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国内经济 >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摘要:新时期、新常态环境下,东北三省经济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其深层次原因是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而东北三省经济要想彻底摆脱困境、实现“振兴”,就必须致力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此,本文在总结阐释新时期、新常态下东北三省经济发展所遇困境的基础上,分析了导致东北三省经济发展走入困境的原因,最后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角度就东北三省经济“振兴”探索性地提出应对措施与改进建议,以期对促进东北经济的更好转型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常态;东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东北”,一个声名显赫的词汇,曾经是工业生产领域、地区经济发展中“先进”、“富裕”的代名词;在计划经济时代,东北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显著而巨大的贡献。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东北三省的经济发展状况开始令人担扰,虽然经济增长率仍然较高,但已经不能掩盖其经济下滑态势。“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便是在这一时期及背景下提出的,该战略的提出、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东北经济的下滑态势,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东北三省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这与东北三省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不无关系。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的新常态环境逐步形成,经济的增长、发展更趋于理性和平稳,要想在新常态环境下扭转东北三省经济增长的下滑态势,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必由之路。为此,本文在总结阐释新时期、新常态下东北三省经济发展所遇困境基础上,分析了导致东北三省经济发展走入困境的原因,最后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角度就东北三省经济“振兴”探索性提出应对措施与改进建议,旨在促进东北经济的更好转型发展。

1新常态下东北三省经济发展所遇困境

1.1总体经济发展所遇困境东北地区曾经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最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经济发展水平遥遥领先,但进入新世纪在走完第一个十年后,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开始出现明显、大幅的下滑态势。据统计,到2014年东北三省的经济总量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占比由1978年的13.33%下降到9.03%,可以看出东北三省经济总量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占比仍然较高。但从2012年开始,东北的经济增长再次出现大幅下滑,且远低于全国经济平均增长水平;2013年,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三省的GDP增长率均在8%以上,分别位居全国各省市排名的第20位、第23位和第27位;而到了2014年,东北三省的DGP增长率又出现下滑,“东三省”已经位居全国31省市的后5位,其中黑龙江省排名倒数第二;到了2015年,东北三省经济可谓是继续走下坡路,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三地的经济增长率分别6.5%、5.7%和3%,均沦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差等生”。1.2工业经济发展所遇困境工业曾经是东北三省经济增长的支柱,特别是钢铁制造业等重工业,在改革开放初期可以说是全国经济增长的支柱,但是自进入到新世纪以来,占据东北三省经济总量重要位置的工业增加值呈现不断下降趋势。由于工业在东北三省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过大,工业增长的下降直接导致东北三省经济的整体下滑。新时期、新常态环境下东北三省工业经济的不景气,主要缘于工业结构性矛盾的存在和增长方式过于粗放,并且这些问题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不免要长期面临这一发展困境。此外,煤炭、石油资源价格的下跌、市场需求的不断下降等因素,也是导致东北三省工业增加值出现大幅下降的原因。以东北地区最大型的煤炭企业——龙煤控股为例,从2014年至今仍陷入巨额亏损之中无法盈利,不得不下线多条生产线;还如全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大庆市,由于石油产量的减少,工业增加值出现了从没有过的负增长,相应黑龙江省经济增速的大幅下滑也乃实属预料之中。1.3农业与服务业发展所遇困境黑龙江有“北大仓”之称,也一直是我国的“粮仓”,这主要源于其优质的耕地资源,到目前为止,东北三省粮食产量仍然占到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0%以上;但是我们要说的是东北三省农业的发展已经过了黄金时期,这是因为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是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长期、过量的施用化肥导致耕地土壤板结、土地过度透支和土质出现下降,并开始影响到土地的粮食产量;由于更多的采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地区农业机械化投资少,相应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水平也较低,农业生产效率普遍不高。总之,粗放型的农业生产不可能长期维持东北三省较高的粮食产量,粮食产量大幅下降也是预料之中的。就东北三省服务业的发展,由于其建立在传统粗放型农业、工业生产方式之上,这也导致其无法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高效、高附加值、个性化的服务,虽然在不停的号召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但由于缺乏发展基础,现代服务业终究无法在东北地区体现其巨大经济价值。

