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知情人士称,除了同煤、阳煤,山西几大煤业集团的职工医保都在执行“封闭运行”,“封闭运行”违背了基金统筹共济的法则,存在安全隐患。
宋晓红认为:医疗保险的“封闭运行”带来了保险统筹基金的横向社会互助互济性差、不能均衡医疗费用负担、不利于分散医疗风险,没有体现出社会医疗保险的共济性与公平性,同时,也危及了医疗保险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大同市人社局医保科科长杨霁亦表示:“医保是一个大数法则,参保人数越多、市场份额越大,我们基金共担风险、互济功能就越强。”
“地方挑肥拣瘦,谈不拢”
“三年过渡”——这是大同市与同煤集团达成的默契。
2012年底,同煤集团社保处与大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共同签署了一份名为“同煤集团公司纳入大同市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的协议。当记者提出希望借阅这份协议时,杨霁表示,要请示分管领导,但最终以“协议公开需双方同意”为由婉拒了记者。
杨霁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框架协议的主要内容,就是在三年过渡期内逐步向市里并轨,最终取消企业的封闭运行。”
近期,国务院医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2013年内我国将在部分省份试点跨省份就医即时报销。目前各地正在推行省内异地就医即时报销,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保已在8个省、市实现这一目标。按照“十二五”医改规划,到2015年我国将全面实现省内异地就医即时报销,初步实现跨省份就医即时报销。
高建功认为,同煤集团职工医保的“封闭运行”不仅限制了职工看病自由,如果不纳入社会保障的大网,将来职工将面临诸多不便。
按照人社部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发放数量将达到8亿张,覆盖60%人口。届时,8亿参保人的养老、医疗、失业、生育等社保信息都将统一在这张社保卡内,并基本实现金融功能。同煤集团职工持有的内部医保卡显然无法实现上述功能。
事实上,同煤集团也已意识到并轨的大势所趋。除了“资金自由掌控”、“肥水不留外人田”等因素,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企业办社会”的历史包袱难以摆脱。
虽然早在2009年底,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就下发了《关于山西省分离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指导意见》,要求同煤集团等企业在2012年底前按照企业主辅分离方式完成移交与改制。但时至今日,在学校、公安等机构几乎全部进行了分离移交后,医疗机构却成了改革的顽石。
“医院与学校不同,按照规定也早应归地方,但地方不愿接收,员工多,是个包袱。”同煤总院宣传部林部长向记者转述内部的“小道消息”,“医院只想接收像我们三甲的,原来的卫生院改成现在的社区医院,这些就不愿要。挑肥拣瘦,谈不拢!”
杨霁认为“三年过渡” 很必要,他表示:“同煤集团有66个医疗机构、6500多名职工,如果不设过渡期,一下子放开,那么它的机构力量薄弱,患者肯定会流失。倒闭关门是必然的!断了粮还得政府出面解决。”
除了上述“意见”,山西省政府在2010年11月还专门印发了《关于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督促医疗保险实行内部封闭运行管理的企业,按省政府要求整体纳入市级统筹范围。
令人困惑的是,虽然各级政令频出,但改革的坚冰却难以撼动。
在山西省国资委,办公室工作人员三缄其口。由于联系不到宣传部门负责人,记者无法从该委企业分配处(负责企业办社会分离改制)获得任何信息。而按照同煤集团宣传部的程序,留给该集团社保处的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时也没有得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