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国内经济 >

从人类学视线下对人类世界哲学分析

一、马克思的人类学视野及其所见的人类世界

从中学时代,马克思的志向,就是为“人类的幸福”而奋斗。抱着这一理想,马克思开始了自己的理论活动与实践活动。以“人类的幸福”为出发点,他形成了观察把握世界的“人类精神的真正视野”[1](p116)。这个“人类精神”,是自文艺复兴以来反对神而弘扬人、关心人类命运、关心人类生存发展的人类学的而非神学的精神,马克思继承了人类发展的这一精神,并以这一精神为视野观察把握人类世界。这就形成了马克思的人类学视野。所以,马克思所说的“人类精神的真正视野”,就是对他的哲学性的人类学视野的表述。在马克思那里,“人类学”一词,既是指“人类学”这门具体学科,是一个学科概念,又是一个哲学范畴,是与“自然性”、“自然史”相区别、相对立的哲学范畴。这一范畴可以把马克思常说的“人”、“人类”、“人类性”、“人类的”、“人的”、“人化的”、“人本主义”的、“人类世界”的这些针对人类的概念概括起来。他直接运用“人类性”、“人类学的”这些范畴,来界说人类活动的特质、人性的特质,强调他思考的人类性。因而,他的哲学思考是关于人类世界的哲学思考,不仅对社会历史的看法是如此,对于自然界的看法也是如此。在讲到现今的自然界已非原初的本来的自然界时,马克思把它称为“人类学的自然界”,就是这个意思。这就是说,可以用“人类学”这一范畴的“人类性”意义,来定义马克思关于人类世界的哲学思考。一般讲来,马克思大都是从“人类性的”、“人类学的”层次,来理解和把握人类世界的。从马克思人类学视野下和哲学论域可以看出:

其一,关于人,马克思表述的有:人是自然存在物、社会存在物、精神存在物、有意识的存在物、对象性的存在物、自由存在物;人的本质力量,人的主动性与受动性,人自身的辩证法;人的感觉,欲望、意识、思维、理性、认识、精神、观念;人的生命,人的需要、人的生存、人的发展、人的自由、人的活动、人的交往;人与动物的区别,人对自然的合理利用;人的本质力量及其对象化,自然界的人化,人类学的自然界,自然界的人类性,人本主义等等,这是在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中寻求解决人类问题的哲学思考,是人类学唯物主义的自然基础和人的基础。

其二,关于人性(人的类本质)和人类,马克思表述的有:人,人性,个人,人类,社会化了的人类,人的类存在;人的需要,人的尊严,人的本质,人的本性,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的自由个性,人的全面发展;人类的劳动、生产、实践;人的独立性、创造性;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人的解放,人类解放等等,这是他追求人的、人性的合理发扬的人性解放、人类解放的人类学唯物主义理论;是人类学唯物主义的人的理论基础;也是第一方面向“社会化了的人类”的深入;

其三,关于人类社会,马克思谈到:人类,人类社会,社会化的人类;人类社会的不平等,马克思的反专制、反特权、反暴政,争自由,争民主,反对蔑视人、轻视人;民主,自由,平等,公正,人权,正义,出版自由;国家与法,国家与人民,人民与法,人民和国家,市民社会,人类社会,个人与集体,真正的集体,共同体等等,这些表明他是人文主义的最进步的发扬者,是他追求人类的政治合理性和政治解放的人类学唯物主义理论;是人类学唯物主义的政治理性基础;显然,这是对第一、二方面即对人的更深入、更具体的社会政治探讨。

其四,关于现实社会的经济活动的本质与矛盾,马克思论到的有:生产资料,私有制,公有制,社会所有制;劳动,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社会分工,雇佣劳动,异化劳动,无产阶级的贫困化,劳动与资本的对立;经济,经济学,利益,拜物教,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利润,经济异化,政治经济学等等,这是追求人类的经济合理性和经济解放的人类学唯物主义理论;是人类学唯物主义的经济理性基础。

其五,关于人类的生产实践与其历史发展观,马克思论到的有: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辩证法,矛盾,实践,人的感性活动,从主观方面理解世界,理论与实践;人的需要,人的生活,劳动生产,物的生产,人的生产,精神生产;人类史,历史科学,人的科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交往与交往形式,普遍交往,生产方式,历史前提,人类生存前提,社会经济形态;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意识形态;社会,社会关系,人的社会存在;历史,历史观,社会历史规律;人的活动,具体的人,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古代社会,东方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历史发展的特殊规律等等,这是追求人的思想合理性的唯物史观、社会发展解放观的人类学唯物主义理论;是人类学唯物主义的历史理论基础;是对“人类史”、人类历史的总的看法。

