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引入环境艺术这一概念约在20世纪末期,在城市化快速发展和人居环境急切需求的大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在我国有良好的发展空间。由于环境艺术设计结合了艺术美学和工程实践的特点,因此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开放性。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高校应不断改革和拓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方式。
一、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现状
现在艺术院校招生人数明显比以往多,一些学生的艺术功底较弱,考生报考艺术类专业的执着程度也没有之前的考生高,适应学习的能力也没有以往的学生强。目前,艺术类院校的招生人数不断增长,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降低了,从而使以往的艺术教育模式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其难以适应当前艺术教育专业的教学。设计实践教学对于艺术类专业教学而言非常重要,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院校并没有落实设计实践教学,同时也欠缺有效的实践平台,学生的设计实践偏向虚拟化。另外,学生对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还没有完全理解,教师往往就已经开始下一单元的教学,长此以往势必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
二、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措施
1.优化课程体系
我国艺术类院校首先应合理科学地安排大学四年的教学课程,明确教学目标,从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环节上,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修养和专业实践能力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对于艺术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应该通过论文写作课程提高其文化素质,采用目标训练的方法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的现场感受,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训练提升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另外,在保持教学目标一致的基础上,教师在课程设置上可以结合课题进行一定程度的知识渗透,同时在专业方向和相近学科之间进行交叉教学,最终达到优化课程体系的目的。
2.注重课外拓展,加强合作交流
艺术类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和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引入其设计专家开展团队教学。学校应通过企业及时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广泛地进行教学改革,不断完善教学措施。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师除了在学校教学,还可以到一些相关企业兼职,从而实现教学和社会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使其在实践中和教师、企业进行交流,加强互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如现场调研、过程设计、课堂汇报设计成果等。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运用相应的设计语言形成完整的设计实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是艺术类专业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教学活动,可以增强自己的目标意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在假期中,学生可以向教师学习一些专业实践知识,使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样能够有效避免课堂时间和实际工程进度发生冲突。此外,教师应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完善教学方法,以取得教学相长的效果。
3.建立创业教育模式
工作室制度侧重强调实践教学,艺术类专业院校的教师可以从教学体系和教学团队以及教学方式等相关的方面对工作室制度进行创新。教师应该调整单元式授课,将课程结构具体化,分阶段授课,让课程设置具有系统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毕业论文的选题非常重要,论文选题不能脱离实际,学生应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并接受企业的设计建议,让毕业论文设计具备可行性。
4.在多种专业背景下,构建多元化思维模式
环境艺术类设计专业涵盖的范围较广,可以吸收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使自身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多种专业交叉并相互融合的大背景下,未来环境艺术类设计专业发展具有很大的空间,有望能走在其学科的前沿。综合性院校在课程设置和合作交流中应该创造宽松的条件,吸收其他相关科学知识,促进不同院系之间加强交流,从而实现艺术和科学的结合。结语环境艺术包括城市规划和建筑与园林设计等,这些艺术设计体现了丰富的生活内涵。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环境艺术设计对于现代人类居住环境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应该向着多维度、多环节的方向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而使该专业获得良好的发展空间。
作者: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