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国内经济 >

剖析法兰克福学派批判观的中国影响

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文化批判;压抑性文明;爱欲文明;人性解放

摘要: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表现出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其批判的基本特征是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工具理性批判、社会异化的批判、新型整体学科群研究的批判,最终体现一种新的批判视角,即文化批判的意义。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确定了三个批判层次并逐步深入:对当代资本主义文明的批判;透过对全部文化的批判找到制造出“人被压抑的历史”的根源;揭示造成文化异化的根源,即人性的异化。法兰克福学派对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产生深远影响。追求爱欲文明和人性解放,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对“压抑性文明”批判的有力武器,它为中国知识分子省思自己的生活状态提供了一种反思的话语。

一、作为发达资本主义的哲学文化的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主要是通过两种图式进人中国的。

第一,把它当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之一,即作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补充、修正、发展的西方社会思潮来认识的。也许正是被列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行列,因而在中国学术界有了话语的优势。第二,把它当作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流派加以研究。透过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认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了解西方哲学思潮的是与非,实现中西文化的学术交流。

研究高潮过后进行反思,我们看到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一方面,作为一种思想形态,它同马克思主义有着某种联系,人们从中强烈地感到了马克思哲学的批判本质;另一方面,作为批判理论,它直面当代西方社会实践,揭露社会弊端,审视社会问题,为人们正确地认识西方社会提供有价值的思想资料和理论想象。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就是我们面向现代化、融人全球化,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走向现代工业强国的过程。作为现代化的后发型国家,我们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走工业强国之路;发挥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主导作用,走科技兴国之路;关注和发展GDP,提高社会综合国力等等。一切都表明在现代化的视域中,我们的发展与先发型国家的发展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那就是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手段和途径实现现代文明。因此,当我们享受现代文明成果时,也会像西方那样,品尝到现代文明带给我们的代价: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会在不同的国家里以同样的双重性效应“回报”社会。中国遭遇西方现代文明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因此,审视西方发展实践,学习先发国家的经验和吸取其教训就显得同等重要。

法兰克福学派绝不仅仅是一种书斋理论,其社会批判理论经历了从书斋研究到走出书斋对社会实际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转向,从反思启蒙精神的两重性到对文化的批判,从分析社会危机和揭示人性扭曲、欲望被压抑的事实当中展开对日常生活的全面批判,一切都表明法兰克福学派以面向和关注社会为使命,以“社会批判”为目的展开理论研究。这一特点,使法兰克福社会批判理论成为了上个世纪60年代末西方学生运动的思想基础,在全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反响。当前,中国正在走向现代化,现代文明进程中伴随产生的人的精神和主体性的颓废和堕落的种种现象需要我们认真反思。来自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有价值的社会批判思想也自然成为我们所借鉴的资料和参照系。其中,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他们发出的声音日益为中国的知识分子所关注,并成为反思自己生活状态的主要话语。

二、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对象是现代社会。

从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写的《启蒙辩证法》开始,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研究就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批判意识。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启蒙理性的崛起使人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彰显并使人成为世界的主宰,人的本质和价值被数字符号以及无数的工具所取代,成为量化的世界,由此造成整个社会被由科学启蒙所创造的巨大的物质世界所统治,代表着人的意志并发挥到极致的物最终成为统治人的力量。从根本上说,现代社会中工具理性的横行,是以价值理性的丧失为代价的。

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从早期经济运行中的劳动异化到社会日常生活的全面异化,这是一个从对劳动过程异化的关注视角大范围扩展到人的全部生活异化的转变,这一切均说明,马尔库塞所处的现代文明社会与马克思的生活阶段相比,人的异化已经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远超出生产的过程而进人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而造成人的全面异化的原因正是现代文明的推进,社会文明的进程同时也是异化成为社会常态的过程。

