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国内经济 >

会计专业素质拓展实践课程综述

一、高校会计专业“多维”拓展课程体系构建

(一)构建目标

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以明确的教学目的为开端,只有确定了目标,才有可能合理配置资源,展开合理的教学工作,并预期达到良好效果。本系列课程定义了以下目标:通过递进式对接培训实现理论课程、手工做账和会计电算化处理的三方融合;利用互动式远程教育培训提高教学效果、降低教学成本;以ERP沙盘模拟为载体,通过循环式全岗位技能培训,全方位拓展学生的专业素质、职业技能和团队合作意识,体现了持久性学习活动的教育思想。

(二)构建框架

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方法及所运用的教学理念,是课程设计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基础和决定性因素。对于本系列课程的研究与开发,笔者借鉴了世界银行学院的“可持续性的学习活动”的基本教育理念,结合ICT(远程教育)教学理念,提出了一整套完全针对高校会计学专业学生提高其专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基于多维度视角的系列实践课程设计,框架设计分为三个层次:明确目标、教学活动实施以及评价和监测,具体框架结构如图2所示。“可持续性的学习活动”教育理念兼顾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成人教育法的多种教育思想和布鲁姆的认知水平分类理论,它建立了一种有明确成果和目标、具有可测的项目评价方法的新模型,并融合了包括头脑风暴、角色扮演、问题导向型学习、在线学习、实践社区等新颖学习方法,以及面授、视频、数字化等的丰富授课模式,在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参与度和有效性方面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对本课程体系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在本系列课程的设计框架中强调了对学生持续性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并利用现代多种教学工具和方法,如远程教育模式等,构建了丰富的教学模式,预期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高校会计专业“多维”拓展课程教学策略

(一)递进式对接系列训练

开展递进式对接培训课程是针对会计学专业四年的理论课程设置,配合实务演练与其相对接进行训练,这样既体现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递进应用,同时又完善了实践课程前后环节的承接。依据马尔科姆•诺尔斯的成人教育法理论,使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目标,挖掘学习动因,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利用理论指导实践,再由实践反馈不断促进理论更新的认知规律,设置相对应的培训环节,以达到分项教学、分工协作,纵深发展的目的,最终在后面的综合模拟培训课程中实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汇总。一是随堂专项模拟训练。保留针对《基础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主干课程的手工模拟环节,加深学生对会计循环的感性认知。建立一套以某一制造类企业为背景的完整业务,穿插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中,做到融会贯通,衔接紧密,进行讲练结合的随堂专项会计实务模拟训练。这样能够保证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有据可依,更能给学生展示一种生动的实践素材,避免了往常会计专业课程内容理论性强、枯燥难懂的缺点。如在《基础会计》理论中会计人员的书写格式、原始凭证的审核和填制、记账凭证的填制、科目汇总表的填制、明细账和总账的登记、错账更正等,这些内容本身存在着很明显的逻辑递进关系。现行的理论课堂上,大多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式给学生观看各种票据的图像和使用方法等,到期末模拟实习时一次性接触实物,这种方式会产生由于时间间隔长而使得理论和实践脱节,没有充分利用知识内在的递进关系,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完全可以摒弃这种讲授手段,在讲到某个知识节点时,都准备一些实物材料,使手工做账真正发挥其功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如何应用。随堂专项模拟在同一学期与理论课程交叉开设,而且是有针对性的开设,针对某些概念、原理、程序开设专项训练,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环节中的重点和难点深入理解,必要时可安排几个学时带学生实地参观,这需要学院保持与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的长期合作关系,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如可以依据《基础会计》理论课程中凭证、账簿、错账更正、报表为主线,在课堂上开设以下专题:原始凭证的审核和填制;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更正错账的方法;总账、明细账的开设和登记;报表的编制等。也可以在某企业的业务资料中节选出一个旬的数据,随堂让学生填写记账凭证,数据量不大,节省了时间又可以从中检验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情况:书写是否工整;格式是否正确;借贷方向是否正确;金额数量是否正确;原始凭证的粘贴是否合理等。二是课程综合模拟训练。经过了随堂专项模拟之后,学生对各门课程的基础知识点都有了很深刻的理解和实践基础,这样在每门课程结束之后,每学期末都可以设置一次与课程对接的模拟训练,使每一门理论课程都有一门实践课程与之对接,达到一种平行性;同时做到每一个年级的模拟训练都是由浅入深,达到一种递进性。因此综合模拟训练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针对理论课程与随堂专项训练进行的期末综合模拟训练;第二部分是针对所有的专业主干课程在毕业实习前开设的毕业综合模拟选练。另外学校可以购买相关行业的不同业务模式的会计应用软件,建立校内的包括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多种行业模式的仿真会计模拟实验室,作为综合模拟的有力支撑。(1)期末综合模拟训练。这一阶段的训练是在每学期将课程内容都讲授完毕之后进行的,如会计学专业一般都是在一年级开设《基础会计》理论课程,在随堂专项模拟之后,使学生了解会计工作的循环过程,掌握了会计记账基础的基本理论,掌握了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设置和登记账簿、财产清查等基本技能,学生对会计职业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随后就可以在期末配合会计电算化手段进行成本计算、编制财务报告、财务分析等综合模拟训练,为毕业综合模拟训练做准备。(2)毕业综合模拟训练。这个阶段的综合训练是将大学四年所有的专业课程学分修满以后进行的,如《基础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会计电算化》等课程结束后,将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仿真实务相结合,力图提高学生对会计行业实务流程的总体操作技能。可先以校内的仿真实验室为中心,将四年所学的专业课理论做好回顾、总结,有了之前的专项模拟训练做铺垫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模拟轮岗实习。将学生按照实际会计循环中涉及的岗位分组,每一组学生负责一个岗位的实际工作,一个循环结束后,再进行换岗,按照如图3所示的岗位循环,直到每一名学生将每一个岗位的工作都经历过,本阶段训练即完成。