2新常态下东北三省经济发展困境的原因

2.1政策与管理环境制约企业发展,市场化程度不高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四十来年,经济领域的发展可谓是硕果累累。以广东省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城市,成为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在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之初,在经济总量上辽宁省与广东省相当,但到目前为止东北三省经济总量之和却还不如一个广东省多。如果说广东省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一支“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那么东北经济的发展恰是一支“看得见的手”在起作用,政策环境、政府管理不是“放开”企业发展,而是“约束”企业发展。东北地区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高是其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根本原因。2.2经济结构不均衡,产业结构单一,缺少“增长点”东北地区的传统经济优势集中于重工业经济和资源经济,由此形成了东北地区的传统装备制造、资源开发加传统农业种植、加工为基础的经济结构;伴随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实施,全国的经济状况整体出现好转,市场的传统重工业及资源需求逐渐下滑,第三产业需求增加,不同地区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长贡献率持续提高。这种形势下,东北地区经济的结构不均衡、产业结构单一问题开始突显,传统产业失去竞争势、新兴产业缺失,导致东北地区经济无法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总体经济发展步入困境。2.3人口外流,传统产业人才不能支撑新型产业发展关于东北地区人口的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之后,东北地区人口整体趋向于“外流”,使东北地区的可用劳动力数量下降,人口外流、人才流失对地区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可以说是“釜底抽薪”的,因为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技术与人才的竞争。东北地区传统的重工业、资源经济,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人才需求量大且质量要求低;而高附加值新型产业的人才质量要求则较高,传统产业人才无法在新型产业中找到“用武之地”,又成为东北经济增长发展的“短板”。2.4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创业经济增长作用不足在制造业领域,“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已经风靡东部沿海城市,成为东部沿海城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最重要的是“创造、创业”,可以说潜力是无限的,也因此决定了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特点。反之,制造业也是东北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撑,但其发展却过度的依赖政府投资,依靠增加投资来促进制造业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但现实是我们在东北投入了大量资金,换来的却是经济的一片惨淡,问题就在于我们忽视了“创新”、“创业”、“开放”市场环境的作用与建设。

3新常态下东北三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1发展主体,由政府向企业等多元市场主体转变计划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政府主导经济发展,“政府”是经济发展的真正主体,而东北可以说是我国计划经济的“重灾区”,在我国全面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其仍然受计划经济体制“遗毒”的影响,在政策制定、经济决策等方面鲜有企业等多元市场主体的参与;在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中,企业等多元市场主体是政策制定、经济决策等的主要参与者,从而保证所制定政策、所做决策符合企业等多元市场主体发展实际,焕发企业等多元市场主体发展经济的“活力”。3.2产业结构,由第二产业为主向“三产”协调发展转变经济结构不均衡、产业结构单一,是导致东北地区整体经济不景气及缺乏振兴动力的主要原因;而东北经济要想全面“振兴”,必须着力于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增强区域内不同产业的协同发展,这也符合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产业结构比较合理”的目标要求;概括起来,就是为保稳定“提升”第一产业,为保增长“做强”第二产业,为保就业“发展”第三产业,逐步实现东北经济的“三产”协调发展。3.3需求结构,由投资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虽然我国已经全面实施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出口也因此成为继投资之后的又一项市场需求刺激因素,但是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作为另一重要需求刺激因素的消费始终处于弱势状态,东北地区的市场需求结构更是如此。多年来,投资始终是东北用来刺激市场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所使用的主要手段,既使在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后,投资依然是促进东北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事实证明投资拉动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作用有限,必须走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调拉动的路子。3.4增长要素,由资源消耗向科技进步、创新驱动转变东北经济之所以始终没有起色,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即经济增长要素缺乏。东北是我国最早建成并做出巨大的贡献的老工业基地,重工业是其主要产业优势,面对新问题我们需要做的不是继续投资来扩大工业基地的规模,应该致力于老工业基地内部重工业“先进性”的提升,通过新型生产技术、新型管理方法的运用提高老工业基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彻底摒弃传统资源依赖、消耗促增长的路子,走科技进步、创新驱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3.5发展战略,由数量、不均衡向质量、均衡发展转变东北老工业基地曾经长期采用“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为了追求经济增长大力发展某一产业(如重工业),追求所谓的效率不停扩大生产规模。总之,盲目追求数量而不顾质量、盲目发展某一产业而不顾其他产业的“不均衡”发展,成为东北经济发展历史的一大特点。实践证明,盲目的追求数量、不均衡发展终究会被历史抛弃。东北经济的未来发展,还需要从发展战略上做出改变,坚定追求质量、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毫.东北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J].知与行,2016(11).

[2]王伟光,白雪飞,侯军利.国有企业创新发展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J].中国科技论坛,2016(11).

[3]姜国强,邵婧博.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非正式制度障碍与创新[J].中外企业家,2012(05).

[4]孙泽华.辽宁边境城市经济发展模式选择[J].经济师,2016(08).

[广西职称5]赵林,王维,张宇硕,等.东北振兴以来东北地区城市脆弱性时空格局演变[J].经济地理,2014(12).

作者:张樱馨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更多国内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gnjj/198361.html

    相关专题:网上代写文章 中国直销企业排行榜


    上一篇:光纤通信技术对铁路通信系统的应用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