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传播,产业融合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旅游业因其高度的关联性和综合性,在这一浪潮的带动下,出现了许多新兴业态,呈现出了十分强劲的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文章便以产业融合这一背景为依托,详细介绍了国外旅游高等教育改革的相关经验和成果,并对国内旅游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产业融合;旅游高等教育;改革经验与启示
1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传播,产业融合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旅游业因其高度的关联性和综合性,在这一浪潮的带动下,出现了许多新兴业态,呈现出了十分强劲的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学术界一般认为:旅游业产业融合是指旅游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或者旅游业内部不同产业之间发生的相互渗透、相互关联,随后形成新的产业现象。比如旅游产业和第一产业发生融合产生的农业旅游(包括农业休闲旅游、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生态旅游等);旅游产业和第二产业发生融合产生的工业旅游(包括厂区参观、历史学习、经济探秘等);旅游产业和第三产业内部融合产生的文化旅游、会奖旅游、温泉旅游、邮轮旅游、滨海旅游、动漫旅游、科技旅游、地产旅游等新兴业态。这些旅游业新兴业态丰富了旅游产品体系,满足了旅游消费者高层次、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提高了旅游体验的质量,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活力。然而机遇的背后亦是挑战,产业融合背景下旅游业人力资源结构化供需矛盾已经凸显,能够适应旅游新型业态、具有交叉学科知识与能力的中高端旅游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了我国乃至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强调:熟悉国际事务、熟悉旅游市场、掌握现代管理技术的中高端旅游人才以及能够满足新业态、新岗位发展要求的旅游人才的严重缺乏,是制约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然而在旅游产业融合研究方面,国内外的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产业融合的定义、动因、产品、模式、路径、效应和旅游企业战略管理等方面,关于对产业融合背景下旅游高等教育改革的研究比较缺乏。因此本文作者试图通过分析旅游产业融合的特点,分析出产业融合背景下旅游业对中高端人才需求的新特点,结合部分国外旅游高校教育改革的经验,提出一些对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改革措施和有益启示,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旅”的国家战略。
2产业融合对旅游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革新,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在不断地发生着动态的变化,从20世纪的单纯观光旅游转变为休闲旅游、度假旅游、体验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这一转变使得一切可以满足这些需求的旅游吸引物都纳入到了旅游产业的范畴,极大地丰富了旅游产业的内涵和外延。正是旅游产业的这种需求和供给的动态性决定了适应旅游新业态的中高端旅游人才必须具有复合型的旅游专业知识、创新型的旅游发展理念和学习型的旅游实践能力。
2.1复合型的旅游专业知识
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是旅游产业融合的推动力量。其通过在旅游产业渗透和融合,改变了旅游业原有的产品、服务甚至分工。比如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催生了携程网、去哪儿网、同程网等旅游电子商务网站,改变了传统旅游业的面貌。因此那些具有扎实旅游专业知识同时还掌握一门或者两门其他相关产业知识或者技能(特别是和旅游业融合良好的相关产业,比如信息技术、金融经济、商务管理、心理学、历史文化等)的复合型人才,是促进旅游新业态健康发展的关键。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指的复合型旅游专业人才与传统意义上的“T”形人才有所不同,不必要精通所有学科,只要能够将一门或者两门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应用于旅游专业即可,避免出现博而不精的尴尬。
2.2创新型的旅游发展理念
旅游新业态的不断涌现,实质是对传统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和突破。不论是对于新兴的旅游产业:如医疗旅游、定制旅游、高空旅游、会奖旅游,或者对于新兴的旅游企业:旅游电子商务企业、旅游装备制造企业;还是对于新型的旅游产品:深圳“方特欢乐世界主题公园”、三亚“千古情”、陕西“长恨歌”,其创新性本身就是成功的关键。因此要想促进旅游新业态的不断发展,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旅游业中高端人才应该具有创新型的旅游发展理念,能够觉察到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跨产业、跨市场、跨区域地开发出新的旅游产品和旅游体验。
2.3学习型的旅游实践能力
书本知识总是难免落后于行业的实际情况,因为新时期的旅游中高端人才应该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成长,汲取各种新观点、新思想,来适应旅游业不断变化的新业态。
3国外旅游高等教育改革的经验和启示
在旅游业产业融合的浪潮下,美国和瑞士的旅游高等教育,根据自身所具有的系统性、灵活性、市场导向性、能力本位性等特点,结合旅游产业融合对旅游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对本国的旅游高等教育模式进行了调整,加强了对学生交叉学科知识、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满足了旅游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促进了本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主要特点有。
3.1课程设置体现灵活性、交叉性和职业性