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具有明显的西方哲学传统,始于西方古典哲学的批判意识。康德指出的批判意味着理性的批判,即批判“意味着关注理性与知识的条件及局限”的看法;黑格尔哲学批判转向关注特定的历史形式,即资本主义和交换过程的观点,奠定了法兰克福社会批判理论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劳动异化批判的学说和对社会分析的唯物主义立场,成为法兰克福学派诊断当前社会病态现象和展开批判的起点;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卢卡奇的物化及阶级意识理论,成为法兰克福社会批判理论形成的直接理论来源。发展到后期,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以及存在主义的个体非理性思想对其也不无影响。与前人不同的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无论在内容的拓展还是批判的程度上,由于所面对的社会变得更加复杂且涉及面广;理论的整合性强,综合的话语使其表现出既源于前人又具有超越前人批判思想的鲜明特点。

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的基本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工具理性批判。伴随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以及对社会产生影响的作用日益加深和扩大,充分体现人的主体性及为人的解放提供可能和现实的知识体系却成为了否定和制约社会进步的力量,成为了奴役人和束缚人性的工具。科学技术使人们只是习惯于更加精确地对符号作出反应,人们只会运用数字化、符号式的表征来体现人的生存和价值;在生产力的发展中,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能力取代了人的地位成为生产力的统治力量,不仅成为了控制自然的力量,更成为统治人的工具,扮演着意识形态统治人性的角色。法兰克福学派从解放人性的根本目标出发,提出了对工具理性批判的任务,提出必须尊重人的价值理性,尊重个人的存在的意义。个性的真正解放需要回归一种人本的价值关怀,只有解放由技术理性对自然的压抑导致人在压抑状态下的人的心灵,才能使人摆脱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的统治,真正达到为人的价值目标。

2.异化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永恒主题。不同于马克思的社会批判思想,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在资本主义发展的现代阶段,商品拜物教盛行,异化早已超越经济领域吞噬着人的全部生活,包括人们的日常生活及人们的消费领域。在充裕的物质生活后面,是人的精神的极大痛苦和不安。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正是通过指向人们的全面生活,揭露由于市场经济造成的人对商品的迷恋和无限追求使人们成为受物驱动的现象,批判商品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指出了异化造成人的单一、片面的发展以致造成单向度社会的巨大危害。

3.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语境也从以往采用一种单一的语言转向运用多种语言,即新型的整体学科研究展开理论的批判。哈贝马斯把这种设想称为“跨学科的唯物主义”。这使所有的人文社会科学家联手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哲学问题,最终打破传统理论和具体科学只是描述和维护社会现状的局限,以一种社会批评的目光重新认识社会的图景,得出对社会总体和全面的判断。

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基本特征最终体现了一种新的批判视角,即文化批判的意义。法兰克福社会批判理论从开展对技术理性批判到强调人性价值的极致,对人们日常生活全面异化的批判,以及采取全面、综合的学科语境来重新解读社会现象所包含的批判性话语的转换的三大特点,表现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的文化价值。文化批判的价值既表现在它对社会上的各种违反人性、导致人性丧失的现象所进行的充分的描述和揭露,更证实了它从文化的深层意蕴对异化否定性的本质所做的深刻揭露。其社会批判理论的文化价值使它区别并超越以往的各种批判理论,更贴进社会现实,更准确地反映社会的本质,标志着一种更有效地揭示社会和人的发展特征的理论方法和批判精神的形成。
 
三、从整体来看,作为对现代文化的批判,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是全方位和逐步深人的,它明确了三个批判层次。

1.明确了社会批判并非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批判,而主要的是对当代资本主义文化的批判。通过对社会文明发展的全部领域的商品化、工具化、技术主义的批判,揭示文化作为人类共同的存在方式由人来创造,但又日益反过来成为奴役和压制人的生存的统治力量。

2.批判旨在透过对全部文化的批判找到制造出“人被压抑的历史”的根源。“文化不仅压制了人的社会生存,还压制了人的生物生存;不仅压制了人的一般方面,还压制了人的本能结构。”文化对人的压抑最终表现为人的生存的异化,人的本能的压抑。“文化的单一”和“人的思维程式化”现象使人无法忍受,人的主体力量造就了人类文化与文明的辉煌,但也同时把人置于一个被动和无为的场所,失去了人的存在的真实意义。

