,使得整个工程项目管理更加的有效。文章分析了影响工程预算决算审计的几个要素,并针对这几个要素提出了提升工程预算决算审计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工程预决算;审计质量;审计问题措施
1前言
对于审计工作来说,工程的预算决算审计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工程预算决算内部审计质量的保证是确保整个审计质量的关键。不过,很多的审计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财务审计方面,很少针对工程预算决算进行研究与探索。财务审计的研究已有了不少成功经验,本文参照财务审计的成功经验,通过对审计组织规模的大小、审计人员的任期长短以及审计行业的专业化程度等因素进行分析与探究,开展提升工程预算决算内部审计质量的研究。
2工程预算决算审计工作的意义
很多的工程预算决算中存在工程量虚报、高套定额、费用明目混乱等多种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建设工程实际造价的真实数目。因而,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为了自身的经济效益以及企业的运营管理,都需要严格、真实地管控工程建设的造价。所以,工程预算决算审计随之而出现,通过审计可以更加明确工程项目的真实造价,对建设成本进行细致的监管,有利于资金的周转效率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影响工程预算决算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分析
3.1审计组织规模
通常情况下,规模较大的一些审计组织其质量要比规模小的审计质量高。其主要原因包括三点。3.1.1从业人员数量的增多有利于审计质量的提升一些规模较大的审计组织会招纳数量多的相关人员,所以,可以更好地挑选一些专业知识过硬、经验阅历多的从业人员。同时,在组织自身运行的过程中,更加容易对组织内部人员学历、年龄构成以及专业能力等进行优化。所以,会使规模较大的审计组织从业人员整体素养提升,发现问题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使得审计质量得到改善。3.1.2从业人员分工协作使得审计质量得到提升对于规模较大的审计组织,自身拥有大量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与专业进行工作的细化分工,从业人员就可以迅速地了解、分析掌握。创新各自行业的审计方法,能有效地处理审计中所遇到的问题,较全面地找出审计中的错误与弊端,并能很好地提升工程预算决算内部审计的质量。3.1.3诉讼风险的增加促使其提升审计的质量审计组织作为第三方自身承担着一定的审计风险,尤其在审计失败的情况下,委托方以及代理方就会要求审计组织进行相应的赔偿,会对自身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规模较大的审计组织由于承担着这样的风险,在审计的过程中必然要不断地提升审计质量。而一些小的审计组织往往会通过购买内部的审计意见等违规方法来降低自身的风险,这样往往不利于审计质量的提升。3.1.4客户数量的增多也能促进审计质量的提升随着审计组织的发展壮大,吸引的客户也逐渐增加。这种不断增加的客户量,能为审计人员带来大量的经验积累,让从业人员掌握更多、更优的技巧与方法,从而促使审计质量的提升。
3.2审计人员的任期
很多的研究结果显示,审计人员的任期和质量有着倒“U”的曲线关联性,也就是说在审计人员的任期处于一定阶段以内,随着其任期时间的推移会对审计质量的提升有利,在审计人员的任期超出这一阶段,随着其任期时间的推移会出现审计质量下滑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分别是学习曲线效应以及路径依赖效应。3.2.1学习曲线效应的影响促使审计质量有效提升在审计人员处于一定的任期以内,自身参与审计的次数不断增多,有助于其对被审计单位拥有更为全面、深入的掌握,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被审计单位的一些经营方式、经营流程以及内部管控方法等,进而能够更加全面地发现企业所存在的一些风险,从而制定适宜的审计方式并对审计证据进行合理的规整,这样更加有利于审计过程中提升判断的精准性。这种学习曲线效应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人员的实践技能,保障审计工作的质量。3.2.2路径依赖效应的影响导致审计质量的下降在任期超过一定阶段以后,由于审计人员和一些固定的客户之间存在着很长一段时间的业务往来,就往往会使审计人员养成一种固定的行为方式,缺乏不断创新的思维,对于一些较为新鲜的方式以及手段产生拒绝的心理,同时还可能出现思想上的松懈状态。这样就导致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停滞不前,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审计质量有所下降。
3.3行业专门化
是否拥有行业的专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审计质量的好坏。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内部审计时具备行业专长的审计人员可以大幅的提升正向盈余的管理效果,实现审计质量的提升。假设审计过程中的各种因素都是固定的,拥有行业专长的程度和审计的质量呈现正比例关系。行业专长之所以能够提升审计的质量,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原因。3.3.1行业专门化能够提升审计效率当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针对某个行业时,可以把相对较多的资金、人力以及技术等投入到自身所涉及的行业之中,从而可以对企业自身财务报告的科学与否进行更为精准的评价,降低企业所使用的会计准则存在的漏洞,使得整个审计效率大大提升,审计质量也随之改善。3.3.2行业专门化能够产生规模经济审计组织一旦专门化之后,就会把自身拥有的资源集中地使用在所针对的行业上,就会带动规模经济的出现,使得审计的成本不断降低,审计质量不断提升。3.3.3行业专门化有利于核心竞争力的产生审计组织通过自身的行业专门化,无形中也会增加市场的服务需求标准,也会使得本行业的进入标准得到提升,让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断的强化。
4提升工程预算决算审计质量的具体措施
根据以上对影响工程审计的因素分析,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应当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提升工程预算决算审计的质量。
4.1审计组织规模要适宜
想保障工程预算决算审计的质量,无论是政府方面、社会方面以及审计组织方面都需要拥有适宜数量的造价师人员配备。在保证工程审计的条件一样时,所拥有的造价师数量越多,对工程预算决算审计的质量提升也会相应增加。同时,政府方面、社会方面以及审计组织方面所拥有的造价师还需要在总量、结构等方面的合理性。按照工程预算决算审计的研究以及经验来看,一般的工程项目,涉及的资金数目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自身还需要拥有至少2个造价师;工程建设的金额达到10000万元的,企业自身还需要拥有至少3个造价师;工程建设的金额达到20000万元的,企业自身还需要拥有至少4个造价师。
4.2恰当的安排审计人员的任期
由于审计人员的任期并不是和工程预算决算审计的质量呈现正比例关系,所以在审计人员的任期方面一定要做到合理、恰当的安排。一般审计人员一定阶段以内的任期,随着任期的增加其审计质量会有所提升,因此,一旦达到这一任期以后,就应当及时地对审计人员进行岗位的轮换。对于企业来说亦是如此,如果内部的审计人员超出了任期年限,也应当实行岗位的轮换。
4.3实现工程预算决算审计的行业专业化
