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输血医学与多种学科交叉,但临床医生对此重视度不够
医学是人类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实践中产生和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可以分为原始医学、古代经验医学、近代实验医学和现代医学。输血医学是出现在近代实验医学发展基础上的。17世纪,帕多瓦大学的生理学家哈维应用活体解剖的实验方法,发现了血液循环,由此开始展开了近代实验医学的阶段。20世纪实验生物学迅速发展,从而带动了输血相关医学的发展,诸如与之有关的血型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病毒学以及低温生物学等。输血医学与多学科交叉,内科主要集中在血液科、儿科、消化科;外科系统比如普外科、肝胆科、创伤骨科以及妇产科,手术患者一般术前均需进行备血;以前输血科对于全院住院病人来说曾是一个单纯的服务部门,但随着输血医学的进展,渐渐需提供指导、监督的服务。对于无论将来走向哪个专业的医学生来讲,输血医学知识就如同我们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人人都需要熟悉、掌握。
2输血工作与法律密切关联,遵守相关法律应作为工作准绳
在危急情况下,输血医学的一些常识性问题会成为一个病患生与死的关键。我们知道,输血医学受多部法律规范约束指导,如国家级的1998年频布实施的《献血法》、2010年的《侵权责任法》;卫生部频发的相关行业标准:《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等等,我们知道病人输血前需要履行告知义务,但是当病患在无自主意识状况下,而急需用血这个时候该如何处理?而当一RhD(-)血的孕妇发生产后大出血,常规输血科没有这种血时,如何处理?这些问题要事先扫盲,而不是在出现这个问题时再四处咨询,延误时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3扭转公众血液、输血意识淡薄局面,要先行开展医学生输血医学教育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目睹这一幕,“医生,把我的血给我的女儿、儿子、爸爸、妈妈用可以吗?我知道我没有任何传染性疾病,我的血没问题的,用我的血我们更放心。尽管血站的血也是检测过合格式的,可是用别人的血我们不放心,求求你们了,帮我抽血给我的亲人用吧”。还有的病人知道自已的亲人的血型,就以为只要是同型血就可以自由的输注了,根本不知道要配血相合;亦有的医务工作者,也不能清楚的了解新鲜血液标本的价值,也不知道患者输过血之后,再次配血要重新采集标本等等看视很小的问题。这一系列现实的例子,让我们了解到社会公众已经知道了输血会传播疾病这一常识,但是如何更好地科学地预防,还一知半解。而对于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等输血所致的反应更无从谈起。无偿献血从1998年至今已15年了,我们的公众意识仍然薄弱,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失职吗?我们要加大力度让我们的医学生掌握,之后通过传达到他们的朋友、亲戚,认知我们的医学知识,变医学知识为全社会常识。因此加大医学生教育力度,首先告知自已身边的亲人,之后通过这个亲人圈连带来宣传我们的输血医学知识。总之,我国的输血医学“科、教、研”起步均较晚,而且起点也较低,目前我们已认识到存在的差距,正在加大步伐追赶,而要从根本上彻底改变扭转这一局面,除了我们现有领域内的工作人员要不断学习提高之外,更重要的应从最基本的医学生输血医学教育作为着力点。
作者:施志敏 金广 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相关专题:周口师范学院 7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