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双方会维持理性的摩擦与“碰撞”。
中越关系曾经是“同志加兄弟”,虽然该称谓现已多有褪色,但中越两国党政军间都保持着诸多畅通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机制,这为两国在双边框架内通过谈判解决问题提供了必要条件。中越边界冲突结束后,两国总体关系改善迅速、发展势头良好,虽然在南海问题上尖锐对立,但双方都认为,不能因南海的局部问题影响了中越关系全局,不想因此而进行大规模对抗甚至爆发冲突。
正如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指出的那样,中越双方在一些争议问题上,存有不同看法,但这并不是两国关系的全部问题,“只是局部问题,它是可控的”。事实上,在双方为了大局的克制之下,中越近些年来在南海的摩擦都迅速得到了较好控制或解决。
具体到此次钻井与反钻井的较量中,对于中国而言,在掌握场上优势的情况下,只要越南不对中方人员和资产造成实质性危害,中国很可能会在现场保持一定克制,继续以碰撞和水炮等“软杀伤”方式阻挡越南的挑衅。对于越南而言,经过前期的较量,形势已非常明显,中越实力相距甚远,赌注玩得越大,自己将输得越惨,以越南丰富的斗争经验,不太可能选择主动开火。
三是双边谈判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正道。
世界各大海洋争端解决的实践都表明,若没有争端各方的双边谅解和谈判,国际司法和第三方力量不可能发挥实质性作用,尤其是涉及到大国的时候更是如此。
争端的多边化、国际化往往会导致问题复杂化,中方一直主张通过双边友好协商谈判解决分歧,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确实是南海争端的唯一出路。然而,相关国家一直置若罔闻,将中国的倡议拒之门外。
随着中国在南海中南部油气开采取得实质性突破,包括越南在内的南海争端方终将认识到双边谈判的必要性和共同开发的价值。如果一味回避与中国双边谈判,中方将可能凭借自身强大的开发运营能力和军事实力达成更多的既成事实。此次对峙事件,越南在现场渐趋下风,在用尽舆论及外交手段之后,最终还得与中国通过双边途径协商解决。既然中国开发势头难以阻挡,越南最明智的办法还是与中国搞好共同开发。在这方面双方其实已有很好基础,2013年10月14日,中越正式成立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工作组,强调将加强共同开发,双方的步子和力度要都能大一点,两国间的海洋争端就可能得到缓解。
2012年的黄岩岛事件标志着南海力量格局发生了质变,中国的控局能力大幅增强,任何武力挑战者都可能自取其辱,以往菲律宾、越南等国“抢了再说”,造成既成事实再逼中国退让的老方法已难以为继。此次因“海洋石油981”号钻井平台作业而引发的西沙对峙事件,也将会是个历史转折点,它意味着中国在南海经营的经济手段得到了质的飞跃,中国将改变南海油气开发的格局。
对于南海其他争端方而言,“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带来的压力要远远超过航空母舰,因为中国将成为南海争端各方中唯一拥有自主深海钻探装备与技术的一方。随着南海争端的日益激化,以经济效益为先的区域外石油公司在与越菲等国合作时,面对越来越大的安全风险和不确定性成本将不得不更加谨慎,而中国将依靠自身装备和技术,在国家意志的强力支撑下,很有可能逐渐成为南海资源开发的最大主导者。在这种背景下,与中国对抗是得不偿失的,练“拳头”、找帮手、搞仲裁都不太可能阻挡中国,最佳办法还是得回到谈判桌和共同开发的轨道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