通过行业的专门化对审计的影响分析可知,当行业专门化不断提升时,审计质量也随之提升。所以,对于审计组织以及企业来说,应当不断地强化审计人员的队伍建设,确保整个审计人员队伍在数量以及层次机构方面的合理性,持续对审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以及行业技能的培养,采取专门化的审计方式,以获取更高的审计效率,从而使得工程预算决算的审计质量不断提升。
5结论
工程预算决算审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想要提升工程预算决算的审计质量,还要让审计人员拥有更高的质量意识,让审计人员了解并拥有审计工作的风险意识以及规范意识。同时还要不断地培养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自身素养,让审计人员认识到自身工作的职责。这样才能让审计人员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审计人才,才可以更好地确保工程预算决算审计的质量。
作者:陆亚平 单位:沙洲职业工学院
第五篇: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审计工作中的推广应用,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严重影响了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历程,所以企业应加大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加强对审计信息的整合,从而加快企业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信息化环境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分析了目前在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内部审计;信息化;问题;分析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内部审计作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逐步引入信息化的管理方法,形成信息化的审计发展战略,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审计效率,优化了企业审计工作的组织结构,促进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由于信息技术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并不十分成熟,所以仍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企业不断加强改进。
一、信息化环境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
在信息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果的今天,企业的审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企业审计工作中促进了审计工作的改革,增加了环境的不确定性,给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环境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1.促进了内部审计对象及职能的改变在实施信息化管理之前,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依靠于工作人员对企业内各种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纸质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这是一种事后审计的处理方式,管理工作较为被动,而且效率较低[1]。而在信息化背景下,企业主要依靠计算机系统来进行财务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磁盘等现代化的载体逐渐代替纸质来进行信息的存储,信息储存量更大,共享率更高。另外,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审计工作也加入了许多新的内容,它已不仅仅局限在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管理方面,而且可以通过对企业运行过程中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从根本上杜绝问题的发生。2.信息化环境增加了审计风险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存储和保存,一方面能够提高审计管理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不少的安全隐患[2]。由于计算机本身的特性,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被外部设备非法侵入的现象,威胁计算机的使用安全,此外,当计算机存储的数据被人为篡改后不易被发现,而且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对数据的依赖性又较大,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审计的风险[3]。在信息化背景下,企业信息的共享率较高,如果不能对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很容易造成信息的泄露,威胁企业的正常运行,同时会给企业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3.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成果,企业在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同时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4]。而且在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工作的内容也发生了改变,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全面了解企业发展信息,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并掌握网络环境,将审计工作与计算机技术进行有效结合,从而适应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工作的要求。
二、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不成熟,还未形成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具体如下:1.审计目标异化、审计职能不清我国企业的审计工作呈现明显的双重性质,一方面,通过内部审计,企业领导层可以更好的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为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而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又是国家监督企业的主要工具,我国设立专门的审计机关来负责对企业审计工作的管理,以防止企业有违法行为的发生,但对于企业而言,国家的这种监督很明显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所以这就造成审计目标的异化。而且我国企业目前正处于由传统的审计方式向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审计工作的过渡阶段,企业的审计职能逐渐扩大,管理范围越来越广,这就造成审计职能较为模糊,审计人员的工作内容不明。2.