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我国恶性肿瘤实际发病率,逐年呈现增高的趋势,对人们生命和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化疗是现阶段治疗恶性肿瘤最为常见和有效的方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化疗所伴随的强烈副作用,也是许多患者背负了巨大的心理负担,甚至不堪副作用的折磨而退出治疗。本文重点探讨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患者实际临床效果与价值,以及对相关工作有所帮助和促进。
1基础资料与相关方法
1.1基础性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116例,所有患者均经相关检验后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45至71岁,平均年龄(51.6士2.5)岁,其中肝癌8例,肺癌17例,胃癌19例,食管癌6例,结肠癌4例,乳腺癌4例。对照组58例,男35例,女23例,年龄44一70岁,平均年龄(50.5士2.6)岁,其中肝癌7例,肺癌16例,胃癌18例,食管癌8例,结肠癌5例,乳腺癌4例。所有116例患者均应用临床上比较常用相关联合化疗相应的用药方案,首次化疗者43例,再次化疗者73例,共有15例患者相关病情采取了保密措施,剩下的患者都了解自己的病情和相关诊断结果。在年龄以及性别还有疾病类型和文化程度等方面,包括临床用药以及首次还有再次化疗比例等相关方面相比都没有统计学方面意义,具有可比性。
1.2相关方法
(1)干预措施。两组患者全部都由专门的护士负责相关护理,对照组向患者介绍主治医生以及护士还有化疗的目的,包括医治方法以及用药后相关的不良反应和化疗过程中相关注意事项以及饮食指导等。观察组这一基础上采取更为积有效的护理措施,包含患者相应的心理辅导。主管医生以及护士相关的简历还有治疗癌症以及相关护理方面有益经验主动向患者介绍。用亲切以及理解还有尊重的态度对待患者相关心理反应。辅助患者对紧张以及恐惧等不良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强化患者自我进行调节的实际能力。明确告知患者不良心理因素对于化疗还有预后的实际影响,促进患者能以最佳心理状态积极接受相关化疗。患者及时提供相关病情信息,帮助患者如何在医生查房时对自己的病情进行陈述,对自己实际需要的信息进行了解,减少患者存在的焦虑心理。告诉患者治疗方面的成功病例,不断增强患者战胜病魔的自信心。同时做好病人家属相关宣教工作,事件中家属对于患者情绪影响比较大,家人的信息以及支持对于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极为重要。结合患者对于化疗以及癌症相关知识的了解,制定相应的个体护理方案,对于化疗具体方法以及目的还有相关安全性等知识进行解释。保持医疗环境的安静,促进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同时可以采用听音乐以及聊天等方法分散患者注意力,缓解患者的不适。饮食方面知道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清淡并且易于消化的半流质食品或者是软性食品。消化道不良反应是化疗中最为常见的副作用,如果不违反治疗应尽量照顾患者相关饮食习惯。患者大多会有呕吐以及恶心等不良反应,在患者睡眠中实施给药可较好预防化疗所导致的呕吐现象,要注意止吐药的正确使用,化疗前应该预防性应用止吐类药物。(2)相关评价标准。主要运用状态特质有关焦虑量表相关状态特质问卷(S-AI)对焦虑水平进行调查,分数20至80分,分数越高的情况下说明相关焦虑状态越为明显。相关干预措施实施后,使用S一AI再次评估,具体评价标准分为5级:0级没有恶心呕吐现象;1级恶心但无呕吐现象;2级呕吐可以控制;3级频繁出现呕吐需要治疗;4级频繁呕吐且难于控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士标准差用()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记数相关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
2结果
(1)经过实际测试对照组实施干预前S一AI为(47.9士9.72分),观察组相关评分为(47.1士9.81)分。正常人群S一AI总分平均为(男性383例,39.69士8.79分),女性(432例,38.89士8.39分)。相关结果是:经过统计学相关分析,观察组以及观察组相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之正常人都明显有所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P<0.01),说明明显的焦虑情绪在癌症化疗相关患者较为普遍的存在。(2)两组患者实施干预前后相关焦虑状态的具体评估比较,对比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相关焦虑水平以及胃肠道相关反应明显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让患更好的感受家庭以及社会的实际关爱,消除呕吐以及焦虑等不良反应,促进化疗过程更加顺利开展,让患者在较为舒适的状态下完成化疗,身心状况尽量保持最佳状态,减少化疗出现副作用,,提升患者实际生活质量。本次研究已经证明,实施护理干预对于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相关疗效显著,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迎红 单位:山西省肿瘤医院静脉配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