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闽台合作办学背景下,高等院校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在大陆学习阶段的教育培养,更要提高学生赴台学习之后的管理与引导,这不仅对高校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传统的管理模式造成了冲击。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对促进闽台合作办学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闽台合作办学;高等学校;管理模式;教学管理
台湾与大陆隔海相望,福建作为对台交流的第一线更是一衣带水。近年来,福建各大高校与台湾高等院校间的交流日益频繁,特别是闽台合作办学项目的实行,让众多大陆高校与台湾高校建立起了常规化、周期性的交流关系。由于两岸高校不同的教育理念、内部运行机制,在政治差异的背景下,如何提升高校管理的有效性,服务于学生的素质培养,创新其模式,有着很重要的讨论价值。
一、闽台合作办学的基本情况
2008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实施闽台教育交流与合作工程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08〕176号),将加强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发挥教育在对台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提上政府工作的层面。2011年,更是将“闽台高校教育交流与合作”列为福建省教育改革试点之一,两岸高校交流日愈频繁与深入。闽台合作办学作为一种还处于“萌芽期”的办学形式,丰富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都为高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但随之而来的各种操作层面的改变仍处于探索阶段,对闽台合作办学模式下的管理工作理论、管理模式和人员素质需求仍相对薄弱。福建省目前主要采用的是“分段对接”的形式,即学生在福建高校学习三年或两年,在台湾高校学习一年,开展双校园学习。
二、目前闽台合作办学的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方面。因两岸政治环境的不同,在长期交流中断的历史背景下,两岸的文化差异和思想差异也日益明显,在意识形态上,西式及相同或等同的“个人主义”价值取向带来的“个体利益”至上的冲击日益强烈,这对大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也越来越强。
(二)学校方面。1.无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闽台合作办学项目。目前,福建省高校闽台合作办学项目的开展,工作主要分部门进行,院系负责教学执行,教务部门负责教务管理,学生管理部门负责学生日常服务,外事部门(港澳台办)负责证件办理,学生赴台后另行选派教师带队。各部门、人员之间横向交流、合作较少,多为分块实施。2.闽台合作办学项目的开展偏重于指标。闽台合作办学是一种崭新的模式,在发展初期,各高校均更偏重于“派出多少数量学生”、“开设多少涉台专业”、“引入多少台籍师资授课”、“与多少台湾高校合作”等指标性数字,对于在此模式下的多视角工作创新研究较少,内化程度不够。3.机械式的分段对接。分段对接模式的初衷是通过整合两岸的优势教育资源,搭建高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并借助两地学习,增长学生的见识,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目前的分段对接更多的体现“大陆+台湾地区”学习而已。
(三)学生方面。闽台合作办学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内在的高要求和目前入学门槛的宽泛性有着较大反差,学生综合素质的“低配”,特别是原有知识基础较薄弱、学生个性较强、对闽台合作培养的不明确等等因素,也给高校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巨大挑战。
三、完善合作办学视角下管理模式的对策
(一)融合两岸与产业需求及教育内在要求,通盘规划。闽台合作办学的推进应避免急于求成,应基于学生培养思路及目标,贴合学生实际情况,结合两岸合作高校的优势条件;立足于地方特色,如福建省可积极深挖自贸区及平潭综合试验区的潜力,引入产业需求,通盘考量,制定符合社会主义方向和教育工作内在要求等多面的综合性整体规划和培养方案。改变以往单纯重指标、片面的、机械的管理方式。
(二)以培养方案为纲,整合横向资源。在培养方案的总体指导下,高校需要整合教务、教学、学工、行政等横向资源,在一个思路下开展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通识课程前置及融入,如通识课程开台湾文化、外事礼仪、交际技能等;在专业课程体系中,除台籍教师外,引入业界讲师。这样也才能真正体现出闽台合作专业的特色,而不是单纯的“换人”授课。
(三)完善分段对接机制。大陆高校也应在合作框架的基础下,细致研讨教学计划,并融入除教学对接外的其他方面,如学生入党、助学金评定标准、奖学金考核方案、评优评先、证照考取、职业生涯规划等,做到学生分段对接学习无后顾之忧。
(四)实现工作专业化与规范化。一是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管理服务队伍,通过专门人员的过程性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起对闽台合作项目的信心;同时,通过专业的管理服务队伍建设,改变传统管理的“牧羊”模式。二是形成符合法律、校规的规范的操作流程,并让学生普遍知晓,如学生如何办理证件、台湾法律制度、赴台注意事项、学分对接方案等。三是对于课程教授,应有准确的标准体系,如台师、业界讲师授课标准、岗前培训、学分互认标准,以标准化的操作来提升闽台合作办学项目的认可度,这样才能更多地发掘项目发展潜力。
四、结语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转型时期,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更高的要求,海峡两岸高校合作办学的模式也将在大陆高等教育体制中发挥日趋重要的作用。高校管理者需要站在历史的前沿和责任的高度层面,立足于实际情况,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思考,善于总结,升级能够适应国际化办学思路和两岸教育合作的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完善机制,使其发挥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地松,张志云.闽台合作办学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2
[2]储德平,郑耀星.闽台旅游专业合作办学模式———基于福建海峡旅游学院的实践与探索[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5
[3]张宝蓉.新时期闽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问题探究[J].台湾研究集刊,2011,2
[4]阮立华.闽台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对接策略———以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为例[J].莆田学院学报,2012,6
[5]郑建湖,黄蕾.闽台合作办学下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J].高教论坛,2013,7
[6]福建省教育厅.“闽台高校教育交流与合作改革”试点项目中期检查评估报告(高职院校部分)
作者:陈建辉 宁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