美国旅游高等教育设置的课程主要分为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自由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其中占比高达70%自由选修课程包含了与旅游相关的不同学科的知识,涉及面极广,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交叉学科知识背景,而且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兴趣选择合适的课程,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比如: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学生的课程安排,根据导师研究方向和学生兴趣、专长的不同,由导师和学生共同制定,选择最有助于学生深入研究和职业发展的专业课程进行学习。此外,美国旅游专业课程对社会需求的贴合度很高。美国旅游高等教育通过对旅游业发展情况的深入分析和预判,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自由选修的课程的内容一般是旅游业或其紧密联系的相关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以便学生可以跟上旅游业发展的步伐,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除了具有美国旅游高等教育的特点之外,瑞士旅游高等教育在课程改革中还十分看重职业素养培养课程的重要性。比如,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实行学业和操行并重的“双重学分”,以确保学生在获取丰富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习惯。
3.2工学结合,店校合一
美国和瑞士的旅游高等教育都采取“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循环模式,几乎在所有的重要理论课程后面都安排有相应的实践课程,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实践中增强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为了方便学生实践课程的安排,美国和瑞士的大部分旅游高等院校都拥有自己的旅游企业或者酒店。这种工学结合,店校合一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与真实客人直接接触的途径,通过在真实场景解决真实问题,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养成了旅游从业者所必须具备的爱岗敬业、与人友善、团队精神、承受挫折、积极进取等良好的职业习惯。
3.3打造多元化师资团队
美国和瑞士高等旅游教育教师主要分为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专职教师大多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学者教授,兼职教师大多是旅游企业或者五星级酒店的前任或者现任高管、政府和协会的官员以及行业领袖。随着世界范围内旅游产业融合的加剧,美国和瑞士的旅游高校在两类教师的招聘和管理上都做出了适当的调整。对于专职教师,除了强调教师的学术素养和实践经验之外,那些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学者教授会更受青睐。此外,美国和瑞士的旅游院校会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聘请具有不同旅游业态专业知识的教师,比如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专家组分课时分章节共同授课来为学生提供交叉性课程;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校内部具有不同旅游业态知识背景的教师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提高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对于兼职教师,由于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而且也十分熟悉旅游行业发展的趋势,是最早亲身接触旅游新业态的人群,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地将旅游新产业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使他们拥有了除课本以外的知识储备,增强了将来就业后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由于这种天然的优势,在产业融合的背景下,美国和瑞士的旅游高校中兼职教师所占的比例在稳定中有所增长。
3.4增加与企业间的联系,深化“产学研”合作
美国和瑞士的旅游高等教育都是市场导向型的,所以旅游高校和旅游企业一直都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作为旅游院校,通过和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一方面,可以将企业作为自己的实习基地、科研项目的来源地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地,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的机会的同时也加深了“产学研”一体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学校通过企业及时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来不断调整学校的培养模式,确保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旅游人才。作为旅游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订、修改甚至执行、“订单式”的从旅游院校获取最适合自己的旅游人才,大大降低了人力资源的成本;另一方面,旅游企业常常将合作的院校当作自己的公司的智囊团,为公司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或者制定发展规划。在旅游产业融合的背景下,得益于美国和瑞士旅游高校和旅游企业之间这种长期的合作关系,旅游院校在迅速获得旅游新业态企业的发展信息和问题之后,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并做出长远规划及预测,还能够迅速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教学计划,确保跟上时代的潮流。
4国内旅游高等教育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4.1调整专业设置,改革学科内容