企业内部审计观念落后目前,我国企业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进行内部审计工作还处于初始阶段,很多审计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还不清楚,导致企业内部审计的观念相对落后,无法发挥信息技术在审计中的真正作用。而且对于审计人员来讲,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大的人员,对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其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审计工作中,没有意识到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改革。3.缺乏统一的计算机审计标准由于我国信息化建设还不十分成熟,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也处于探索阶段,所以目前在行业内并未形成完善的审计标准,而且不同的企业拥有不同的发展状况,在进行审计标准的制定时所要遵循的原则也不完全相同,这就增加了建立统一标准的难度。另外,会计是进行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速度较快,变化的内容也较多,这就为标准的制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的统一标准不仅要适应现代发展的要求,还要能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对审计工作的要求。4.计算机审计软件研发滞后我国目前使用的大部分审计软件都是引自国外,国内自主研发的审计软件较少,相关方面的开发人员也较为短缺,创新能力较差,而且现使用的软件一般功能较少,只能实现对简单会计数据的收集,对于其它审计工作也只能完成基础的环节,无法对深层次的工作进行管理。另外,软件本身的安全性能较低,当系统出现信息泄露、数据损坏等现象时很难对其进行检测,而且修复能力较差,信息使用的安全性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5.内部审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相对匮乏我国对审计人员的培养工作仍然仅限在对专业技能的教授,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实战经验,还要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因为在信息化背景下,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对计算机的依赖性较强,而计算机技术本身又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需要他们能够对系统进行实时的检查和维护。但是,我国企业现有的审计人员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不够,对系统的操作和维护也不够专业,对于计算机深层次的知识更是缺乏,难以满足实际的要求。
三、在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改进措施
为了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历程,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不断变革,就必须不断完善企业内部审计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环境,为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企业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1.增强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意识要想保证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发挥信息技术在内部审计中的重要作用,首先要增强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在企业内形成积极的氛围,从而为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稳定的环境。企业领导要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宣传,增强员工对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促使他们自觉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另外,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审计标准,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增强企业员工的创新精神,从而不断推动企业内部审计建设的历程。2.加强对企业内部审计软件的开发在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内部审计问题时主要依赖于软件的作用,软件功能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内部审计的效果,同时也反应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所以企业应加大对内部审计软件的开发力度。首先,企业应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学习优秀企业成功的经验并将其应用审计工作中;其次,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软件开发的创新,引进优秀的软件开发人才,从而使开发的软件更加符合企业发展的现状,满足企业的需求;最后,企业开发的审计软件要具有较强的通用性,能根据实际的变化情况进行相应的改进,不断提高企业开发软件的能力。3.加强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的要求在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功底,还应加强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企业应积极鼓励审计人员进行再深造,学习先进的审计和计算机知识,另外,企业还要定期组织计算机知识的培训,邀请优秀的软件开发人员组织讲座,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除此之外,内部审计人员应及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通过应用加深对信息化背景下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从而避免失误的发生,为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实的后盾,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四、结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要想增强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系统。但是我国企业目前在审计工作中的信息化建设力度还不够,无法发挥信息技术的真正功效,所以企业应不断完善审计准则,加大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强化内部审计,从而促进企业取得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倩.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审计广角,2014,(16):248.
