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以保定大慈阁为例,据记载大慈阁为元代汝南王张柔所建,因建在保定市内最高点,故在保定八景中称“市阁凌霄”。大慈阁是一组雄伟壮观的古建筑群,坐北向南。现存主要建筑有山门、钟楼、鼓楼、大慈阁、方丈院和阁后的关帝庙。大慈阁自古为佛教圣地,其建筑形式、观音菩萨像、法器、壁画、彩绘等独具特色。依栏俯瞰,市井民宅历历在目;登楼远望,群山诸峰尽收眼底。“辽海依依见,尧山隐隐横”“、通衢谁建凌虚阁,留与居人作伟观”“、燕市珠楼树梢看,祗园金阁碧云端”、“不染菩提云外出,行慈般若市中悬”等都是前人赞美大慈阁的诗句。大慈阁成为古城保定的象征,故有“不到大慈阁,何曾到保定”之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古建筑文化资源的价值
保定古建筑以其丰富多样的建筑类型、深厚积淀的历史承载体现出多方面的价值优势。首先,文化开发的价值。与古建筑密切关联的历史背景、人物、故事、风尚、精神等都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内涵,而古建筑本身体现的形式美、自然美、和谐美也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对之进行系统充分地整理、挖掘和宣传,拉动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如保定古莲花池,是我国最古老的著名园林之一,曾因其亭台楼阁形成的十二景被誉为“城中蓬莱”。这里有元明清历代文人、封疆大吏和乾隆皇帝等歌咏古莲池的诗文碑刻,还有西夏文经幢,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其保存的碑刻,是研究唐代书法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莲池不仅以“林泉幽邃,云物苍然”闻名,更因与莲池书院同处一址而名声大震,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对古建筑文化价值的挖掘和彰显,不仅能更好地实现文化传承,更能带动文化旅游,激发古建筑的现代价值,增强其生命力。其次,提升城市形象和内涵。在城市的发展中,城市的独特性不仅体现了城市的不同风貌,也形成了城市不同的发展道路。立足于古建筑文化资源进行城市的差异性设计,从中发掘出城市成长发展的特质,进而明确城市形象定位,确定城市文化风格,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和内涵。保定市委十届三次全体会议上把建设“京畿强市、善美保定”作为本市今后发展的总体定位,并强调在文化传承、历史把握的基础上,广泛宣传、大力弘扬以“崇信、重义、尚和、争先”为主题的新时期保定精神,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统一。最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保定诸多古建筑对于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冉庄地道战遗址,现仍保留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环境风貌,完整保留高房工事、牲口槽等各种作战工事,并对冉庄抗日村公所等进行了复原陈列;地下完整保留当年作战用的地道和卡口、陷阱等地下作战设施,使人如置身战争岁月。
二、古建筑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建议
古建筑保护利用已经日益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保定古建筑保护形势严峻,古建筑利用更是任重道远。“由于保护意识差,部分文物、历史建筑年久失修,随意拆除、人为损毁现象时有发生,历史风貌受到严重破坏并被周边新建筑淹没;风景名胜资源永续利用不足,与旅游及社会需要差距较大”。鉴于此,加强古建筑保护和利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正确处理保护和开发的关系。古建筑资源的整合中不可忽视的现象是对古建筑的“建设性破坏”,这主要表现在大规模城市化的负面效应,旧城改造中把有特色的街区、民居、古建筑物等进行改建或拆毁,不考虑协调肆意进行现代化高楼大厦的建设,伤害了文化遗产的环境氛围,对古建筑遗产造成致命破坏。所以在古建筑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必须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充分考虑古建筑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和规律,保持其原真性和完整性,始终把保护放在首位。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遵循规律对之进行合理利用,发挥古建筑文化旅游等价值,使保护和利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其次,突出特色,周边协调,建设主题街区。保定四大古建筑—直隶总督府、古莲花池、大慈阁、钟楼始建年代不同,但均展示出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起脊、翅檐、瓦顶、砖木结构,色调以灰色和暗红色为主,院落中古树森然,庄雅幽静。集上述四大古建筑的裕华路和西大街一带,应当结合其总体特色作为重点改造区域建设主题街区,在完善修护其主体建筑的同时,建设协调的配套设施,尽可能地减少区域内现代化建筑的建设,把周边环境列为古建筑核心区的大载体,从而形成特色鲜明、风格协调的古建筑群,使之成为保定市古建筑文化遗产的重点展示区,成为文化旅游的集中游览区。再次,突出重点,整合资源,进行旅游开发。保定市应积极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的新途径,最大限度地破除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对冉庄地道战遗址、定县开元寺塔、清西陵、直隶总督署等重点古建筑群打破条块分割,实行一体化管理,大力提高旅游业的综合服务能力和竞争力。此外,可开发一系列以古建筑为主题的旅游精品线路,与著名景点相结合,形成规模效应,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4]还可进行旅游实景演出,以自然坏境为舞台,运用现代的设备渲染气氛,以歌舞等方式表达演出内容,在人文主题的贯穿下给自然景物和建筑赋予精神品质。从《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到《鼎盛王朝•康熙大典》,实景演出已经成为风靡中国的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第四,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契机,强化服务,大力吸引周边游客。河北环抱京津两个直辖市,在旅游客源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近年来,北京到河北游客逐年增加。据统计,2011年,北京来冀游客占我省接待国内游客总数的14%。所以要针对性地开展宣传促销活动,进一步开拓京津市场。2012年4月11日省旅游局以“这么近,那么美,就在河北”为主题,在北京举办了2012河北旅游进社区大型推介活动,同时河北旅游对接驻京四大旅游集团合作恳谈会亦在京举办。2015年底,津保城际铁路即将开通,天津游客四十分钟可直达保定。在此背景下,保定更应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彰显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依托便利交通,大力宣传推广丰富多元的古建筑文化资源,吸纳四方来客。最后,对古建筑文化资源进行传媒业开发利用。传媒业开发即用文字、音乐、语言、图像等手段生产音像、影视、图书等作品,再现古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其影响幅度大、关联广泛,是古建筑开发利用的重要突破口。可进行古建筑的影视业开发,发挥影视剧的带动作用。顺平腰山王氏庄园是华北最大的明末清初民居古建筑群,庄园占地279亩,原建有50多套宅院、500余间房屋。庄园是影视拍摄的重要外景地,现已陆续拍摄《大决战》、《青春之歌》、《天下粮仓》、《曹雪芹》、《天下第一楼》等20多部影视剧,极大地拓展了庄园知名度。还可进行出版业开发。可利用图册、文字、音像等形式对古建筑的背景、风格、历史、典故等进行归纳总结,使之书面化,实现其更好的推广和发展。新媒体开发可借助网络展示古建筑文化资源,利用网络等营销模式实现资源的共享。如,南京市将南京的文化历史资源搬上网络,创建了金陵旅游网等网络宣传平台。2007年,“网上游南京”网络虚拟旅游平台通过了专家评审。这为保定市古建筑文化资源的利用提供了有益经验。制作专题网站,甚至开发相关游戏等,深入挖掘,做精做细,实现古建筑的有效利用,必将为其发展创造新的机遇。总之,在梳理保定古建筑文化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深入认识其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明财富,具有难以衡量的价值和不可再生性的特征。因此,应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并从建设主题街区、进行旅游开发、吸引周边游客、进行传媒业开发等多方面加强古建筑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进而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作者:王淑梅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