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清思路,适时发问,精心设计
每一位教师在上课之前,都要先备课,即准备课程,以期在实际讲课中能够收放自如。课堂的提问作为带动课程进行的重要环节,也是需要认真准备的,并不是讲课过程中教师的有感而发。对于每一个需要提出来与学生当场交流的问题,都应当以教师本人缕清整节课的体系思路为前提,而且对提出问题的时间把控,也应细加斟酌。如果教师思路不清,在讲课过程中不合时宜地频频发问,有些时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学生可能会因为被过多地打断而失去对课程整体思路的把握,从而导致其出现厌恶英语的情绪化表现,而启蒙教育是对于新语言的厌恶,将成为以后学习这门语言的最大心理障碍。
二、繁简适当,启发为主
由于每堂课都有固定的时间,所以问题一定不能太长,会浪费时间,但也不能太短,这样不利于学生理解问题。一个优质的课堂提问,需要做到长短得当,既要让学生明白老师在问什么,又不能透露太多的信息,提问的核心其实是启发和引导,而不是讲授,互动的过程要以学生为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尽量使他们说得更多,想得更多,只有这样才能锻炼他们的思维方式,提升器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作为一名有思想的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在学生对于问题茫然不解时,提供适当的线索,循循善诱;而在学生可以自己讲出答案时,进行随后的汇总,不要打断学生的思路,即使可能是离题的,但至少他努力去思考了,教师如果单方面的中止学生讲出自己心中所想,就等于谋杀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而若此类情况时常发生,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丧失,甚至产生不想说出内心想法的冲动。若是这样,那便可以说,不当的、毫无艺术性的教育扼杀了学生的前途,也扼杀了往后社会继续前进赖以支撑了唯一动力———创造性。
三、发散延伸,拓展思维
对于一门语言来说,即使穷尽教师的一生去为学生讲解,也仍旧只能触及其体系的冰山一角,因此,对于如何把握临场思维的发散和一个启发性问题的延伸思考就显得很富艺术性。这也是英语课堂提问方面的一颗镶在语言王冠上的明珠,就看教师如何才能令其发出璀璨的光芒了。一个句子中往往不只有一个应该让学生懂得的知识点,所以,在讲解课程内的问题时,教师就可以对于问题进行适当的延展,或做一些课程内容以外的随机性安排,重点是要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对于新知识的渴求,甚至引发学生就问题的疑惑主动向老师发问,从而使课程在一个又一个疑惑的解决中,轻松地度过,正所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问又生疑,往复轮回”。
四、广度、深度,合理把握
这里所说的广度和深度是有两层含义的,一方面是指问题上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是指提问对象上的广度和深度。所谓问题本身的,很好理解,即教师所提的互动性问题,不可以非常简单,这样极有可能会使台下学生因为太缺少挑战性而难以提起足够的兴趣,而兴趣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好老师。因此,所提的问题应当有适当的难度,即所说的深度,而广度则指问题的综合性要尽量强一些,这样可以让学生自觉地联系之前学的内容,既锻炼了思维,又重温了一遍知识。而其所代表的第二层意义,则是基于对学生层次和接受能力的划分。一个问题通常不是一名学生在做答,这就要求老师在提问的范围上,尽量囊括各个层次的同学,这样对于学生整体的听课效率的把控是极有帮助的,教师可以随时知道全班大部分学生是否已经理解了某一知识点。
五、积极评价,寻找亮点
学生无论优劣,都是喜欢听表扬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喜欢被批评,所以,当听到学生的回答中有些许闪光点时,教师不应当吝啬赞扬的词句,要使回答的同学明白自己的思想成果得到了认可,这对于优秀和不优秀的学生都一样适用,而对于那些很少受到别人夸奖的学生,这种教学任务就更是意义非常,自信心得到巨大提升的同时,也可以令一些性格内向的同学慢慢敞开自己,让更多的同学相互认识了解,加深友谊,而教师的教学任务这时也多了一份更深层次的意义,教育的本质在这时,也得以更完美地诠释。
六、结语
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方是长进。良好的课堂互动,就可以很容易地做到“教有疑者无疑”,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加深学生对于语言在感官上的认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好学天性,从而更好地与教师合作,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
作者:李春雨 单位: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广川镇广川中心小学
相关专题:广东自贸区 一带一路 企业薪酬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