[2]周清明.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财会通讯,2008,(9):16-18.
[3]周继东.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会计审计,2014,(23):62.
[4]欧世意,李丹.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探讨[J].改革创新,2011,(4):33-36.
作者:华红玉 周俏华 单位: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丽水供电公司
第六篇:企业内部审计增值问题研究
摘要:内部审计作为企业重要的监督机构,对财务报表信息的合法性和公允性、企业经营运作、风险管理与控制情况进行审计,在公司治理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2007)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营运的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以帮助实现组织目标”。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含义的重新界定,使审计增值跃然成为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我国实务界与理论界也一直尝试调整内部审计目标。但时至今日,内部审计为企业增值的目标仍未实现。本文旨在通过探讨阻滞审计增值价值实现的因素,提出具体的途径解决。
关键词: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影响因素
最初对于内部审计的定义将其作为由企业内部人员执行的一系列具有独立性的确认及咨询活动。对内部审计的重新定义,使得内部审计不再是以查错纠弊为监督目标,而变化为通过降低风险、完善内部控制和内部治理增加企业价值为目的的管理导向、效益导向型审计。具体而言,内部审计即通过首先通过识别并报告潜在风险以实现规避风险。其次,通过维护企业内部正当的工作行为,并对违规行为及时披露和报告、协调公司治理各个层级的工作并实施监督,保障良好的经营环境。最后,增值型审计在传统审计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内部审计结构,更新审计技术调整审计战略,摒弃低效程序来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尽管内部审计增值目标的实现会很诱人而且这一审计目标的提出已将近二十年,现阶段我国内部审计增值的目标还远远未达到。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现实中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存在很多障碍,工作进展并不那么顺利。
1影响审计增值实现的因素
1.1内审独立性受限
尽管内部审计工作一直倡导独立性原则,在我国包括内部审计部门在内的大多数部门是在公司主要负责人的间接或直接领导下进行的,是企业主要负责人意志的体现。要由内部审计人员对单位领导管理下的各种制度缺陷等直接报告难以做到真正的独立,这就相当于由单位负责人委托相关人员对单位负责人的工作进行审计。因此,内部审计只能对员工是否按照领导的旨意进行工作做出监督,而领导们对于内审意见是否采纳,主动权在于他们自己。而且内部审计师的工资薪、福利、奖金、晋升的机会等大权掌握在管理层的手中,管理层可以根据内部审计人员的“表现”对其薪酬施加影响,迫使审计人员不得不做出让步,以维护管理层的某些私利。审计人员的个人利益受到管理层的掌控,因此难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1.2对内审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不足会导致各部门对内审人员持敌对的态度,这不仅不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还会使审计人员产生怕“得罪人”的心理,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不高,使得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充分性大打折扣,审计监督服务水平很难充分发挥、造成审计资源浪费。某些企业设立内审部门只是为了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因此对于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的安排也比较随意,将不满足岗位要求的人员安排在内审部门,弱化了审计服务应有的质量和效果。此外,对审计人员的随意任免使得审计部门某些对业务刚刚熟悉的人员被调离,对内审工作造成严重的扰乱,严重阻碍了审计部门的发展壮大。
1.3内审实践的理论指导仍显不足
尽管各项法律制度及审计基本准则的制定为审计工作奠定了稳定的基础,但在某些方面如在经济效益审计、离职审计以及预决算审计等方面缺乏理论指导,涉及到这些方面的业务很难开展。此外,尽管内部增值审计目标的实现需要企业审计人员在事前、事中以及事后三个阶段都要对相关制度的运行和经济风险实施监控,但在实际操作中,审计人员往往只在事后发现问题并报告调整,未能建立起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以提高审计的效率及效果,不能在项目初始阶段及期中阶段有效的杜绝相关人员钻空子,使得企业的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1.4人员结构单一
杨庆龙(2013)的调查报告表明,我国将近60%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来源于财务人员。他们虽然精通于财务工作,但内部审计目标通过各个环节工作的协调优化组织结构、降低风险来提高经营效率与效果,其中涉及到工程、计算机、法学、组织理论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因此仅限于财务人员的审计往往会降低审计质量。
1.5内部审计评价标准不一致