其六,关于人的关系存在,马克思谈到的有:人的关系,物的关系,非人关系,关系和联系,对象性的存在;人的社会关系,人的生产关系,人的伦理关系,人的生存关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合理关系;人对世界的认识的、实践的、审美的、宗教的掌握关系;人类社会的支配关系,社会的普遍交往;人类性的,人类学的,人类存在的辩证法,辩证方法,等等。这是他力求合理地理解人类世界、把握人类世界、推进人的解放的世界观、方法论方面的问题,是为了把人们从错误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中解放出来的哲学理论;也是整个人类学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基础。

其七,关于人的异化与人的解放,主要有:异化,劳动异化,人的本质的异化,政治制度的异化,异化的产生与克服;人性,人的关系,人道主义,人的自由,人的解放;人的依赖,物的依赖,自由个性,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真正的集体,真正的共同体,自由人的联合体,共产主义等等,这是追求人类的生存合理性的人的自由、人类解放的人类学唯物主义理论;是人类学唯物主义的人的解放的理论基础;这也是回归到人本身的更深层的探讨。此外,马克思还以这种人类学视野观察把握自然界,形成马克思所说的“人类学的自然界”,正是在这一视野的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他的人类学哲学。

二、马克思从人类学视野把握人类世界的三大基点

把握住了人类世界,还有个如何建立人类学哲学的问题。在这方面,马克思明确提出了他的哲学理论的立脚点、出发点和归宿点,可以说是建立人类学哲学理论的三大基点。在现代哲学的发展中,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基础上更上升了一步,即抛开费氏的自然性的、抽象性的人的本质,人的类特性,而进入社会性的、具体性的人类世界建构他的哲学,从而开创了具体关心人类问题的人类学哲学。在这一哲学里,马克思不是不关心人的本质、人的本性、人的类特性,而是把它们放在人的具体的社会存在中考察他们的具体表现。这样,马克思就为真正的人类学哲学打开了道路。它突出体现在马克思为这一哲学所确定的三大基点上:即孙正聿先生研究的马克思哲学的立脚点、出发点和归宿点[2](p163)。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与旧唯物主义相比较,强调他的“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3](p17),即站在人类社会的基础上研究社会化了的人类。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明确指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3](p30),是“现实的个人”,即“生存于一定关系中的一定的个人。”[3](p74)即从具体的人出发研究人类的社会历史。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表明了这一哲学的最高宗旨和未来奋斗目标,即归宿点:“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成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3](p260)“立脚点”表明了马克思哲学的哲学立场,不是自然界,不是物质世界,不是自然性的人,而是以社会形式生存发展着的人类,从而使这一哲学具有人类学的性质。“出发点”进一步为马克思哲学把握人类世界确定了原则,即不是从人的自我意识出发,不是从某种精神出发,不是某种抽象的东西,也不是抽象的自然的人,而是具体地真实地存在着的人,它表明马克思哲学是从真实的存在出发把握问题的、关心人的具体命运的哲学。这是新唯物主义的特征。“归宿点”表明,马克思这一哲学的最高宗旨,全部目的,都是为了人类的自由解放,是为走向自由人的联合体服务的。它表明马克思的哲学是“为历史服务的哲学”,是为了人的合理发展的哲学。立脚点、出发点、归宿点的提出,为马克思人类学哲学的具体确立画出了蓝图。它表明,马克思哲学是因人而起、为人而作具体研究把握人类问题的人类学哲学。从康德开始的西方哲学的人类学转向,在马克思这里得以完成。