3.开展现代文化的批判旨在从人的心灵层次揭示异化的无所不在,指出造成现代文化异化的人性异化的本原,文化批判最后落到了对人的欲望的批判上。法兰克福学派看到现代文明社会表现出许多不文明的现象,概括起来,就是不尊重、不顾及人的本质特征,把在现代文明的商品化、市场化、丰富性、大众化的文明现象制造为对物质享受的追求的人性的本真状态。把人的爱欲作为人的本质来把握,把对爱欲的压抑的批判当作对现代文明社会批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贡献,真实反映了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文明批判的特色所在。

马尔库塞在《爱欲与文明》中,通过改造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对人的本质做了独特的分析。他把爱欲视做人的本质,指出正是因为人的欲望和心灵受到压抑,人的本质与爱欲关系发生分离,异化才得以产生。因此,克服异化就是解放爱欲,异化的批判就是爱欲的批判,把对现代文化的批判集中在对爱欲压抑的批判上,把所倡导的“爱欲革命”作为文化批判的根本。在马尔库塞看来,在文化全面异化的背景下,人的心灵和欲望变得毫无自由而言,整个社会把商品的全部强加于人,消费主义、世俗化使人的生命本能变得低级、庸俗、丑陋,使原本属于心灵和人性统一、自由和人性统一的人的本质远离了人本身。这是文化冲破了社会和人的防线进人人的生命本能,在给人的生命本能涂上一层文明光环的同时,又失去了人性的本真,使人从一种自由的意志物变成了不自由的文化商品。

笔者以为,马尔库塞对爱欲与文明分析的初衷,就是把弗洛伊德的“性欲本能”同马克思的劳动生产理论联系起来,结合当代资本主义文明对人的压抑,辩证地分析爱欲与文明关系的两重性,提出了“爱欲解放”和“文明进步”的社会发展思想。他坚持从现实历史的背景以及社会发展的事实出发,对人的本能的变化进行了现实的、全面的分析。马尔库塞首先指出文明的压抑包括“基本压抑”和“额外压抑’,两个部分。“基本压抑”是指由于经济上的贫困与克服这种贫困所需的劳动势必造成文化对生命本能的一定程度的限制、压制和延迟,这种压抑在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表现了文化对人的本质控制的某种合理性。相反,“额外压抑”却是文明制度所致。资本主义文明使人的身心都成为异化劳动的工具,“表征社会统治把附加控制强加于人”,使现有制度与利益成为人的支配力量,压抑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形成了人们不希望出现的“压抑性文明”。“压抑性文明”是不可取的,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人的发展都是有害的。

马尔库塞认为爱欲(人的生命本能包括性欲,但却远远超越弗洛伊德的性欲概念)是指包含性欲在内的人的整个生命体的冲动,即人的性欲望、食物欲望以及一切的生物欲望。爱欲和性欲的区别还在于,性欲的解放给人们带来的仅仅是局部的快乐,而爱欲的解放则是给人们带来持久的全身心的快乐,是一种高层次的要求的满足和实现。显然,作为现代文化及其批判的内涵,爱欲所体现的意义要全面和深刻得多。

四、在当代,“法兰克福的社会批判理论被看作是时时须进行自我反省的人类不得不聆听的清醒之音。”法兰克福社会批判理论对社会的关注正好对应了人们对中国现代性的困境与疑惑。

