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教育学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现状分析
由于对绩效意识的不足,绩效管理研究不够深入,没有形成学校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整体思路,现阶段往往会出现某些绩效评价工作得出了结果结论,这项工作就等于画上句号。而相关材料随之就会作为一般工作档案搁置起来,很少被考虑用来作为下一年度学校财政支出预算的依据,也没有作为考核评价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更没有作为学校法人责任目标考核的重要标准。
二、关于构建基础教育学校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相关的管理职能部门联动机制,制定基础教育学校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制度,规范绩效管理流程基础教育学校财政支出绩效管理要建立以学校发展目标实现为导向,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结果应用为保障,以改进财政支出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为目标的管理体系。绩效管理的核心工作是绩效评价,而公信力是绩效评价的生命力。基础教育学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从开始的准备计划阶段到最后结束的结果公开及运用,由多个层面组成,在绩效管理制度中都要有相应的规定和指引,要有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流程和方法,还要有绩效预算、审计等相关配套制度的支持,这样才能取得整体成效。要做到对学校财政资金从预算到使用后的效果进行全程监控与评价,需要收集汇总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因此教育部门应该成立以财务部门为主导,教学质量管理、人事工资管理、后勤保障管理、资产管理等相关职能部门联动评价考核小组。根据制定的相关制度及评价指标的内容要求,将学校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工作融入各部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形成制度化、经常化,并建立重要项目和关键环节的预警机制。
(二)提高管理能力,加快基础教育学校管理精细化建设学校精细化管理,是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现阶段基础教育学校应从制度建设、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建设三方面着手,努力提高学校精细化管理水平。1.学校各项工作的制度化、系统化、流程化是精细化管理实现的基础学校应在正确解读、把握国家政策法规的基础上,科学的制定学校规章制度,细化条款,确保制度的可操作性、权威性;其次,学校相关制度结合具体工作实际制定科学、标准的工作操作规范,注重标准流程设计,确保工作的协作和监管;最后,保证制度的落实,学校应重视服务对象的体验,为师生及家长提供准确、清晰的服务指引。2.各项工作数据化、信息化是实现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加快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做好教职工人事、学生学籍、学校各类资产、教育经费等各类数据的采集整理,统一数据口径,建立数据中心,实现学校数据集中存储和统一管理,为学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例如在资产管理中,建立学校大型设备仪器使用及维修、房屋结构及维修改造情况记载、学校水电及网络分布图等电子档案资料的建立,为后期的管理工作提供便捷的依据,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动态管理,更能为准确评价工作提供真实的依据。3.高素质的教职员工团队建设是实现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有力保障首先,提高学校教师团队的管理意识,分层次对学校教职员工进行管理知识的培训,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掌握先进的管理手段,共同打造有利于学校发展的管理模式。其次,理顺后勤人员引进机制,引进具有一定专长并能担负一些专项职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关注后勤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以提高办事能力,提高学校后勤管理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三)优化科目设置,规范科目使用范围,统一日常核算控制标准规范的会计核算是开展学校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工作的基础保障,是学校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建立核算中心管户会计一站式服务模式,鼓励管户会计经常下校,熟悉核算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工作安排,参与学校部门预算的编制,指导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为学校管理人员提供财务咨询,不断提高集中核算工作质量。会计核算是学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数据的来源,在项目核算的基础上,通过优化会计科目设置,细化支出内容,区别支出性质,保证财务信息的客观性。优化会计科目,按基础教育学校日常支出特点,设置必要的三级明细科目,对具体的反映经济业务事项有直接的作用,为财务信息的获取及统计工作带来便利。统一准确的科目使用是保证学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数据真实性和可比性的关键。全面分析基础教育学校日常业务特点,明确会计科目的使用范围,依照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学校日常公用经费使用的范围及控制标准,关注如招待费、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等重点科目,制定相关控制流程,明确原始凭证要求,并关注执行情况,随学校业务发展变化、国家政策调整及时做好相应的修正、调整工作。
(四)建立基础教育学校财政支出绩效管理信息系统,整合构建区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基础教育学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活动的开展,必须要有强大的信息系统做支撑,才能全面、科学的把握学校财政支持绩效评价的动态情况,又可省去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教育管理部门应尽快完善区域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涵盖人事、教学、学籍、财务核算等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加快基础教育学校绩效管理系统开发。有机整合部门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支付、单位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工资统发、公务卡支付、部门决算等财政管理系统,建立财政管理信息平台与教育局管理信息平台中相关信息数据的相互嵌入和提取,延伸两个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的管理与服务功能。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确保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建立运行维护中心,确保网络及信息系统稳定、高效运行。
(五)建立健全区内教师流动机制,落实学校定编定岗及教师岗位聘用现阶段基础教育学校教职工人员经费支出占财政经费支出的比例较大,就我区而言虽然该项比例在逐年下降,但现阶段财政支出的四分之三仍需用于保障教职工待遇。因此有效的利用区内教师资源,减少临时聘用人员开支,能有效的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在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完成的基础上,区内应加快建立“区管校用”人事管理模式,推动学区内教师资源的共享及合理流动;加大学校校长人事权利,建立教师与学校之间的“双向选择”模式,并健全相应的考核及监督机制;建立区内优秀教师定期交流的机制,发挥优秀教师的带动作用,促进学区内优秀教师资源的共享。
(六)加快教育绩效管理研究和实践,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基础教育学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尽管中外学者们对绩效有着不同的定义,但总体认为绩效是一个综合性的范畴,而绩效评价是要针对绩效目标来开展的,因此绩效评价指标,应该关注学校之间的差异性、特殊性,购建多层次的评价指标,使每所学校都能找到努力的方向和进步的目标,为弱势学校增加改革的动力,为名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增加适度的压力。基础教育学校财政支出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基本支出是维护学校正常运转的人员和公用支出,项目支出是学校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专款安排的支出。在学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应区别基本支出及项目支出的资金性质和功能,建立不同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制定评价标准,正确发挥导向作用。因此要对基础教育学校财政支出状况进行科学、客观的绩效评价,就不能片面、孤立地分析其中的某一个要素,而要针对学校工作目标的实现、学校资源的增值、学生发展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将学校财政支出情况从合理性、有效性、经济性和效率性四要素进行综合考察、分析。
(七)规范财政支出绩效考评结果的运用,促进财政支出效益的提高实现绩效评价与部门预算的有机结合,将基础教育学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年度安排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对绩效管理好的单位或项目予以表彰和奖励,在下达下年度预算指标时,对该单位相关项目资金予以优先安排。组织、人事、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可以将基础教育学校财政支出绩效考核评价结果纳入各自的管理范围,引入问责制,依法提高学校校长的管理水平,维护绩效考评的有效性、权威性。针对基础教育学校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建立反馈整改与处理处罚制度,对考核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要提出改进意见,督促基础教育学校按法律法规与绩效目标的要求有效落实各项财政支出效果,以确保财政支出效益。
作者:朱琳 单位: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