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国内经济 >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合理性

从本体论主体到认识论主体,是学生主体观的根本转变。本体论的学生主体观,是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论基础,但同时,也存在着两大问题。第一,从逻辑上讲,既有主体,就应该有客体。但是,本体论中只有学生主体,没有作为对应的客体;或者是,既有主体,就应该有辅体,但是,本体论中也没有。而离开了客体,离开了辅体,孤立的主体是没有意义的。第二,从概念上讲,主体与主观能动性,是不同含义的两个概念,不能因为学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就为主体;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不是主体的本原属性。因此,本体论的主体分析,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即只是接受教育的主体,而非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主人。教学认识论,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教师与学生(或学生在教师主导下),通过教学的特定组织形式,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这种认识的结果,表现为对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获得;第二,教师与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对作为客体的教学及教学过程的认识。第二种认识,是更为重要的教学认识论认识,因为,这是对教师、学生如何认识客观世界的认识,即对认识主体的认识,这是教学认识论更深层的内容。然而,正是这一方面,是教学认识论的短板。

一、教学认识论特殊性分析

教学认识论包括两个方面,而第二个方面,即对认识主体的认识,这正是教学认识论的特殊性。既然是教学认识论,首先要搞清楚,认识的主体与认识客体是什么?作为教学认识论中的客体,一是作为认识的客观世界,二是作为认识者自己,即教师和学生以及二者相互交叉关系形成的教学活动。由此可见,教学认识论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

二、从认识主体到主体立场

(一)确定主体的依据

在我国,随着认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主体、主体性问题也越来越被重视。近代哲学是建立在主体、客体二分基础上,属于主体性哲学;现代哲学是建立在主体交互作用的基础上,是主体间性哲学。主体性哲学对于主体的界定是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这个人是指实体的个人和群体;而主体间性哲学对主体的界定是指“关系”,这个“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自我主体与对象主体的交互活动;(2)自我与他人的交互活动;(3)主体间的交互共存关系。在现代哲学认识论中,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认识的客体;而此时的师生,又是认识师生活动的主体。师生在认识自己的活动,又是在自己的活动过程中认识自己的活动,简言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及其关系,即是教学认识论中认识的主体,也是客体。主体间性哲学认识论,为我们确定教学认识论的主体提供了依据。

(二)三个主体

在教学认识论的分析中,认识的主体是什么呢?首先,是教师主体。在师生关系分析中,我们把教师地位、作用表述为“主导”,这是本体论的表述。但在教学认识论中,相对于教学中的客观认识对象,教师也是认识的主体。再者,是学生主体。这里的主体是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与本体论意义上的主体存在区别。本体论的学生主体,是在教师主导下的主体,带有依附的性质;认识论的学生主体,与教师主体是并列关系,具有独立性质。最后,是第三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有一种由互动产生的意见、看法的互补、互证、互纠,形成了非师非生的第三种意见、看法,而代表这种看法、意见的载体,只能是第三者,它是实际存在,但不是实体存在,因此,可称之为“逻辑主体”,即第三主体。

(三)三种立场

与三个主体对应的,有三种立场。这三种立场是:教师立场、学生立场、第三者立场。那么,这三种立场的关系如何呢?第一,理论与实践的不对称。从理论上讲,三者是平等的。所谓立场,是对个体(或集体、团体)利益、态度、价值的诉求、表态和坚持。在这一点上,三种立场是平等的,都具有合理性。但在实践中,教师立场为强势,学生立场为弱势,而第三者立场为虚势。这种平等的合理性为什么理论与实践就不对称呢?这与本体论中的教师“主导”有关,与对“主导”的理解和实践有关。本体论与认识论有联系亦有区别,本体论中的“主导”不能简单地移植到认识论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起引导、指导作用,但教师不能把“主导”变为“裁决”。“主导”在实践中界限的扩大,是导致“立场理论”与“立场实践”不对称的原因。第二,第三者立场,虽不是“实体”,但是“实在”。事实上,实际中发挥作用的立场,都是第三者立场在起作用,只不过,这种立场以及立场的表达方式,有时是教师,有时是学生。但此时的教师、学生,已经不是原有的身份了,而是第三者的代言人。(比如说,“综合大家的意见”之类的表达和阐述,就是第三者立场的语气。

三、从合理性到可能性

合理的,不一定能变为现实。理论论证了的,也不一定在实践中行得通。前面对“学生立场”的论证是一个教育哲学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分析过程,也是逻辑上的演绎过程,亦即理论阐释过程,那么,“学生立场”的提出,有没有实践基础呢?下面,从实践的层面以举例的方式,对学生立场的合理性作进一步的阐述。在阐述过程中,借鉴冯友兰先生对哲学研究的方法,即正的方法、负的方法与合的方法。本文是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为研究对象,因此,论述的范围,主要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的“学生立场”。

