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攀升,在人们中进行预防及健康宣教尤为重要。对承载着该项任务的预防医学专业临床肿瘤学教学课程进行开发性设置,确定所需的知识结构,探讨课程组合形式和教学方式。打破常规临床教学模式,突出预防医学专业特点,建立有预防医学专业特色的临床肿瘤学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为培养合格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预防医学专业;临床肿瘤学;课程体系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随着人口老龄化,人类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环境污染而呈上升趋势,目前恶性肿瘤死亡率已位居疾病死因的第一位[1],其发病与不良生活习惯、环境污染等密切相关。我国随着城镇化及工业化进程加快,增加了环境污染等相关危险因素,肿瘤的发生将会以年均3%~5%的速度递增,并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维持此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身心健康[2],而不良习惯及环境污染等部分非生物因素诱因有可能通过人们的行为干预而消除。因此恶性肿瘤的防治将成为新世纪医学科学及我国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十分迫切和重要的任务,其中预防和卫生宣教更显得举足轻重。因此,在承载着疾病预防和健康宣教功能的预防医学专业开设临床肿瘤学课程势在必行。为顺应疾病谱的变化和人们对恶性肿瘤早期防治及健康宣教的需求,同时结合国际预防医学教育的整体趋势和社会发展对预防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拟开发预防医学专业临床肿瘤学课程体系,探索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针对预防医学专业特点,建立实用性强并具有预防医学专业特色的临床肿瘤学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
1制订预防医学专业专属的临床肿瘤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
课程的设置是教学的前提,而制订统一规范的教学大纲则是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据。继2009~2010年我校在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肿瘤影像学》、《肿瘤检验学》等一系列肿瘤相关课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后,我校于2011年又率先在预防医学专业增设了《临床肿瘤学》、《全科医学》、《临床医学概论》等相关课程。目前国外尚没有在公共卫生专业开设临床肿瘤学课程的先河,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尚未出台统一供预防医学医学生使用的临床肿瘤学教学大纲。个别高等医学院校,包括我校,虽然开设了肿瘤学课程,并制订了相应的教学大纲,但主要是针对临床医学专业,没有预防医学专业临床肿瘤学教学专用课程,不能突出预防医学专业的特点,很难与后期所学预防医学专业知识进行有效地衔接和弥合,导致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差,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差,很难培养出高素质预防医学人才。因此制订体现预防医学专业特色的教材和大纲势在必行。肿瘤学是一门涉及流行病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免疫学、药理学、影像医学和内、外、妇、儿等多种学科的综合学科[3],同时又是一门专业性极强、涉及面极广的独立学科。根据疾病谱、死亡谱的变化以及社会发展对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要求,我们开发并优化预防医学专业临床肿瘤学课程,拟以肿瘤相关各临床亚学科为课程设置单位(肿瘤流行病学、临床肿瘤学、肿瘤早期辅助诊断学、肿瘤心理学及人文关怀等),既涵盖肿瘤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又要凸显预防医学专业特点,帮助学生树立并强化大卫生观念,培养其预防、早期干预以及卫生健康宣教能力。
2突出预防医学专业特点,将三级预防观念渗透到临床肿瘤教学各个环节
疾病的预防分为三级,肿瘤也不例外。肿瘤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旨在消除或减少可能致癌的因素,防止肿瘤的发生,是重要的“防患于未然”时期。二级预防亦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止或减缓肿瘤发展而采取的措施。三级预防指的是尽量提高癌症患者的治愈率、生存率和生存质量,降低致残致畸率,注重康复、姑息和止痛治疗,减轻痛苦、延长生命[3]。针对三级预防原则,课程内容应重点突出肿瘤的流行病学特点、与肿瘤相关的可控危险因素;肿瘤的早期临床表现、肿瘤早期的病理改变、早期影像学征象和相关血液检验的早期表现以及肿瘤的早期干预治疗(二级预防)。不容忽视的是,罹患肿瘤对个体来讲,无疑是生命历程中的一个重大危机事件。患者往往出现情绪低落、紧张、焦虑、烦躁、恐惧、绝望等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如果不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肿瘤即使消除,患者也可能因为心理障碍而自杀身亡[4]。因此,对肿瘤患者的心理疏导及人文关怀干预至关重要,这也是肿瘤的三级预防的重要内容之一[5]。肿瘤的三级预防是临床医师和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共同承载的任务,因此,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也要熟悉心理学知识,在卫生宣教过程中让人们认识到心理因素和精神因素对肿瘤的发生发展、甚至转归的影响,以便积极的心态应对肿瘤的发生。因此,课程内容侧重点的转移,可以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在肿瘤学方面的健康宣教及三级预防能力,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教学重点的转移。
3优化实习课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实习课内容设置要突出预防医学专业特点,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医院资源优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预留部分实习课用于学生进行相关肿瘤的流行病学及现况调查,强化学生的预防观念,培养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部分实习课用于临床实践,重点放在常见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心理干预和人文关怀方面,多以临床实际案例的形式出现,使学生在临床实战中掌握知识内容。
4加强预防医学专业临床肿瘤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改的关键是提升教师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临床肿瘤学师资均为临床一线医师,他们的思维观念更偏重于临床。授课教师在预防医学专业临床肿瘤学教学过程中,未突出预防医学专业的特点,没有有侧重地把预防医学观念渗透到临床肿瘤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课堂中仍按照临床医学专业授课思路,以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为重点,对肿瘤的流行病学、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等“三早”预防内容一带而过,导致授课重点偏移,对于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来讲,所讲授的内容实用性及实战性差,不利于预防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全面实现预防医学专业培养目标,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师资能力建设活动,反复强化预防医学专业特点及其承载的卫生任务,通过讲座培训、集体备课等形式,使每位教师把握教学内容侧重点的转移,时刻做到“防”字当头,授课内容真正突出预防医学专业特色。总之,我校开发预防医学专业临床肿瘤学新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开创了国内预防医学专业肿瘤学教学先河。在预防医学专业临床肿瘤学教学过程中,针对预防医学专业的特点,有侧重地把预防医学三级预防观念渗透到临床肿瘤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同时将打破临床专业常规实习课流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针对相关课程内容自主进行现况调查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使其所学知识更具有实用性,富有预防医学专业特色。因此,本次开发的教学体系,应该是一种高效、实用、具有预防医学专业特色的新型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红红,胡亚卓.我国癌症死亡已居死因第一位[J].保健医苑,2007(9):54.
[2]康华峰,包兴,代志军,等.医学教育中加强肿瘤学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7):718-721.
[3]曾木圣.肿瘤学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挑战[J].科学观察,2015(3):58-62.
[4]唐媛媛.治未病与肿瘤三级预防[J].南方医学教育,2014(1)43-44,14.
[5]王春华,常小娟.临终关怀护理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作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22(12):1493-1496.
作者:丁磊 李稳霞 孙林青 朱斌 李文斌 钟晓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