增值型内部审计应是企业各部门认为内部审计部门是在保障本部门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上提高部门经营效率并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因此各部门能够清晰的客观的理解内部审计在满足部门需求的基础上给各部门作出贡献。以此作为对内部审计工作绩效的评价标准能够使企业各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目标达成一致,有利于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国很多企业只局限于审计报告是否及时完成、审计工作底稿是否规范以及是否达到领导的满意,未能以审计部门是否为其他部门作出贡献作为绩效评估标准,这不仅不利于以是否实现企业增值作为评价审计工作质量,也不利于实现审计增值。
2实现增值型审计的途径
2.1企业各层级应强化认识,营造良好的内审工作环境监管部门或审计部应加强对从管理层至员工,特别是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在协调优化各部门工作,实现组织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企业实现增值的认识,通过组织培训或者会议的方式强化领导们关于内部审计的知识。作为企业经营方向的掌舵人,各部门的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们的旨意。要实现审计增值目标,领导们就要以身作则,尽力协助内部审计工作,以此带动员工们对审计工作的支持。此外,内部审计人员应通过自身的工作使更多的人感受到审计工作带来的经济效益,这样鲜明生动的实例示范才能更为企业各部门人员所接受。企业领导应给与重视并及时完善与整改,否则这些问题只能“年年审年年在”,造成审计资源无端的浪费。
2.2运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审计方法的转变,并通过建立数据库实现即时审计提升审计价值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可以将数据化的管理思维机制运用到内部审计中。首先积累海量业务数据建立基础数据库定期自动从全公司业务系统抽取审计相关的内外部指标转换为全公司共享数据并利用数据仓库建立审计风险自动分析程序,及时将风险预警报告反馈给管理层。同时建立相关指标池作为评估问题的依据实现在线审计。大数据分析涉及到公司经营的方方面面,内部审计不仅能实现全面审计还能做到即时审计,利用自动的集中远程网络审计也可以大大缩减审计成本。最终能有效实现企业风险防范和价值增值。
结束语
现阶段内部审计在实现增值目标时还存在诸多问题,但给予与内部审计足够的重视,这些问题的解决还是指日可待的。内部审计也将实现其高效的服务功能,降低风险,优化组织结构,完善内部控制,为企业增值服务。
作者:管宏伟 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第七篇: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分析
摘要: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范围内的信息技术发展越来越迅速,不断朝着全面化的方向进步,特别是会计电算化,完成了从传统手工审计向信息化计算机审计转变的过程,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本文在此背景下探究提高煤矿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措施,以期为同行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煤矿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我国煤矿企业实施内部审计工作起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实施初始阶段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无论是从推动煤矿企业结构改革,还是从减少国家煤矿资源产能浪费方面,抑或保护国家产能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实施后期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尤其是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尤其严重,这就需要我们有的放矢,进行针对性解决,下文笔者展开详细阐述。
一、加强煤矿企业内部审计法律法规的建设
在煤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推进以及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以相关法律法规作为规范与基准,但是我国与这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并不全面,还需要不断完善。比如在煤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是我们唯一能够依据的法律法规,相应法律法规偏少,造成具体工作推进过程中的不便。而在煤矿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能够依据的法律法规相应较内部审计工作要多一些,主要有《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注册会计师法》、《独立审计准则》以及《审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但是从长远来看,煤矿企业若想实现内部审计工作全面信息化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必不可少,而就以当前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来讲,远远不够,这就需要我国相关部门制定并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逐渐形成专门的审计规范制度,为内部审计工作保驾护航,严格规范审计工作,逐步提升审计质量。
二、引进复合型审计人才