用法兰克福社会批判理论审视当代中国文化,其目的就是在现代性批判的视域中对文化进行反思。展开文化的反思和批判所牵涉的面很广,但必须承认,文化批判的根本是为了通过揭露现代性对人性的扭曲,找到克服人性扭曲的路径,达致人性张扬,实现人的解放。在当前,作为追求人性解放的最现实的内容之一,就是如何在实现现代文明的进程中关注性别平等的问题。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展开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是推进文明发展、揭露社会丑恶的必然。当前我国作为现代化国家已初具雏形,我们在享受现代文明成果的同时,也遭遇着西方文明进程中的问题,重复产生着在西方文明发展中遇到的许多困境和疑惑。因此,重新认识文明与发展的关系,反省文化对社会的双重价值,认识人性与文明的冲突,成为了我们批判和反思现代文明与文化所造成的负面效应并展开批判的重要内容。从对我们日常生活批判的层面看,马克思对劳动异化及商品拜物教的批判,仍然是我们进行现代性批判的主要武器。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尤其是马尔库塞的文明批判与爱欲解放的思想,对我们认识文明的本质和文化的双重价值,实现个人自由和全面发展会带来许多有益的思考。

实现爱欲文明达致人性解放,是思考当前文明发展对我们产生深刻影响的切人点。经过文明的洗礼,在倡导男女两性主体平等的价值观引导下,中国的性别文化首先实现了对男权文化传统的本体论否定。但这种否定不是男女轮回式的反叛,而是在追求男女主体平等下,以一种男女平等的新的文化形式给予女性类特性的压抑的转换。男女主体平等成为性别平等的本体内涵。它既是现代文化进步的历史需求,也是一种不可绕过的压抑的现代性。当代中国的性别平等文化虽然对封建的性别等级文化给予了暴风骤雨式的批判,但传统社会中的男性中心文化并未伴随着现代文明的出现而销声匿迹,男权文化以一种现代性别文化的方式改头换面,在“女性更有自由、更有个性”的性别平等的氛围中,使女性感到更多的困惑,感受到一种文化的压抑。中国父权社会的定势和男性话语强势与现代文化的结合,生长出了当代社会对性别压迫的支配力量。

1.在传媒的话语中,今天的中国女性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的女性更具有成为附属品的可能性。通过传媒制造的许多女性形象,如贤妻良母、现代花瓶等对以往陈规定型的复制;眼花缭乱下的大众文化产品塑造的仍然是男性的强大、女性的弱小形象;商品文化制造出来的各种美女形象定格了女性的被观赏价值,成为了被动的客体和对象物。

2.在现代道德的话语中,成功的女性在于她有美德,意指具有温柔、顺从、忘我、自我牺牲、默默奉献的品质。按这种美德塑造的女性就是圣女,就是现代女性的榜样,是最完美的女性形象。用美德规范女性,定格了女性的心灵和形态,压抑了女性追求个性和自我的权利,有益于稳定男权文化的延续。

3.现代文化的“本质主义”形成T性别观念的二分模式。二分模式规定了男性的特征是精神的、理性的、勇猛的、独立的、客观的、擅长抽象分析思辨的,女性的特征则是肉体的、非理性的、温柔的、母性的、依赖的、感情型的、主观的、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从根本上说,性别特征的二分模式“刻板之见”抹杀了人的个性的自由和主体的多样性,反映的仍然是男权中心主义境域中的男性主动、强大,女性被动、弱小的主流意识。

在开放的视野下,中国传统男性文化虽然在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中受到冲击,但其根基并未因此而坍塌。相反,现代文明和文化的光环却赋予了其存在的合理性,转换为以“文明的”方式统治人的心灵,性别的压抑和不平等表现出强烈的现代文明的色彩。因此,女性不仅要承受中国男权文化的控制,还要承受现代文明的压制、监控和约束,可以说,对女性而言,现代社会的“压抑性文明”来自于传统和现代的两重压迫。男女之间的不平等造成的性别压抑最终导致人性的压抑。因此,女性在追求人的解放的过程中还要承担双重的解放任务,即爱欲的解放和人的解放。爱欲解放是人的解放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只有真正实现爱欲解放,才能实现人的解放。


    更多国内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剖析法兰克福学派批判观的中国影响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gnjj/80944.html

    相关专题:钦州学院学报 中国老区建设


    上一篇:钢琴教学中手指特点及训练
    下一篇:探究艺术教育学研究方法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