(一)正的方法

正的方法,即从正面论述的方法。这里仅以大学生学生社团活动为例说明。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生社团,如果从1919年“五四运动”算起,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中间停滞了近半个世纪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催醒了思想僵化的冻土,大学生社团像雨后春笋般地生长发展起来。河套学院是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一所基础较为薄弱的大学,但是,它的学生社团的发展,却有着明显的地方特色与地区优势。全校现有学生社团74个,号称“百团大战”,其中艺术类约占三分之一。学校学生社团与长期以来推行的“三自一主”学生管理模式相融合,是学校社团活动的一大特色。“三自一主”,即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人翁精神。如果我们把“学生社团”与“学生立场”联系起来,那么,会得出什么结论呢?第一,“学生立场”和“学生社团”是土地与禾苗的关系。“学生立场”是本原的东西,就像土地,而只要有适宜的水分、空气、阳光等条件,就会生长出茁壮的禾苗。如此蓬勃发展的学生社团,证明“学生立场”这块土地的强大生命力。第二,学生社团表现出的创造性,可能是“学生立场”原发性能力的表现。学生社团活动的许多内容、形式,令老师们反思:创造性是教不出来的。第三,艺术社团的活动,更能表现反映“学生立场”中的心灵部分。艺术活动是融知(认知)、情(情感)、意(意志)、行(行为)于一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个性化、情绪化,又是艺术实践活动的最显著的特点。可以这样说,在河套学院,学生的社团活动中“学生立场”得到了最充分、最完美的体现。以上简要分析,说明提出“学生立场”是有实践基础的。

(二)负的方法

负的方法,即从反面论述的方法。大学生处在理性判断发育成长期,由此,更具有批判性,更具有活力。在对待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学生立场”上,观点更加尖锐,更加鲜明。这种观点是用否定式表达的,由此为负的方法。下面举两个例子说明。例1,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实效亟待提高》论文所提及与本文论述的“学生立场”相关内容说明。(资料来源于《中国文化报》,2013年01月22日,作者:李薇薇)此文有关“学生立场”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其一,大学生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和效果不满。其二,大学生对课程教学形式与资源方面评价最低。其三,大学生认为艺术活动的自身参与度不够。例2.2012年,本文作者曾就本校(河套学院)公共艺术教育中的“学生立场”,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结论为:第一,他们希望艺术素养的提升,而非功利化目的的达成。第二,他们重视真实的艺术生活,而非艺术知识的获。第三,他们强调自己的需要,而非别人的设计。以上两例调查结果,反映出大学生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观点看法,以此说明,提出“学生立场”是有思想基础的。

(三)合的方法

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从相反的方向论述证明,都有其局限性。在实践方面,学生社团活动虽然对第二课堂能够起到导引作用,但不能代替教学主流;在观点方面,只是学生的一种思想诉求,变为现实还缺少中间必要的环节。这个中间环节,就是由教师立场的参与,而形成的现实的实现形式,即第三立场。坚持第三立场,是否意味着否定教师立场和学生立场呢?事实上,只要存在着教学中的互动关系,纯粹的教师立场和纯粹的学生立场就不复存在,而只要存在着教学过程,就必然有教学的互动,只是程度、范围不同而已。由此可见,教学中现实的存在形式,即第三立场教学中“立场”存在的常态。如何体现第三立场,从以下两个方面说明。1.坚持“第三立场”的关键。“第三立场”是强势教师立场和弱势学生立场博弈的结果。教师主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坚持第三立场的关键,是对教师主导的正确理解和实践的把控。那么,如何正确地发挥教师主导的积极作用呢?第一,要解决主导的前提问题。首先,是观念前提。教师要尊重学生尊严,承认学生主体(主体论和认识论意义上的)地位;其次,是条件前提,即像韩愈所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果说,现在对主导仍要作继续深入研究的话,就应该侧重进行“主导前提”的研究。在当前形势下,即市场经济及信息化的时代,教师主导这个前提,不但是主导的题中应有之意,而且是具有新时代的内涵之意。第二,解决主导的途径问题。主导的途径是互动。中国教学思想,有非常好的关于互动的论述,比如:“教学相长”,“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等等。这里仍然有一个前提:即师生平等。如果以不平等态度相待,主导可能就变为主宰。再者,主导是教师体现出的先进思想、高尚道德、实际能力等教师素质的主导,而非教师身份的主导。主导是教师高素质的自觉主导,而非教师身份的天然主导。2.坚持“第三立场”需建立现实的运行机制。河套学院,在较长时间的公共艺术教育实践中,力求体现我们的研究成果:三个主体与三种立场的观点,并采取了许多改革措施。概况为:三会制:调查会、征求会、评议会;(即在进行课程设计和运行过程中,调查贯彻始终;定期召开不同形式征求意见会;对课程教学,定期召开评议会。)三课制:讲授课、讨论课、学生课(课堂教学分为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组织教学。);三评制:实践活动、学习小结、常规考试。康德曾经讲过,人类的事有两件最困难:一是政治艺术,二是教育艺术。在我们进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立场,坚持教师立场,体现第三立场,这三者关系的处理及在实践中的把控,是一种真正的教育艺术,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作者:张静 单位:河套大学艺术系


    更多国内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合理性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gnjj/93124.html

    相关专题: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 江苏省地方税务局


    上一篇:机械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
    下一篇:科技进步与创新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