旅游业产业融合的综合性、关联性决定了所需的旅游人才必然是复合型的人才,其必须在拥有扎实的旅游专业知识的同时还掌握其他一门或者两门相关专业的知识,这就要求旅游院校注重交叉知识的教学和培养,然而目前中国旅游高等教育对此尤为欠缺。据统计,2014年我国招收本科旅游管理类专业的500所院校中,开展的专业主要包括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和旅游管理类专业等5个专业,这些专业对现阶段旅游业比较成熟的新兴业态(如信息系统、医学、金融、历史文化、旅游规划、装备制造等)相关知识鲜有涉及。这就势必造成了我国旅游人才结构化供需矛盾,旅游人力供大于求,旅游人才供不应求。因此,我国各个旅游院校应通过调研真正了解旅游市场和企业的最新需求,再结合自己的地理特点和资源优势,开设一些旅游新业态的相关专业,如:旅游电子商务、旅游文化研究、旅游经济金融、旅游装备制造、旅游设计规划等。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我国旅游教育目前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课程内容滞后、精品课程不足。除旅游学原理这一基础课程之外,许多其他课程(旅游经济学、旅游企业管理、旅游信息管理、旅游地理学)等都是对其他学科的应用和移植,用传统学科的知识体系,来解释旅游学的概念和问题,旅游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的融合不够深入。所以我国有必要由政府或者有实力的旅游高校牵头,邀请旅游企业(尤其是新兴企业)的高管,由理论家和实践家进行旅游业某一领域的教材编写,打造一批理论和实践联系紧密又适应旅游新业态发展潮流的精品教材。
4.2增加实践课和选修课比例,注重职业素质培养
针对目前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的实践课安排不合理、个性化教育不足和职业素质培养不够重视等问题,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作出改革,以完善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第一,改变我国旅游院校普遍采用的先理论知识学习和后集中到企业实践的传统培养模式。避免因理论知识和实践过程间隔过久所导致的理论和实践错位的问题。整合国内目前各成体系、相互独立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大大提高实践课程的比例,让实践课程贯穿旅游高等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循环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第二,目前旅游业新兴业态不断涌现,这正是旅游学科和其他不同学科加速融合的表现。所以旅游高校有必要通过增加选修课程(尤其是与旅游业融合良好的专业课程)比例,让学生能够依据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背景和行业需求,自主地定制个性化课程,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第三,重视职业素养的培养。旅游业归根结底是服务性行业,又因其综合性和复杂性,对旅游从业者造成了不小的职场压力。因此旅游高校有必要借鉴美国和瑞士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方法,通过开设相关的职业素养课程(主要包括:就业指导课程、职业生涯辅导、职业咨询、创业指导等)和实践课程,将学生在将来的就业或者创业过程中有可能面临的问题加以分析和解决,促进学生更加系统、全面地发展。
4.3打造多元化教师团队
目前我国旅游院校在聘请老师时还普遍以学历和科研能力作为主要的考核指标,这就导致了我国旅游高校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实践经验不足、教师类型单一、交叉性教师偏少的困境。基于此现状,结合国外教师聘任制度的经验,建议我国高校可以打造多元化教师团队,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改革教师聘请制度,除了聘请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俱佳的学者教授作为专职教师之外,还应该积极从企业和政府机构引进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中高层管理者和领导者作为兼职教师。这些兼职教师可以为旅游院校带来最新的行业信息和实践经验,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加紧了学校和旅游企业间的联系。其次,对于专职教授,也要强调其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鼓励他们在企业中任职或者定期回到企业中“回炉重铸”,确保科研和教学不和旅游业的发展脱节。最后,关注旅游新业态的发展,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国际会议或者到其他高校学习,拓宽教师的知识背景,为学生提供交叉学科知识。
4.4加深与企业间联系,深化“产学研”一体化
旅游企业为旅游高校提供实习基地、就业机会和资金支持的同时,也可以将行业的最新信息和企业需求反馈给旅游高校,使其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培养模式和科研方向以适应旅游业的发展。然而国内大多旅游高校和旅游企业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甚至许多高校在教学中连标准的实践单位都无法保证,更不用说和企业间实现“合作共赢”。结合国外“产学研”经验,我们可以从学校和企业两个角度来加强旅游院校和旅游企业之间的联系,深化“产学研”一体化。首先,以旅游院校为主导。旅游院校可以通过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明确研究的方向,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还可以通过邀请一些在旅游行业有权威的企业参加旅游院校教学方向的调整、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内容的修改、甚至是某些教学教材的编写,将行业的发展动态和企业的需求加入到教学方案中,确保培养的学生符合市场的需求。其次,以旅游企业为主导。企业不仅可以根据自身对人才的需求,“订单式”要求旅游院校培养一批符合自身发展的旅游人才,降低自己的人力成本。另外,可以将合作的旅游高校,作为企业发展的智囊团,让其帮助对企业的项目方案和发展规划做出预测和评估,降低项目的市场风险,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5结论
在产业融合背景下,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美国和瑞士的旅游教育因其本身的系统性、灵活性、市场导向性等优点,快速地适应了旅游业产业融合的新特点。在中国,旅游新业态发展如火如荼,旅游中国等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和模式,为中国的旅游业输送了无数优秀的人才。但是在产业融合的浪潮下,中国旅游中高等教育仍然面临着专业设置落后、课程内容陈旧、教师队伍不合理,校企合作不紧密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产业融合背景下人才市场的新特点,结合美国和瑞士旅游高等教育改革的经验,对我国旅游高等教育提出了一些借鉴,希望对产业融合背景下我国旅游高等教育有一些有益的启示。
作者:王帅辉 单位:海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