(二)互动式远程网络系列训练

聘请名企财务专家对学生进行远程授课甚至在线互动问答,还有讨论程序,将远程教育模式嵌入教学中,完全规避了空间的障碍,时间灵活而且节约了教学成本,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整个流程可以因人而异,对不同需求的学生连线不同的专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学生之间也可以充当不同的财务人员角色,实现多角度学习。这种方法的另外一个优点就是可以使学生与知名企业的专家“零距离”探讨平时在理论和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到名企实习的机会不多,但教师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为学生创造机会。

(三)循环式全岗位技能训练

在这个环节,需要学校筹备好校内与校外的各项软、硬件工作,如:在校内要建设ERP沙盘模拟实验室,校外联系好供学生实习的教学企业,保持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教师可以退回到后台做好策划、监督、测评的工作,使学生成为体验活动的主体,与企业岗位实际工作零距离接触,结合ERP沙盘模拟达到校内与校外的实习循环有效进行。ERP沙盘模拟的实习效果远超过之前在课堂上和学期末进行的模拟训练,该项模拟训练是前两项阶段性训练的一个拓展,需要学生有很扎实的基础理论及常用实务的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实践高难度案例处理。即通过在沙盘上展示对企业的营运流程和组织结构进行模拟,学生可以基于一套完整的企业运作流程宏观地体验到财务与会计工作在企业运转中的作用,以此进一步微观地体验并实际操作财务与会计工作,预期提高学生解决复杂会计实务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协调能力。如在校内ERP沙盘模拟演练结束后,避开企业的月末、季末、年末这几个业务繁忙期,带领学生深入基层进行上岗实习。在岗位负责人的协同下,学生可以适当独立完成岗位工作。对于制造类企业来讲,营运流程主要以采购—生产—销售为主线,在整个流程中所关注的还是涉及资金筹集、运用、回笼、投向的财务工作。培养学生在顶岗工作中学会如何进行各项成本费用的核算,如何进行财务分析,如何制作筹资方案、采购方案、生产计划、营销策略、投资预案等,最终完成对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分析。在这样一个真实岗位流程中可以真实地传授给学生一种财务工作的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岗位之间团结协作、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当然在企业岗位实习中遇到难题是不可避免的,除了随时咨询岗位负责人之外,可以再重新提升到理论层面去解决,形成理论—校内ERP—校外上岗实习—理论的一种“闭合持久性学习循环”。

三、高校会计专业“多维”拓展课程评价体系

(一)实践结果评价

实践结果评价包括对教师讲授及协助实践的评价和对学生实践结果的评价两方面,比以往的评价体系更能衡量师生的互动程度。教师是教学实践过程的策划者和引导者,他体现着一定的先决性和导向性。实践课程教学结果的优劣程度在很大意义上取决于整个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知识结构、专业素养等,因此良好的师资队伍建设成为了重中之重。从这个角度分析,对实践课程教学结果评价时,应侧重分析教师的思想觉悟、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合作意识等综合指标,为课程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而学生的实践结果评价需要通过对其在整个实践流程中的表现来判定,包括学习及实践的态度、学习能力、专业基础、解决问题及应用问题的能力、合作协调的能力等综合性评价。在实践流程的各个环节,包括课堂上、校内模拟实验室中、校外基地岗位实践等每一个具体过程,都需要专业教师进行记录甚至影像记载,以备实习结束后进行打分和分析。找出学生易错的环节,进行纠正和指导,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采用激发式的手段激励学生再学习的兴趣,为方案的反复调整提供依据。

(二)实践环境评价

实践环境即校内模拟实验室软硬件的完备程度、校外实践基地的配合程度和稳定程度、网络的软硬件环境等。实践教学是一种依托于校内模拟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的教学手段,结果的好坏与实践环境优劣程度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评价实践环境可从三方面入手:第一,校内模拟实验室中计算机配置状况、操作系统稳定状况、各种软件的配备情况、书籍资料的配备情况、网络带宽等;第二,校外实践企业的数量是否能够满足在校学生人数的要求、行业及规模能否与实践教学相对性、现阶段取得的实践企业能否作为教学企业保持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企业内部各岗位能否积极配合实践教学等。根据以上的评价标准,可以反复重新考虑构建框架中的各个层次,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与实践活动存在偏差,实践教学策略的选择能否得当等。

作者:刘艳 单位: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更多国内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会计专业素质拓展实践课程综述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gnjj/97647.html

    相关专题:环境科学 关于旅游资源的论文


    上一篇: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管理论文
    下一篇:民国北京的历史陈述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