人才观是当今企业发展的第一战略,做好对复合型人才的引进以及培养,也是当前我国煤矿企业推动内部审计信息化进程的首要任务。优秀的人才是煤矿企业做好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前提与基础。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人才是唯一的制胜筹码,是企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审计组织与会计事务所要着重引进复合型人才,也即既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又能够熟练运用审计知识的优秀人才,这对煤矿企业推动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然人才引进之后后续还需要持续不断进行人才养成计划,也即定期展开培训工作,以新的审计知识、计算机软件应用为主要培训内容,让高素质人才能短时间内掌握软件的使用以及维护知识,进而适应不断发展进步的信息时代以及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系统的审计工作,尽快成为审计信息化工作所需要的高端人才,为煤矿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贡献力量,为企业经营发展添油加能。
三、强化审计信息化的规章制度建设
在煤矿企业推动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出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工作流程模糊不清,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故一旦出现问题,无章可依,无法可循。这就需要我们在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强化规章制度建设。在具体制定准则时要规范相关的审计技术以及电算化审计流程,重心要放在对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的评价上。当今时代是经济全球化发展、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为了与国际审计工作保持一致,跟上国际化审计节奏,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煤矿企业的内部审计准则要始终保持与国际审计准则同一高度,实现对外开放的目的。要善于利用各种高新技术手段,紧抓时代发展的脉搏,推动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以及信息化发展的飞速进步,国际范围内许多国家都在着手构建更为高效的内部审计信息化体系,开发更加科学的审计软件,期望从程序层面实现企业内审信息化水平提升的目的,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形势,我国也需要跟上发展节奏,加快内审信息化建设,不仅要操作方式实现电算化处理,还需要传统的报表账目检查加快向数理统计、数学模型、统计抽样等最新成果方向转变。
四、培育审计软件竞争市场
竞争是刺激经济发展、推动企业进步的唯一动力,尤其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企业若想始终于国际经济竞争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竞争,唯有提升竞争意识,才能推动企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在早期,为了在企业内部审计中实现电算化,必须自行开发并熟练运用各种会计软件,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内审信息化的发展脚步,减缓了企业内审信息化建设的速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自行组建了许多软件开发公司,专门研发设计了一款通用度极高的审计软件并投入市场运用,极大地推动了软件通用化以及会计商品化的发展进程。经济市场所具有的特殊的竞争本质驱使企业积极投入到对软件质量与功能的提升方面,进一步加快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速度,也推动了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由此可见,提升煤矿企业内审信息化建设速度,首要在于大力发展开发审计软件的煤矿企业,培育审计软件竞争市场,促进审计软件商品化,形成良性循环,实现企业的发展目的。如此,软件公司就需要引进大量熟悉计算机知识,同时具有丰富审计业务知识以及工作经验丰富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开发出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审计软件,以质量良好和功能性较为齐全的审计软件推动煤矿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进程。
五、结语
煤矿企业实施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不仅能够提升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与工作水平,还能够转变内部审计工作方式与工作态度,创新内部审计工作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审计技术水平。做好煤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加快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始终坚持以风险管控为依据,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改造煤矿企业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模式,达到统筹规划与整体推进的发展目的。
参考文献:
[1]蔡黎霞.浅谈提高煤矿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J].财经界(学术版),2014,No.34014:244-245.
[2]隋玉明.煤炭企业加强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研究[J].经济界,2014,No.11002:34-39.
[3]田纯艳.浅谈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J].中国内部审计,2014,No.18612:63-65.
[4]蔡毓瑾.浅谈内部审计信息化[J].财经界(学术版),2012,No.26302:255+257.
作者:岳建宾 单位: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邯郸云驾岭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