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同步推进为抓手,拓展科学教育空间
1.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同步推进。根据地方经济特色、社区资源和学校科学教育项目,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一系列专题性科学教育研究,如为培养学生的科技环保意识,在“环境状况调查及整治对策”这一科学研究课题的引领下,组织老师、学生进行了“水资源的污染情况及对策”调查研究、“垃圾处理情况”调查研究等。在此次实践活动中,学生们提出的垃圾要实行袋装化的建议提交给镇人大,得到了高度重视,并在集镇改造中作为市民必须遵循的一条守则被推广。二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步推进。一是让学生走进社会、服务社区,培养服务意识和责任感。我们利用本镇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引导学生通过参观走访、写观后感和采访笔记等形式,萌生对高科技在家乡企业运用的亲切感、自豪感和关爱之情。从小树立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和创业精神。每年的科技节,我们要求学生人人阅读一本科普书籍、制作一件科技小作品、撰写一篇科技小论文活动。
2.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培养科技环保意识。我校六年级学生进行的“废电池回收情况”的调查,从废电池的危害、我镇居民处理废电池的习惯、设计废电池回收装置等方面展开了调查研究,形成了调查报告,并撰写倡议书,号召大家携起手来,共同营造绿色家园;三是让学生参与知名企业的科技咨询活动,发动学生向家长发放科普传单、赠送科普书籍等,很多家长一致反映,“学校的这些科技活动组织得很好,孩子参加这些活动懂得的科学知识更多了,学习的视野也开阔了。”
3.与校本课程建设同步推进。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培养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要求,我校的科学教育课程也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普及、简单的模仿制作,而是关注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必备技能的习得,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掌握科学的方法,享受成功的快乐,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在科技兴趣小组《三模制作》系列活动中,学生既有利用现成材料组合拼装,又有废旧材料利用制作,还有学生“奇思妙想”的小发明。每年11月25日是我校的“科技节”,学生将制作的科技小作品展示在群芳楼展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了学生的科学情感体验;同时供学生相互学习欣赏,供学生家长、老师及校外来宾观摩,科学教育的空间得到了全方位的拓展。
二、以系列活动为载体,提高科学教育成效
1.“学中做”的导向型活动系列。我们利用学校的星海电视台,每周定时播放科教片,每学期开展一次科普系列专题活动。学校校园网由专人负责,定期更新科学博览和学生电脑作品栏目,学校图书室向全校学生实行全开架借阅,学校实验室、图书室、计算机房和网络资源都能够得到有效利用。
2.“做中学”的多向型活动系列。多年来,我们着力通过科学教育,腾出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往前走;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自己去锻炼;创造一个机遇,让学生自己去把握;设立一个主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科技教育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定向有序的活动过程。
3.“教、学、做合一”的师生互动型活动系列。如学科课程中有机渗透有关科学教育内容,如作文课中的“小科技系列记叙文写作训练”、数学中的“科学思维训练”以及美术课中的“科技制作成品雕刻”。每周二、四中午师生共同观看有关科学知识方面的录像;定期举办师生共同参与的科普故事比赛、科技知识竞赛、科技征文比赛、科技制作比赛等活动,围绕金钥匙竞赛,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教、学、做合一”的全员互动,使学校科学教育成了一个师生互动的平台,一个师生共同发展的乐园。
作者:李强 陈银寒 单位:丹阳市界牌中心小学
相关专题:滁州学院 子宫拿掉后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