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养护
自然养护是一种成本非常低的混凝土养护措施,而且操作方法简便、快捷,在各类建筑工程中都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混凝土自然养护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气温不低于5摄氏度的情况下,向混凝土浇水,提高混凝土的湿度,同时采用其他可取的方法来对混凝土进行保湿。在具体的操作上,可以在混凝土的表面覆盖一层细沙、锯末或是麻袋等,然后根据混凝土的水分蒸发情况进行浇水,在浇水的时候务必要均匀,防止部分地方水量过多,而部分地方又没有浇到水,这样就不能起到有效的养护作用。另外,还要根据时节的不同,针对性的制定养护细节。比如在春天,由于降水量充沛,就不需要再进行过多的浇水,只需要做好相应的保湿措施即可,如果浇水的话反而会导致混凝土水分过多,而引发质量问题。而在夏天的时候,由于日照、气温等因素的影响,混凝土的水分蒸发较快,此时就必须要进行额外的浇水,以将混凝土的湿度控制在最合理的位置。
二、标准养护与蓄热养护
(一)标准养护
就是按规范要求,在温度为20±3摄氏度且相对湿度在90%以上的情况下进行养护,即为标准养护。尤其是对混凝土试件进行标准养护,是测定混凝土强度的关键。
(二)蓄热养护
蓄热养护是一种通过对混凝土加盖保温材料,使其温度适中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这种混凝土养护方法,最好是在混凝土表面积与体积比小于5且气温高于零下10摄氏度时采用。
三、热养护
热养护与蓄热养护看似相同,但其原理却有着很大差别,前者所利用的是外界热源,以提高混凝土的水花反应速度,故也有人将其称之为“加速硬化养护”加速硬化养护。根据加热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将热养护分为加热养护与辐射养护两大类。
(一)加热养护
第一,暖棚法。这种加热养护方法是采用合适的保温材料,在混凝土构件四周搭建一个暖棚,并在棚内采用其他加热措施,比如生活炉、装设蒸汽管等,提高棚内温度。第二,湿热法。湿热法主要是利用蒸汽来提高混凝土的湿度与温度,这种养护方法需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预养、升温、恒温降温。要避免混凝土结构受到破坏,在升温之前首先要对混凝土进行预养,及先在常温、潮湿的环境中静置混凝土结构一段时间,最好是2小时到4小时,使其具备一定的硬度;在升温期中,混凝土会加速定型,但也极易发生开裂等损坏,所以在养护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升温幅度,一般来说,每小时升温应在20摄氏度到25摄氏度之间;当温度升至最高的时候,需要保持一定的时间,这就是恒温期。在恒温期内,混凝土的强度将会加速提升,混凝土的结构也会更加的牢固。具体的硬化速度,主要是看水泥的品种、水灰比以及恒温保持的温度。就矿渣硅酸盐水泥来说,其恒温期保持的温度应该控制在90摄氏度到95摄氏度之间,硅酸盐水泥恒温期保持的温度应该控制在60摄氏度到70摄氏度。当前,大部分工程混凝土湿热养护的恒温时间都控制在3小时到5小时;最后一个阶段是降温,在这个时期混凝土结构已经具备了较高的强度,可以适应比较大的温差,但是为了防止其表面开裂,混凝土表面与空气的温差要控制在40摄氏度以内,且混凝土结构自身的温度下降速度不能超过每小时35摄氏度。第三,干湿热养护。这种养护方法的主要操作方法是,当混凝土成型之后,对其进行干燥处理,然后再进行高温养护,这能够防止高热养护对混凝土结构造成破坏,同时还能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
(二)辐射养护
第一,太阳能辐射养护。这种养护方法较为简单,只需要在混凝土结构的表面覆盖一层可以吸热的物体,利用太阳的辐射热量对混凝土进行养护。这种养护方法与前面所说的“自然养护”相比,养护用时可以得到大幅度的缩短。第二,红外线养护。红外线加热养护就是利用发热体改变表面状态提高辐射强度,使混凝土吸收辐射热提高内部温度。另外模板和介质也吸收热量,最终以对流和传导的方式再次传递给混凝土的一部分,使混凝土内部温度进一步提高,加速水泥水化,促进混凝土内部结构的形成。这种养护方法的具体操作措施是在放热物体的表面涂刷一层远红外辐射材料,当这一层涂料受到了高温刺激后,便会产生电磁波,而这种电磁波又能够加速物体内部的分子运动,提高被加热物体的温度,而红外线养护一般所采用的热源有蒸汽、煤气、电等。由于混凝土在养护过程中内部有游离水存在,而对红外线又有较宽广的吸收带,混凝土在60摄氏度到100摄氏度时对红外线的吸收率为90%左右。所以,采用远红外线加热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养护可以取得混凝土内部温度高、养护时间短、抗压强度高,节约能源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