确认马克思哲学的人类学视野和由它形成的人类学哲学,还应当强调如下方面:1.马克思的人类学哲学不是以自然为基点,而是以作为自然的一部分的人类为基点;不是以自然物质为基点,而是以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点。2.马克思人类学哲学决定性地使哲学由整个世界转向了人类世界,开创了哲学的人类学时代。3.马克思的人类学哲学,立足于对人类的社会人文关怀,这种社会人文关怀是宏观的,是对人类个体及其总和———全人类的关怀,以这一关怀为基础的哲学,应当是关于人类如何合理生存与发展解放的哲学。通过以上几方面,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就完全摆脱了抽象的无人身的精神、漆黑一片的客观物质,而进入到了以人类学为视点的互为对象、充满关系、生机勃勃、感性地生活着的人的世界,就其现实性上讲,这其实就是感性地、活生生地在人的实践面前展开来的人的现实世界。而人,作为“属人的自然存在物”,就是这个世界的最有生机的活动者和创造者。这个以自觉的、能动的、富有创造精神的人为主体的、从他们的关系和联系、生产和奋斗、实然状态和应然方向、内在矛盾和发展解决方面揭示和把握他们的哲学,就是人类学唯物主义哲学,即人类学哲学。这是一个全新的哲学天空。

三、人类学哲学:关于人类世界合理生存与发展解放的哲学

通过上面的讨论,可以说,马克思的哲学意向,从整个世界走向了人类世界,这就是人的生存世界,从而可以对人的生存境遇进行把握。马克思是通过对人的物质生产实践的把握而进入人的生存境遇的。他把实践归结为物质生产和把人的实践引申为历史动力,从而揭示了真实的活生生的人类生存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社会由于内在的生产实践活动的推动,而处在人的、关系的、社会现实的动态变革生成之中,人也因之处在交往繁忙和生活流变之中。而人们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界,也通过实践处在与人的交互作用之中,即由于实践活动而处在自然向人的生成、人向自然的生成、人在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向人类世界的生成之中,在整个人类世界,由于自身内在的生产交往活动而处在生成、变革、发展的生生不息的流变之中。这就是人的生生不息的生存境遇。

同时,人的这种生存境遇,正由于实践的创造和推动作用,而处在变化发展之中,从而使人类的生存同时是一历史的生存。马克思把历史发展的根据奠定在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和其社会性的交往实践关系之中,从生产和交往两种实践看待人的社会生存发展的历史,这就把社会历史置于发展流变的实践活动之上了。这和他把实践看作人和环境的双重改变、双重生成一样,站到了现代哲学的起点上来了。伴随这一过程,社会又不断地开出自己的精神花朵、理性光辉同时又在这些精神的作用下而交互促进,不断发展,这就是马克思的人类实践史观所构成的一幅现代动态图景。马克思研究了这一发展变化的规律,这就是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即走向自由解放。因而,从整体上看,马克思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关于人的生存境遇与发展解放的哲学,这就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关于人类世界的哲学。马克思哲学作为人的生存境遇与发展解放的哲学,其关心的核心是人,是“人的自由发展”。

问题是,人的生存世界并不是天然合理的,在马克思看来,由于专制政治,由于私有制,由于劳动异化,由于阶级对立,由于上层对下层的奴役,它总是处在不合理的状态中,这就需要人们的批判、革命、斗争,并通过这些手段促进人类世界向合理化、合法化发展,而这就是关于人类世界的哲学真正要面对的问题了。人类学哲学是马克思一生最伟大、最独特的哲学理论创造的结晶。马克思说到:“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们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统治自己。”[4](p927-928)而这就是马克思人类学哲学关怀的最高境界。马克思人类学哲学是以唯物主义态度研究人类根本问题的哲学,而人类最根本的问题,是由于人类的本性而在一切时代都会出现的问题。这种问题,不外就是人类的生存发展问题,即人类的合理生存、健康发展与自由解放问题。这个问题是“实践唯物主义”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通常观念所涵盖不了的。人们在讲实践哲学和历史唯物主义时,一般也讲不到这些内容。仅仅说马克思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或历史唯物主义,就既把上述丰富内容排挤在外,又遮蔽了它的人类学特征。因此,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用人类学唯物主义加以概括,不仅更符合它的实质,还可以发现马克思哲学许多新的特质。事实上,历史无非是人类的历史,实践也无非是人的实践,“实践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从更高层次上看也就只能归到人类学唯物主义的内涵中。以人类的幸福和自由解放为情怀,是大思想家的特征。但是,只有人类历史进入“世界历史”即全球化时代,人类学唯物主义哲学才能成为现实需要的哲学。马克思在这一时代的起始时期创立了这一哲学,而我们已走到了这一时代的中间。因此,人类学唯物主义哲学,正是我们时代所需要深入研究的。


    更多国内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从人类学视线下对人类世界哲学分析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gnjj/86851.html

    相关专题:河池学院 制冷与空调杂志


    上一篇:创新教学下的中药学论文
    下一篇:计算机发展网络技术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